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13)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35
未七、彼异名(分二科)  申一、略标 

又此中有,有种种名。

这是说中有。中有在有色界里面才有,一共是分七段,现在是第七段。「未七、彼异名」,「彼」中有的不同名称,分两科。第一科,「申一、略标」。「又此中有」,又这里边说的中有,有各式各样的名称的,什么名称呢?这底下列出来。

 

申二、列释(分四科)  酉一、中有

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

「或名」字叫做「中有」,为什么立这样的名称呢?「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因为他在死有和生有,这两个有的中间出现的,所以名之为「中有」。这个死有,就是本有的最后一剎那,这个生命结束的时候,名之为死有。这个生有,就是生命开始的那一剎,名之为生有。在这两个有的中间,也有生命存在的,那么就叫做「中有」。这个名称就是这样的原因安立的。


酉二、健达缚

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

这第二个名称叫做「健达缚」。「健达缚」翻到中国话,「寻香行」,他就是这个名字。就是他也要吃饭,他也要饮食,维持他的生命的,但是他和我们的饮食不一样,就是「寻」找「香」的味,或者是好香,或者是恶香;福报大就是好香,福报差一点就恶香了,他就是「行」,就是去各处走走,去「寻香」,为了寻找这个食品的香,以香为食,所以去寻,「寻行」,所以叫做「寻香行」。「香所资故」,他的生命要香的气味来滋养的,所以叫做「寻香行」。

 

酉三、意行(分二科)  戌一、标释

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

「或名意行」,这是第三个名字,就是先「标释」。他这个「中有」的名字,也名为「意行」。因为什么叫做「意行」呢?「以意为依,往生处故」,因为中有,他是以「意」为依止处的,以「意」去往生投胎的那个地方去,到受生的那个地方去,那么所以叫做「意行」。

 

戌二、料简

此说身往,非心缘往。

这底下第二段就是「料简」,再重新简别一下。这个「意行」这句话会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意」,就是心。我心到那个地方去了,那么叫做「意行」。但是这里又不是这样意思,是「身往」。他到那个受生的地方去,是他全部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身都去了,不只是心。

「非心缘往」,不是心里面打妄想,想到那里去,不是这个意思;是全部的身体都去了,所以叫做「身往」。「身往」可是「以意为依」;这个「意」,就是内心的思想为主要的力量,他心里一想就全部的身体都到了。不只是心,像我们这个人坐在那里打妄想,心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我们人是有这种境界,但是身体没到,只是心到而已;但是意生,这个中有不是这样,中有他心里想到,就是全部的身体都到了,所以这个这要加以简别,名字叫做「意行」,但实在是身行,实在是「身往」。

 

酉四、趣生

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

这是第四个名称,叫做「趣生」。这「趣生」是什么意思呢?「趣」者,求也。这个「趣」是求。中有这个时候,他就是急急的希求到一个地方去受生去,所以叫做「趣生」。或者这个「趣」字,当「往」字讲,就是往,到那个受生的地方去,所以叫做「趣生」。

这个「趣生」他有一个意义的,就是「对生有起故」,就是对那个生有,中有的下一个情况,就是生有,就是下一个生命开始了,而那一个生命的开始呢?就是由中有到那去,他才能开始的。所以这个中有,他是对「生有」而成立的,而建立的,所以叫做「对生有」而现起的,或者这么说。所以叫做「趣生」,就是趣求这个生有的现起,他希望这个生命能够成就,新的生命能够正式的现起来,所以叫做「对生有起故」,安立名字叫做「趣生」。还是当求字讲好,「趣」者,求也。求得生有的现起,就是求得新生命的成就,所以叫做「趣生」。新生命就是生有;这样说这个生有就是所求的,中有就是能求的。中有是个求者,他求什么呢?要求得这个生有的现起,就是对这个生有安立,叫做「趣生」。

 

