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四 (5)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1

戌五、解劳睡(分三科) 亥一、出因缘

又于热分极炎暑时,勇猛策励发勤精进,随作一种所应作事。劳倦因缘,遂于非时发起惛睡。

这是第五科「解劳睡」,分三科,第一科是「出因缘」,就是,什么因缘会有劳睡?

「又于热分极炎暑时」,就是这一年四季里边,这个热的这个时期里边极炎热的时候。「勇猛策励」,你在这样的天气里边,勇猛精进地鞭策自己用功修行。「发勤精进」,你能发动勇猛精进地用功。「随作一种所应作事」,随你在这个修止观里边作那一种所应作事。「劳倦因缘」,就会使令你感觉到疲倦。依是因缘「遂于非时,发起惛睡」,就在不是睡眠的时候就感觉到要昏睡。这是出因缘。

下边第二科「明所为」。

 

亥二、明所为

为此义故暂应寝息,欲令惛睡疾疾除遣,勿经久时,损减善品障碍善品。

「为此义故暂应寝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位修行人你暂时应该休息。「欲令惛睡疾疾除遣」,休息是休息,但是你内心里面应该这样想:使令这个惛睡「疾疾」、迅速地就排遣了。「勿经久时」,不要睡了很久,不要这样。「损减善品」,你若休息的时间太多了就担误你用功了,是障碍你的止观的修习了。

 

亥三、举方便

于寝息时或关闭门,或令苾刍在傍看守,或毗奈耶隐密轨则,以衣蔽身,在深隐处须臾寝息,令诸劳睡皆悉除遣。

这是下面第三科「举方便」,休息的方法,怎么休息呢?

「于寝息时」,就在休息的时候。「或关闭门」,或者是要把门关上。「或令苾刍在傍看守」,或者是令一位同梵行的人在旁边注意。「或毗奈耶隐密轨则」,或者在律法、律书里边有隐密的轨则,什么轨则呢?「以衣蔽身」,拿衣服遮蔽,「在深隐」的地方,「须臾的寝息」,少少的时间休息。「令诸劳睡皆悉除遣」,这样子。

 

申二、结

如是名为正知而住先后次第,谓依行时及依住时。

这是结束这一段文。这就叫做「正知而住」先后的次第。「谓依行时及依住时」,前面这一大段文,论的次第就是先是行而后是住,都完全是要正知而住的,就是这样的次第。

 

未二、辨知住(分二科)  申一、辨(分二科) 酉一、正知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心兴加行如理作意俱行妙慧,说名正知。

这是第二科「辨知住」。前一科是「辨次第」,现在第二科辨这个「正知而住」这个「知住」是什么意思?分两科,第一科是「辨」就是说明,又分两科,第一科先说明「正知」。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又这位修行人在你以前,这个止观的善品你还没有开始用功修行的时后,没有入于善品的时候。「心兴加行」,在你心里面先动心了,要采取行动「我要去修止观」有这样的意念了,有这样的意愿。这样的「如理作意俱行妙慧,说名正知」,这个「如理作意」,就是你先发心要修行这就是个如理作意,是合乎道理的一个分别心,在这一念心里面「俱行」就是同时地,同时地活动的一个微妙的智慧,「说明正知」,这个正知原来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是在你开始修行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先要准备这个智慧的,这是叫做这个「正知」。

下边第二科是「住」。

 

酉二、住

即此正知,行时住时,一切成办无所减少。如是名为正知而住。

这是解释这个「住」字。「即此正知」,就是前面说的这个你预先学习好了的智慧,在你用功的时候,不管是经行的时候,去托钵乞食也好,若往若还、若睹若瞻,所有的时候,「住」的时候,或者是各式各样的住,行、住、坐、卧的时候。「一切成办」,一切时都有这个智慧的力量,成就你内心的清净。「无所减少」,没有一个地方缺少这个智慧的,「如是名为正知而住」。

 

