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1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7
〈遣异品第三十五〉
 
尔时,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
 
前面是〈劝持品〉,已经在昨天讲过了,这是第三十五品〈遣异品〉。这里这个「异」,就是和佛教不同思想的人,有两种:一个是外道,一个是魔王。这两种人来到法会想要捣乱,但是由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威力,把他们驱逐出去了,所以叫做〈遣异品〉。
 
「尔时,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就是正在宣扬般若法门的时候,当时的那个地区的这个外道,就是佛法以外的另一种宗教思想的人,就是所谓「梵志」,就是婆罗门。婆罗门是相信有上帝的、有神,这个和佛教的思想是不一致的。「来向佛所」,他向佛所在的地方来了,目的是什么呢?「欲求佛短」,想要寻求佛的过失,佛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向佛攻击、要破坏佛教,是这样意思。
 
是时,释提桓因心念:是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我今当诵念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是诸外道梵志等,终不能中道作碍,断说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作是念已,即诵念般若波罗蜜。
 
「是时,释提桓因心念:是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这个时候,法会里面有释提桓因,就是三十三天的主,也叫做天主,他是天上的人,他有报得的神通,他就知道这个外道不怀好意,他心里面就这样念:是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是欲求佛的短的,这样子来障碍说般若波罗蜜的法会是不对的。「我今当诵念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这是这个释提桓因他说,他心里这么想:我现在应当「诵」,就是不是照本子,心里面能念,从佛所听受的般若法门,就是念这个般若法门的文句。但是这个释提桓因在其他的经上看呢,他是得了须陀洹的圣道了,不是一般的凡夫。
 
他在念《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呢,「是诸外道梵志等,终不能中道作碍」,他就这样回向了。这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样回向,使令这些外道梵志,他不可以在中道来障碍这个般若法会,「断说般若波罗蜜」,能中断这个般若法门的宣扬,不能这样子。
 
「释提桓因作是念已,即诵念般若波罗蜜」,他先这样子想念,也就是先是这样的祝愿,然后他就诵念《般若经》。
 
是时,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
 
这个时候这些外道呢,「外道梵志」,就是远远地旋绕于佛,就在原来的那个道路,就回去了,就走了,就不来扰乱这个法会了。那么这里是显示释提桓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威力,有这样的力量,能使令外道不可以来障碍,有这样的威力。那么这可以知道,我们本身也应该多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应该多念。
 
我在一本书上看见一件事,有个阿罗汉,他也是常……阿罗汉都是托钵乞食的,那么他常到那一家去乞食的,去乞食。但是那一个居士,这一天的夜间有难,这个阿罗汉就告诉他,你今天夜间不可以睡觉,你要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这样念。当然这个居士,这个在家的信徒对阿罗汉是有信心的,所以阿罗汉这样嘱咐他呢,他当然是照办,就是不敢睡觉,一直地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就是一直这么念,那么出来什么事情呢?就是与他有仇恨的人诵这个外道的咒,就是弄这个起尸鬼,人死了有死尸,念这个咒的时候,这个鬼上这个死尸这里,就起来了,来杀害这个有仇恨的人,做这种事。但是这一位佛教徒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时候呢,这个起尸鬼不可以杀害他,就回去了,回去再杀那个人去了。
 
那么这个事情和现在这个事情相类似。这个外道来破坏般若的法会,想来捣乱,那么念这个《般若经》,这外道就走了,由般若的威力他不敢来,退去了。那么和那个阿罗汉告诉那个信徒念三宝,把起尸鬼退回去了,也有这种威力。这里的文是表示念《般若经》的力量,刚才说那个故事,是念三宝的力量。所以我们佛教徒,你相信了佛法以后,你一定要有功课,你一定每天要做功课,就是你欢喜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可以,你欢喜念《法华经》、念《华严经》、念《金刚经》都可以、念大悲咒也可以、念《普门品》也可以,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功课,你能够保护你的安全。人在这个世界上难免有的时候会得罪人的!不过是一般人没有这种……其实用念咒伤害人,这都是巫术,如果你所得罪的人,就是一般性的不懂得巫术,那还不要紧;若懂得巫术,那他用巫术来伤害你,就是麻烦,就是很麻烦的!所以应该我们佛教徒要有功课。
 
「遥绕佛,复道还去」,这个旋绕于佛,这是对佛的恭敬的一种礼貌,这外道是来破坏佛教的,由般若的威力,他跑了回去了;回去了,他又不直接的跑,他还是旋绕于佛,实在这就是什么?就是一种虚伪的一种礼貌,不是真实的。如果他直接回去,他恐怕人家讥嫌他,喔!你害怕,所以你回去了;现在旋绕于佛,表示恭敬,别人就不讥嫌他了,可能是这个意思。
 
时舍利弗心念:是中何因缘,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
 
这是第二段。前面是释提桓因念《般若经》驱逐了外道,这底下是舍利弗尊者他心里面的念,「是中何因缘?」这里面有什么理由、什么原因,「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了呢?什么原因这样子呢?
 
