[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曹溪禅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68
曹溪禅
 
前言:
六祖大师的禅法,尽在以下的对话,我们尊称为「曹溪禅」。学人因不能体悟,故其后代的禅师改教「话头禅」、「默照禅」或以「止观」入禅,以「念佛」参禅等。故「曹溪禅」几乎名存实亡,若是同见同行者,何不重振曹溪之宗风?
 
经文: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解释:
智隍禅师所习之禅定,为有出有入之小定,此定是修来的有为法;而惠能大师之禅定,为不出不入之大定,此定是自性本定之无为法。
 
故智隍禅师问:「曹溪六祖惠能大师,以何法教授学人禅定?」
 
六祖弟子玄策回答:「我师所说之禅定,直教人识心见性,明白湛然清净的自性,本是不动,且圆满具足一切,能生万法,妙用无穷;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定慧一体,故能体用自如。
 
为何能体用如如?只要照见,五阴身心是因缘和合,便知当体即空,以及外面的六尘境界,尽是无常变迁,如梦如幻,剎那生灭,虚妄不实,自然就不会执着身、心、世界,于一切时处都如如不动。
 
不但自性本空,且诸法本寂,无障无碍,无边无际,哪有出定和入定之分,而自性本来自净自定,岂须外修呢?
 
自性空寂,本是无住,只要不执着于一切,心便寂静;自性无生,不生不灭,只要离一切生灭现象,即不会起妄想。
 
既然无妄想、执着,即与空相应,故心如虚空,但不可执空,还要离空。
 
经文: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解释:
智隍禅师闻玄策之说明,便前来拜见六祖,并自述其原由。
 
大师说:「诚如我弟子玄策所言,若您能体悟五蕴、六尘及一切现象,本由性空缘起,缘起当体即空,即不被自己的身心所绑,和外面的境界所迷惑,自然与空相应,心如虚空,但不可有空见之想,即能体用自如,应用无碍。
 
动静之时,无为而为,随缘应对,于一切境界,不取不舍;且法无二相,诸法平等,故外无凡圣之别,内无能所之心,性相一如无别,则时时处在自性大定中。」
 
结语:
从这则公案,我们当知六祖之意,「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若不能识心见性,则一切修行,皆是着相有为之法;有为即是生灭,生灭即是生死轮回;纵经旷劫修行亦是枉然,故忍大师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诸位,好好从心地下手吧!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坐看云起时
下一篇:自私有什么好处?
 烦恼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禅心法要
 受诸苦恼
 知家性空
 不愿开悟真奇怪
 速得无上佛道
 正观无常
 正确学佛
 禅心之意
 烦恼即菩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一)[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栏目:惟觉法师]
 对于长期病于床上,卧床不起、非常痛苦的人,那我们应该为他做些什么?[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The Lost Son[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显密双修准提观诵集精简版[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破邪 丁二 折毗昙[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为何无眼耳鼻舌身意?[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福德日记1月15日─拴住六只野兽[栏目:福德日记]
 佛教人生观[栏目:陈兵教授]
 何谓道[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