申二、配(分二科)  酉一、行时

当知此中若往若还、若睹若瞻、若屈若伸、持僧伽胝及以衣钵,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由是名为于村邑等,如法行时正知而住。

我们出家人学习佛法,我感觉只有《瑜伽师地论》,说得非常详细。你看就是「正知而住」这四个字说了这么多,告诉你怎么样用功,说得非常地详细而且非常地清楚,而不是谈玄说妙,就老老实实地这样讲。

这底下第二科是「配」,就把这个「正知而住」在实际的行动上叫它会合,会合一下。现在分两科,分两个时,一个「行时」、一个「住时」,先说「行时」。

「当知此中若往若还」的时候,「若睹若瞻」的时候,「若屈若伸、持僧伽胝及以衣钵、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都有「正知而住」的智慧力量在里边。「由是名为于村邑等,如法行时正知而住」,这先说这个「行时」正知而住。

下面这个「住时」。

 

酉二、住时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习悎寤、若语若默、若解劳睡、正知而住,由是名为于其住处,如法住时正知而住。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习悎寤、若语若默、若解劳睡、正知而住」,这些一切时,也是正知而住的。「由是名为于其住处,如法住时正知而住」,也是这样子。

 

辰二、显略义(分三科)   巳一、结前生后

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正知而住,复云何知此中略义?

这是第二科「显略义」。前面是「广分别」,现在显它的要义。分两科,第一科「结前生后」。

「如是」,就是前面这一大段文,你应该注意,「已广分别正知而住」了,详细地说明了。「复云何知此中略义?」这一句话是生后,前面是结束前文。这么多的文说了很多事,这是广说;现在来略摄,复云何知道此广文里边的要义呢?

下边第二科「总标别释」分二科,第一科是「标」,也就是回答前面的问题。

 

巳二、总标别释(分二科) 午一、标

谓于行时有五种业,于其住时有五种业,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有四种业,如是名为正知而住所有略义。

一共是十四种业,这就是这里边的要义。这是「标」。

下边就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行时的五业」,先「征」。

 

午二、释(分三科) 未一、行时五业(分四科) 申一、征

云何行时有五种业?

这是「征」。下面第二科就是列出来。

 

申二、列    

一者身业,二者眼业,三者一切支节业,四者衣钵业,五者饮食业。

这是五业。

 

申三、结

如是名为行时五业。

「如是名为行时」的五种动向。

下边第四科是「配」,分五科,酉一是「身业」。

 

申四、配(分五科) 酉一、身业

谓若说言:若往若还,此言显示行时身业。

「谓若说言:若往若还」正知而住,那这就是显示「行时的身业」。

 

酉二、眼业

若复说言:若睹若瞻,此言显示行时眼业。

眼在动的时候也有正知而住。下面第三科。

 

酉三、一切支节业

若复说言:若屈若伸,此言显示行时一切支节业。

一切支节在动作的时候,也要有正知而住的。

 

酉四、衣钵业

若复说言: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此言显示行时衣钵业。

这是第四科,也是正知而住。

 

酉五、饮食业

若复说言: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此言显示行时饮食业。

饮食的动作也是有正知而住。这是第一段说完了。

下边第二科「住时五业」,分四科,第一科是「征」。

 

未二、住时五业(分四科)  申一、征

云何名为住时五业?

这是「征」,下面第二科是「列」。

 

申二、列

一者身业,二者语业,三者意业,四者昼业,五者夜业。

这是列出来。下面第三科是「配」,分五,第一个是「身业」。

 

申三、配(分五科)  酉一、身业  

谓若说言:若行若住若坐,此言显示住时身业。

这个「住」包括着行、住、坐,都名之为「住」。

下面第二科是「语业」。

 

酉二、语业

若复说言:若语,此言显示住时语业。

 

酉三、意业

若复说言:若卧若默、若解劳睡,此言显示住时意业。

这「意业」,卧、默、解劳睡都属于「意业」。

 

《披寻记》八五二页:

若卧若默等者:前说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是卧所摄。又说于恶不善所有寻思,不乐寻思,乃至乐断乐修,无间修习,殷重修习,是默所摄。又〈意地〉说:眠梦是彼意识胜所作业,依此义说显示住时的意业。

「若卧若默等者,前说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是卧所摄」,当然这是属于意业。「又说于恶不善所有寻思,不乐寻思,乃至乐断乐修,无间修习,殷重修习,是默所摄」,这当然也是意业。「又意地说:眠梦是彼意识胜所作业」,在〈意地〉里面说,人睡眠的时候,或者作梦的时候,都是属于意业,而不是前五识。「是彼意识胜所作业」,唯独意识有这种功能。「依此义说显示住时的意业」。

 

酉四、昼等业

若复说言:若习悎寤,此言显示住时昼业夜业身业语业。

这是第四科。这是「说言:若习悎寤瑜伽」,「若习悎寤」的时候,这一句话「此言显示」是「住时」的「昼业」,你白天你修习止观。「夜业」,你初夜、后夜也是修悎寤瑜伽的。这里边有「身业」也有「语业」。

 

酉五、夜业    

又若卧者,此言显示住时夜业。

「又若卧者」,下面第五科「夜业」。「此言显示住时的夜业」,那就是中夜,中夜的时候要休息。

下边第四科「结」。

 

申四、结

当知名住时五业。

 

未三、正知四业(分二科)   申一、征

云何名为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所有四业?

现在第三科,正知而住的四业。第一科是「征」。

下面第二科是解释,先举这个「四业」。

 

申二、释(分三科) 酉一、举四业

谓初依彼行业、住业起如是业,即于彼业,安守正念、不放逸住。当知此业,正念所摄、不放逸摄。

「谓初依彼行业住业,起如是业」,这是先举这四业。「谓初依彼」行的时候、「行业」。前面分两大段,一个行业、一个住业。这个「行业、住业」里边「起如是业」,就发动这样的业,什么业呢?「即于彼业,安守正念、不放逸住」,就是这两种业。那么加上行业、住业,就是四业。行业里边也有「安守正念,不放逸住」;住业也有这两种。「当知此业,正念所摄、不放逸摄」,这「安守正念」那就是属于「正念」这一方面的,「不放逸住」就是「不放逸摄」,这样加起来就是「四业」。

 

《披寻记》八三五页:

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所有四业等者:前说行时有五种业,即依彼业安住正念不放逸住,是名行时正知而住所有二业。如是住时正知而住二业亦尔,由是总说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有四种业。

「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所有四业等者:前说行时有五种业,即依彼业安住正念不放逸住,是名行时正知而住所有二业」,这样就是把五业合成这二业。就是一个「正念」,一个「不放逸」,其实就是「正念」和「正知」了,「正知」就是「不放逸」。「如是住时正知而住的二业亦尔」,也是这两种。「由是总说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有四种业」。

 

酉二、明正知

若于是事是处是时,如量如理如其品类、所应作者,即于此事此处此时,如量如理如其品类、正知而作。

这是第二科「明正知」。先举出「四业」,这第二科「明正知」。

「若于是事」,若这位修行人对于这件事,这件事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如量如理如其品类、所应作者」,「如量」如其那个范围,经行有个范围,行住坐卧各有各的量,但是内心里面要有智慧,要它放在「如理」的范围内的。这个时候应该经行,这个时候是不应该经行、你去经行了,就不如理了。这个时候应该修止,这个时候应该修观,都是有量,还要有智慧。「如其品类、所应作者」,他属于那一类的,是属于应该作的。「即于此事此处此时,如量如理如其品类、正知而作」,这就叫做「正知」,这个「正知」还有这样意思在内的。

 

《披寻记》八五三页:

若于是事是处是时等者:前说若往若还乃至若解劳睡,是名为事。即于是事能顺梵行,能摄梵行,能令诸善寻思现行,是名为处。以时往还,乃至广说若解劳睡,是名为时。无有增减,是名为量。与义相应,是名为理。诸相差别,是名品类。依广分别,随应可知。