舍利弗尊者是大阿罗汉,但是若不入定呢,就是不知道,什么事情也不明白,要入定才能知道。他没有入定,所以不知道外道怎么来了又走了呢?心里面作是念。
 
佛知舍利弗心念,告舍利弗:是释提桓因诵念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故,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
 
就是因为释提桓因念《般若经》的力量,所以把他们驱逐了,是这样意思。这是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威力,是这样的因缘,他们走了的。
 
舍利弗!我不见是诸外道梵志一念善心;是诸外道梵志持恶心来,欲索佛短。舍利弗!我不见说般若波罗蜜时,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中,有持恶意来,能得短者。
 
「舍利弗!我不见是诸外道梵志一念善心;是诸外道梵志持恶心来,欲索佛短」,这里面佛又继续地同舍利弗尊者说话,说:「舍利弗!我不见是诸外道」,说我看不见外道有一念的好心肠,完全是染污心,要来破坏佛法的,这里面有什么意味呢?就是这个外道如果有好心肠,他可能在这里听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也可以得到般若法门的功德的;但是他现在没能得到一点法益,一点法益都得不到,就是因为他一念善心都没有,所以他的染污心障碍了他得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功德的,「是诸外道梵志持恶心来,欲索佛短」。
 
「舍利弗!我不见说般若波罗蜜时,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中,有持恶意来,能得短者」,这底下是第三段的意思。第三段说是,这个外道是来破坏这个般若法门的,「索佛短」实在就是破坏这个法门的,这个法门为什么不可以破坏呢?这是解释这个原因。佛招呼舍利弗尊者说:我不见说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时候,一切世间的天、一切世间的魔、一切世间的梵,一切世间的天,人间的人若和天比较,当然人的力量是太微小了,所以不提人;说天上的人威力很大。「魔」就是欲界顶天的这个魔王,他是和佛法是对立的,一直地想要破坏佛教的。「若梵」,就是色界天上的天人,那更是大威德境界了。「若沙门众」,若沙门众就是出家的外道,这是人间的人了,说我不看见说般若法门的时候,一切世间天、魔、梵、沙门众、婆罗门众中;沙门是婆罗门里面出家的,称之为沙门,在家的就称为婆罗门众。
 
「有持恶意来,能得短者」,他是不存好心,要来破坏佛法,能得到机会的,「能得短者」。
 
何以故?舍利弗!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诸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摩诃萨,守护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诸天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复次,舍利弗!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及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诸天、龙、鬼神等,皆守护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诸佛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舍利弗!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诸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摩诃萨守护是般若波罗蜜」,因为什么不能破坏?原因是这样子,因为「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广大的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四天王天,有很多的忉利天,这个相信佛法的诸天。乃至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个「阿迦尼咤天」就是色界四禅的顶天,也就是色界最高的这一层天,色究竟天。「诸声闻、辟支佛」,前面说的,这是相信佛法的世间的天人,这底下这「诸声闻、辟支佛」是出世间的圣人。「诸菩萨摩诃萨」,有大悲心、有广大的道行的这些大菩萨。「守护是般若波罗蜜」,这些人,世间的天和出世间的圣人都是保护般若波罗蜜法门的,所以他们不可能破坏得了的,不可以破坏的。
 
「所以者何?」因为什么他们要保护呢?「是诸天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因为这些天人,他们原来栽培善根的时候,都是听闻过般若波罗蜜的法门的功德,由是功德故,所以才生到天上去,所以他们现在呢,就是因为感念般若波罗蜜的关系,所以保护般若波罗蜜法门。
 
「复次,舍利弗!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及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这底下就说十方世界,前面是说此娑婆世界的。这里说「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恒河沙是譬喻这个世界的数目是特别多了,恒河沙世界中有很多的佛,还有声闻的阿罗汉、还有辟支佛的圣人、还有菩萨摩诃萨这些大菩萨境界,大菩萨,还有「诸天、龙、鬼神等」,也是相信佛法的这天、龙、鬼神等。「皆守护是般若波罗蜜」,他们都发心、发愿守护般若法门,不受其他的不同思想的破坏的。
 
