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8

第四节 一乘

绝对真理在万法上是一致的,所谓法性,在众生分上也是一致的,所谓佛性,在修行上如何呢?因此有三乘、一乘之说。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乘是车乘运载之义。教法如车,能运载行人由因至果,所以喻之为乘。钝根之人欲于一念之中速离生死下急得涅槃,依佛言教,修四谛观如救头然,而得阿罗汉果,名为声闻乘。中根之人为自利益,人寂静定,方便分别十二因缘,得缘觉道,名为缘觉乘。上根之人欲度一切众生,得一切智,具足六波罗蜜一切佛法,是菩萨乘。是三乘人根器不同,发心不同,修行不同,得果不同。

罗什所传龙树的中观学是主张三乘的,以为三乘同观实相而得道,但是智慧深浅不同,因此所证亦有深浅的差别。《维摩经•观众生品注》云:“什曰:二乘取证,无得俱同,但大乘悟法既深,又无出入少异耳。”又《大乘六义章》卷中云:“无量千万经皆云阿罗汉于后边身灭度。而《法华经》是诸佛秘藏(《法华经》中罗汉受记作佛),不可以此数,疑于余经。”又僧睿《喻疑》中叙罗什的言论说:“法华开佛知见,亦可皆有佛性。若有佛性,后何为不得皆作佛耶?但此法华所明,明其唯有佛乘,无二无三,不明一切众生皆当作佛,皆当作佛,我未见之。”是罗什以为乘虽唯而不妨三人各证深浅不同,犹如路唯有一而不妨行人所到有远近不同。

但是在汉地自《法华经》由东吴时传人以来,至罗什时已有五译,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旨已得到普遍重视。因此三论师和三论宗都盛谈一乘,而罗什门下有渐悟(三乘)、顿悟(一乘)之分。《十二门论》中说:“乘有四事:一、乘本,谓诸法实相;二、乘主,由般若导,万行得成;三者乘行,余一切行;四者乘果,谓萨婆若。”吉藏《三论宗》的主张是以中道为乘体。当三论师的时代,虽同依《法华经》主张唯有一乘,但有四车三车的争论。依《法华经•譬喻品》说,长者以羊车、鹿车、牛车(以喻三乘)劝诱众子出于火宅。诸子既出以后,实与以大白牛车(以喻一乘)。三论宗以为大白牛车即是三车之中的牛车,唯一佛乘即是三乘之中的菩萨乘。梁代法云及陈代智顗便以三车之外别有大白牛车,如是便成四车,以喻三乘之外别有佛乘。这就说明:中观宗认为中观义旨是建立在小乘思想基础之上,也就是小乘思想的进一步深入。要体会中观之旨必须先了达人空(假名空)方能进一步体会法空(中道)。否则是口虽说空,心在有中,是会误人歧途的。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下一篇: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中观宗 第七节 八不
 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中观宗 第六节 二谛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中观宗 第八节 二智
 中观宗 第十节 判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居第六十九日(三):五念门的效果——所作随意自在成就[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为什么拜佛[栏目:乐崇辉居士]
 愿菩提心的自他平等[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善生经[栏目:白话佛经]
 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施主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西方寺八关斋戒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在禅修的时候,觉得四周都是空洞的,呼吸跑掉了,应该怎么调整?[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愿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重无力 终舍杂行[栏目:信愿法师]
 教孝是所有善行当中最重要的[栏目:蔡礼旭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