「若于是事是处是时等者:前说若往若还乃至若解劳睡是名为事」,这就叫做事。「即于是事能顺梵行,能摄梵行」,随顺梵行而不违背。「能摄梵行」,能集聚圣道。「能令诸善寻思现行,是名为处」,这个处「字」这么讲,这样讲法。「以时往还,乃至广说若解劳睡,是名为时」。「无有增减」,你不可以加多,也不能减少,「是名为量」。「与义相应,是名为理」,这件做得非常合理的,这叫作「理」。「诸相差别,是名品类」,每一相都有各别的别相,不同于其他的。「依广分别,随应可知」。

这是正知而住。

 

酉三、显胜利

彼由如是正知作故,于现法中无罪无犯,无有恶作,无变无悔。于当来世亦无有罪,身坏死后不堕恶趣,不生一切那落迦中。

这是第三科「显胜利」。这样「正知而住」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显他殊胜的利益。

「彼由如是正知作故,于现法中无罪无犯」,因为不放逸住就没有过失,没有违犯佛所开示的。「无有恶作、无变无悔」,这个「恶作」我们是讲过了,就是自己做了事情以后、自己又不高兴;不高兴自己所作的,所以叫「恶作」。「无有恶作」,就是我做了事情以后我心里很安,没有后悔。「无有恶作、无变无悔」,这个「恶作」又名为「变悔」的意思,原来我是愿意那样做,后来又改变主意了,可是事情已经做了心里就后悔。现在是没有「恶作」,所以心里不「变悔」。我这么年轻就出家呢,你不后悔,就是这个意思。

「于当来世亦无有罪,身坏死后不堕恶趣」,我做这件事做得很有功德,没有过失,所以到将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苦恼。「身坏」,这个身体坏了,生命结束了以后,也不会堕落三恶道去。「不生一切那落迦中」,也不会生到地狱里边去。

 

《披寻记》八五三页:

无变无悔者:不为受等变坏其心,是名无变。临命终时不生忧悔,是名无悔。

「无变无悔者:不为受等变坏其心,是名无变」。「不为受等」,你不会为这个「受等」的变坏你的心。

这个「受」就是你的感觉。实在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心里面的感觉,实在这个「受」就是「果报」,或者苦受,或者乐受,不苦不乐受,是你的感觉。但是感觉里面有愚痴、有智慧的不同,所以就有的时候愚痴就会有错误的想法,「我这个是不对!我这样是对!」就是有这样的变动。

现在这位修行人,他从闻思修里面得到佛法的智慧了,他没有这件事,他没有「变坏其心」这件事,是名「无变」。「临命终」的时候也「不生忧悔」,「是名无悔」。

 

巳三、总结略义

为得未得积习资粮,如是名为正知而住所有略义。

这是第三科「总结略义」。在「略义」里面又有略义,「总结略义」。

「为得未得积习资粮」,这个若往若还、若睹若瞻,乃至解劳睡这些事情,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干什么呢?就想要得到没得到的「积习」的善根,日积月累,今天也这样栽培、明天也这样栽培,就集聚了很多的得圣道的因缘。想要得到「没得到的积习资粮」,所以若往若还、若睹若瞻,乃至解劳睡这些事情。在这么多的类别里边,你都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如是名为正知而住所有的略义」。

 

卯四、结

前广分别,今此略义,一切总名正知而住。

这是结束这一大段,这句话。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四 (4)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五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七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一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六 (9)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8)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四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九 (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八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八 (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的五封通知信──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早斋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章 割爱去贪[栏目:自立法师]
 聚合离散皆是因缘和合[栏目:净慧禅语]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旧译内密三瑜伽[栏目:慈航路途]
 幸福的宝藏(智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七八 龟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淡忘有益身心健康[栏目:清心小语]
 淫欲是六道轮回的根[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1)必须修正见的原因[栏目:贺继墉居士]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二、十因二因相摄[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