「所以者何?」因为什么呢?「是诸佛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说这些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乃至到佛,完全是从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学习中,才成就圣道的,所以他们都发心保护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门的。
 
尔时,恶魔心念:今佛四众现前集会,亦有欲界、色界诸天子,是中必有菩萨摩诃萨受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宁可至佛所,破坏其意。是时,恶魔化作四种兵,来至佛所。
 
「尔时,恶魔心念:今佛四众现前集会,亦有欲界、色界诸天子,是中必有菩萨摩诃萨受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宁可至佛所,破坏其意。」前面是驱逐这个外道梵志,现在第二段是降伏天魔,欲界顶天他化自在天的天魔。这里是先说「魔来」。
 
「尔时,恶魔心念」,他心里面也这样念:「今佛四众现前集会」,说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家集会在灵鹫山、在王舍城灵鹫山这里。「亦有欲界、色界诸天子」,也有很多的相信佛法的天人。「是中必有菩萨摩诃萨受记」,这个大法会里面决定有菩萨摩诃萨受佛所记,他在什么时候、经过多少劫、还要亲近多少佛、供养多少佛,然后得无上菩提的,这叫做「受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宁可至佛所」,佛在这里弘扬般若法门,为菩萨受记,这件事我不同意,说我宁可到佛那个地方去,「破坏其意」,破坏佛不要说般若波罗蜜,破坏这个菩萨不要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是时,恶魔化作四种兵」,前面是他内心的目的、作意,这底下说他的行动。是时恶魔就从天上来了,就化作四种兵来到佛的地方。「四种兵」,就是象兵、马兵、还有一个步兵、还有一兵,还有车兵,化作四种兵来到佛的地方。
 
尔时,释提桓因心念:是四种兵,或是恶魔化作,欲来向佛。何以故?是四种兵严饰,频婆娑罗王四种兵所不类,波斯匿王四种兵亦不类,诸释子四种兵亦不类,诸梨昌四种兵皆亦不类。是恶魔长夜索佛便,欲恼众生,我宁可诵念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即时诵念般若波罗蜜;恶魔闻其所诵,渐渐复道还去。
 
「尔时,释提桓因心念」,前面这一段是说魔王来,这底下就是释提桓因念《般若经》要驱逐他。尔时,释提桓因的心里面就这样念:「是四种兵,或是恶魔化作」,他这个心里面,他有神通,但是也不肯定,或者是恶魔变化的四种兵。「欲来向佛」,想要到佛这儿来捣乱。
 
「何以故?是四种兵严饰,频婆娑罗王四种兵所不类」,怎么知道这是魔王的兵呢?这四种兵表现出来的相貌,这个王舍城的王,就是摩揭陀国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翻个影坚,影,就是光明照过来现出来一个影,那个影,坚固的坚。是他的四种兵「所不类」,也不像,还不同,和频婆娑罗王的军队不像。「波斯匿王四种兵亦不类」,这是舍卫国王,舍卫国王,这是翻个胜军,胜军王。他的四种兵也不像胜军王的军队。「诸释子四种兵亦不类」:「诸释子」就是佛的祖国,那个释种姓的军队也不是这样子。「诸梨昌四种兵皆亦不类」:「诸梨昌」就是毗舍梨国的军队。
 
「梨昌」翻到中国话,翻个薄皮,薄,厚薄的薄,皮肤的皮,翻个薄皮。这个薄皮,有一段因缘,就是在古代,这个钵罗奈国王的夫人生产的时候,生出一个赤色的肉团,这个肉团是赤色的;然后这个国王认为这是可羞耻的事情,就用黄金的钵包起来,写上钵罗奈国王夫人所生,然后就丢在江里头去了。后来有一个仙人就把他拿去了,放在身边,过了半个月,分成两半,就变成两个薄皮。又过了半个月,这两片皮就生出来五个胞,每一片皮生了五个胞。再过半个月呢,就变成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这两个小孩子逐渐地长大了,就结婚了,结婚了以后就生出了很多的子孙,所以这个梨昌这句话呢,就是那个种族的名称,那个仙人就称之为「薄皮」,就是称为「梨昌」,从那以后,这个种族就叫做「梨昌」,这样意思。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毗舍梨国的那个种族。他的四种兵皆亦不类。
 