午二、无色界无

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

这是第二段。前边第一段是「有色界有」,欲界是有色界,色界也是有色界,这两个世界的众生死亡的时候,都有中有。那么「无色界」天呢?是没有的。所以叫做「无色界无」。这「无色界无」,是「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这个「中有」这个生命是要减除去「无色界」的「一切生处」,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这个中有的。「无色界」的「一切生处」,就是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这四个生处,就叫做「一切生处」,是「无色界」天的「一切生处」;包括了所有的「无色界」的「一切生处」了,这「一切」的「生处」,是没有这个中有的。因为「无色界」天,他只有受、想、行、识,四个蕴,没有色蕴。中有里面是有色的,所以「无色界」的众生是没有这个中有。

这在《大毗婆沙论》上说的很清楚,因为无色界天的众生,假设在人间修四禅八定,得到色界四禅,进一步就在色界的第四禅里面修四空定,在色界的第四禅里边修这空无边处定成功了,就识无边处定,再进一步修无所有处定,再进一步修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个空定你修成功了,死亡的时候就在那里,就是无色界天;并不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若是欲界和色界呢?那是有变动的,有变化的。这个《大毗婆沙论》说到举一个例子。

譬如说一个人,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死掉了,他就变成虫,变成一个虫子。变成一个虫子,而它就在它这个死尸的身体里面,身体上面,那么虫子是属于三恶道,那么它死亡的时候是从足,这个最后业。这个识,阿赖耶识从足,从脚那里最后面,那么这个虫子就从足那里开始,它的生命在那里开始,有中有。中有就从足那里爬到头上那个鼻子来,爬到鼻子来,那么这个从足到鼻子中间的,中间这个生命就是中有。由中有,由足到鼻,这一段是中有;到了鼻以后,正式得到虫的生命体,就是生有了。就是这么远,这一个人的身体从足到鼻,要由中有到那里去,不能够只是识,从足到鼻的,所以它一定有中有。

但是无色界天的众生,这种有高深禅定的人,他若是在那个地方死了,那里就是无界天,不需要移动,不需要移转到另一个地方去的。他也是不需要有中有,一方面也是没有色的关系;一方面也不需要假藉中有去移转,所以他是没有中有的。有这种修行的人,多数不是在聚落,不是和人同住的;这个有色界定,得到初禅的人,或者是再进步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到四空定的这种人,无形中这种人就孤独。他和别人不能够共处,这个不是他心里孤独,因为他的生活情况自然是孤独,他一坐,一入定最少七天,那么谁和他来往呢?你打电话是不能连络他的,他也不和你连络,他没有时间,他也无所求于你,因为他那个生活太快乐了,他孤独。

所以这样子的人,自然也就不在聚落里住,他也厌恶人的这种尘劳的这种境界,他也不欢喜,所以他自名之为净。色界天以上都称为梵,梵者,净也。这个里面味道,就是高慢的意思,就是你们都不净的,他是净的。除非是佛教徒观察无我,是没有我慢;不然的话他和人不同住,自然是在深山里面,在深山里面那就是无色界天,原来这无色界天是这样子。所以是「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

 

巳二、异熟生(分二科)  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分二科) 

未一、举那落迦(分二科)  申一、标业类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及增长已。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这底下是「已二、异熟生」。前面是「中有生」。这是「异熟生」。前面是说中有是一大段。现在这里说这个正式得果报了,「异熟」,就是果报,得到果报了,分成两科。第一科是「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这一科说这一件事,说他的果报,分两科。第一科「未一、举那落迦」,又分两科。第一科是「申一、标业类」,说出来他业的类别。「业」,是各式各样的「业」,现在说他是什么「业」呢?

「又造恶业者」,这个众生在世间,他就是造这个罪过的事情,什么事情呢?「谓屠羊、鸡、猪等」,就「屠羊、屠鸡、屠猪等」,以此为生活,以此为职业,做这种事情,以杀生为职业的。「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随这个人,他在做这「一类」的,或是屠羊、或者是屠鸡、或者是屠猪;或者又屠羊、屠鸡、屠猪等等,这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这个「众同分」,就是这么多的人,彼此有相似性,彼此有相通的地方,就叫做「众同分」。譬如说是老鼠和老鼠,就是「同分」。譬如说老虎和老虎,它们是「同分」;人和人是「同分」,而人里面又是各式各样的情形,譬如说是读书的人,在教育界里面做事的人,在科学界,或者是做律师的,做画宅师的,就是一类一类的,那么彼此相通的,那叫「同分」。