「是恶魔长夜索佛便,欲恼众生」,因为人间的这么多的国王的军队都不像,所以他一定是天上恶魔变化的军队!「是恶魔长夜索佛便」,「长夜」这句话怎么讲呢?通常说就是夜间;冬天夜间长,夏天夜间短;但是这里面又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长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听闻佛法,相信了佛法的佛教徒,感觉到一切众生的生活都是在无明烦恼里面生活的,这无明烦恼就譬喻是夜间,没有太阳的光明,也没有月光,就是黑夜;从久远以来,从无始劫以来,一切众生一直都是在无明烦恼里面生活,所以叫做「长夜」,这样意思。
 
「是恶魔长夜索佛便」,就是这个恶魔在生死的境界里面,常是寻求佛的过失,做他破坏佛教的一个机会,就是找机会要捣乱。「欲恼众生」,谁若是相信佛教,想要用功修行的人呢,这个恶魔也来捣乱,欲恼害众生。「我宁可诵念般若波罗蜜」,这是释提桓因心里这么想:我宁可以,我现在在这里本来听佛说法,我现在宁可以转变我的心情,我去念这《般若波罗蜜经》来驱逐这个恶魔,叫他不要来捣乱。「释提桓因即时诵念般若波罗蜜;恶魔闻其所诵,渐渐复道还去」,恶魔听见释提桓因念《般若经》呢,这个心就转变了,就不敢来捣乱了,那么就复道,逐渐地「复道还去」,又从原来来的道路,又走了。
 
这看见念《般若波罗蜜经》有这么大的威力,所以我们也应该常常地念、常常地读诵。
 
尔时,会中四天王诸天子乃至阿迦尼咤诸天子,化作天华,于虚空中而散佛上,作是言:世尊!愿令般若波罗蜜久住阎浮提。所以者何?阎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罗蜜,随所住时,佛宝不灭,法宝、僧宝亦住不灭。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天亦皆散华,而作是言:世尊!愿令般若波罗蜜久住阎浮提。若般若波罗蜜久住,佛、法、僧亦当久住,亦分别知菩萨摩诃萨道。复次,所在住处,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为照明,已离众冥。
 
「尔时,会中四天王诸天子乃至阿迦尼咤诸天子,化作天华,于虚空中而散佛上」,这底下是第二段,「诸天欢喜供养称叹般若」。这个时候这个法会中,有四天王天诸天子、有忉利诸天子、夜摩天、兜率天,乃至到色界的阿迦尼咤诸天子,这是很多的天。「化作天华」,这个华不是从树上长的,是他们的神通变化出来的。「于虚空中而散佛上」,诸天子在虚空中把这个华散下来来供佛。因为释提桓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把外道也驱逐了、把魔王也驱逐了,使令这个法会没有障碍,继续地宣扬般若法门,所以诸天欢喜了,用天华来供佛,是这样意思。
 
「作是言」,这诸天这么说:「世尊!愿令般若波罗蜜久住阎浮提」,这是他在发愿:我希望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长久地在阎浮提这里流通,来饶益一切众生。「所以者何?」因为什么要这样子呢?「阎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罗蜜,随所住时,佛宝不灭,法宝、僧宝亦住不灭」,因为什么这样子?说是若有般若波罗蜜流行在世间呢,流行在阎浮提,阎浮提人他就可以受持般若波罗蜜了,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在这里,所以他可以受持,可以受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文、也可以受持文里面的义,能这样子不断地学习。「随所住时」,随阎浮提有《般若波罗蜜经》住世那么长的时间内,「佛宝不灭」,大家学习般若波罗蜜,栽培成佛的善根,栽培成佛的善根这件事,它就是不灭,一直地在发展,而不会息灭的。「法宝、僧宝亦住不灭」,这个法宝呢,也有人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能见诸法实相的,能够得无生法忍的,能得圣道的。「僧宝亦住不灭」,因为有《般若经》在世间流传,所以也会有人发道心出家修学圣道的,也不会中断的,这叫「僧宝亦住不灭」。
 

{返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2
下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0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 (1994年于台中万佛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如化品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经耳闻持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0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1 (2002年于台中法印学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行愿[栏目:学诚法师]
 和尚与鬼[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五百罗汉 244、智能海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无死的金刚心 第29章 黑暗中的孤灯[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是不是说人的心态和观念会让人投胎在不同的地方?[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八)[栏目:杂阿含经]
 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上师的一切智慧融入自己的相续?[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老树的启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索达吉堪布)[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战争是杀业的果报[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