现在这里说这个「众同分」,是「不律仪众分」,「不律仪众分」。这个「律」这个字是什么呢?制恶之法名之为律。制恶、制止,停止一切有罪过的事情,不许做恶,这样的法,就是也这样的戒,这叫做「律」。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这个「仪」是什么意思呢?行于律戒,我们的身行、语行、意行,这三业要随顺于律,能这样随顺了呢?就叫做「律仪」。这个「律」,是指法上说的,这个法在人的身、口、意上实行了,那就叫做「仪」,叫做「仪」。那么这是一个解释。

或者说是内调三业。内外的内,调伏的调,内调身、口、意三业;或者是内净三业,内里边我清净我的身、口、意三业,这叫做「律」。外应真则,名之为「仪」。外应真则,外呢?就是应,是符合的,符合佛所说的,佛所闻导的那个真实法则,真实的法则,符合佛说的戒法,符合佛说的戒法。

是内净三业,外应真则,这叫做「律仪」,这叫做「律仪」。这是在《大乘义章》上解释,《大乘义章》,就是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就是净影寺那个慧远,〈地论宗〉那个慧远法师,他是有智慧,「律仪」解释的非常好。这个灵芝律师解释,他是说是通禁制止,通别的通,通达的通,这里通禁制止,这个通,应该是普遍的意思,普遍的制止我们的罪过,禁止我们的罪过,不可以做,通禁制止名之为「律」。造作有相名之为「仪」,造作有相名之为「仪」,这样讲。通禁制止说明为「律」。造作有相,也还是在身、口、意上奉行佛的戒法,这是有一个清净的相貌的,这就叫做「仪」。总而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护佛的戒法,叫做「律仪」。

现在这一类的人,「屠羊、鸡、猪等」的人,他是不律仪,不律仪、不守佛的戒法,他那就要做恶事了,屠猪、羊、鸡、狗,那就是做恶事了,叫「不律仪」。这个「住」这个字呢?《披寻记》上解释的好,《披寻记》解释「住」呢?他心甘情愿,他欢喜他自己愿意,好!我就终生的以此为职业,做这个「屠」,杀鸡、杀羊、杀猪,做这种事业。心里面很欢喜的做这种事,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不律仪众同分」了。他一直的不弃舍这种事,不弃、不舍,这叫做「住」。不弃舍,那么这叫做「住不律仪,众同分故」,就是这一类的人,这一群人都是有这种「众同分」的,做这种恶事。

「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这「住」这个字,「住不律仪,众同分故」,后边说是「作」,有一点分别。就是他从他开始入这一行,开始入这一行里面,愿意很欢喜做这种恶事,这个时候就有不律仪的无表色了,这也就是有了戒体,有了那个体,这是不律仪的体。那么这就等于发心了,发心做这件事,做以后呢?他就「作」这种事,做这个屠羊及猪这种事,做了这种业。这个业力就「感那落迦恶不善业」,他这个「恶不善业」就是有罪过,没有功德,这种业力能够招感「那落迦」的苦恼。「那落迦」,就是地狱,这个有罪恶的人到那个地方去,所以叫做「那落迦」。

「及增长已」,他一直的做,这个罪过一直在长。这是举这个「业类」,他这个罪业,是属于这种有罪过的这一类的,杀业特别重。

 

申二、明趣生(分二科)  酉一、由眼见(分二科)  戌一、喻见相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这是第二「明趣生」,就是到那个受果报了,这里面分两科。第一科「由眼见」,「由眼见」这种事情分两科。第一科是「喻见相」,这是说这个「见相」。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说这个人到临死的时候,就像在做梦里边的境界。「自于彼业所得生处」,他自己对于他所造的那个恶不善业,所得受生的地方,就是地狱了,那么在那个地方。「还见如是种类有情」,他自己像是做梦似的,本来那是地狱,但是他没看见地狱,他看见什么呢?看见「如是种类有情」,就是看见有很多鸡、很多猪、很多羊,也有很多杀猪、杀羊的人在那里。「及屠羊等事」,再看到那个地方,有人在那里屠羊、杀鸡、杀猪看这些事情,这就是眼见的事情;其实这眼见的都是虚妄的,真是唯心所现,那里有这个事情,就是这个现象。

  

戌二、显受生(分二科)  亥一、略标所由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这是第二段是「显受生」。他还没有受生,先看见那个相。这底下正是他要受果报了,分二段。第一是「略标所由」,简略的说出来,为什么会到那边去。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就是由于他在生前的时候,他是做这种事情的,现在一看见这种事情,心里面很欢喜,就是「驰趣」,还不能慢慢的去,很快的跑到那里去。「即于生处境色所碍」,就在受生的那个地方,那个境界那个地方,那个境界当然是有色相,就障碍住了,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就在这留下来了。这可见做了罪业的人下地狱的时候,自己是很欢喜的去的,这表示这个意思很欢喜的,哎呀!这个众生的世界是这样的。「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  「中有遂灭」,这个时候一欢喜,「中有」就闷绝了。他这个「中有」有是色、受、想、行、识,也是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他一欢喜那个境界,「中有」就闷绝了,就死了,「中有」就死了。「生有续起」,那么地狱的那个生命,一剎那的,无间的就相续的现起了,就得了果报了。这是「略标所由」。底下是第二科「别释二相」,别别的解释这个中有的一个「相」,生有的一个「相」。现在这第一科解释这个中有的这一部分的事情,「中有摄」。

 

亥二、别释二相(分二科)  天一、中有摄

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

「彼将没时」,这底下再详细说,前面说个大概,这底下详细说。「彼将没时」:「彼」那个造那落迦业,感那落迦恶不善业的那个众生,「将」要死「没」的「时」候,「将」要死「没」的「时」候,那个中有还没出现。「如先死有」,就像前面说这个中有的时候,「死有」那个时候。「见纷乱色」,见到一种不正常,变怪的一些杂乱的境界。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见到那个就是一种苦恼的境界出现,苦恼而死,就是那个境界。「乃至生灭道理」,前面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等等,那么就是「生灭道理」。前面又说「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无间得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就是他有这个名言种子的熏习,加业种子的熏习,这两种力量使令他去得果报了。「如前应知」。

 

天二、生有摄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

这是这个「如是乃至生灭道理」,这个「灭」,就是中有灭了;生有现前,名之为「生」。这个第二段就是「生有」,属于「生有」这一部分的。「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这个「生时」,就是指生有生的时候,生有现起的时候。「唯是化生」,这到地狱去,地狱里面没有胎生、卵生、湿生,「唯是化生」,就是无而忽有。无而忽有,就是那个业的增上力,诸根顿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身根一下子就现起了,就出现了,这「六处」都是「具足」的。而人那个胎生,就是慢,他要逐渐的一点点、渐渐的成熟。而地狱的「化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了。

 

酉二、由心倒(分二科)  戌一、正显(分二科)  亥一、趣欲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

前面是「由眼见」,是「由眼见」的境界。这以下说「由心倒」,是由于他内心里面的颠倒。其实「眼见」和「心倒」是一回事,那么这里分两科。第一科是「正显」,正显此事。分两科,第一科是「趣欲」,第二科是「妄见」。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就是在中有的时候,他眼见了,他看见了那个境界了,他心里面就是妄想,就是颠倒妄想。他就生起了这样的心情,就跑那去了,向那去了。「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他心里想,那里那些人在那杀猪、杀羊,他正合我意,他也就到那,我和他们在一起,去「嬉戏」,会得到快乐的。「习诸技艺」,可以习学很多的技能,那一行都有那一行的技艺了,这样子。这是这个「趣欲」,就是到那去的欢喜心,愿意到那边去。

 

亥二、妄见

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

这是第二科「妄见」。第二科是虚妄的执着。那个有情在那个时候,他是糊涂了、颠倒。什么糊涂呢?「谓造种种事业」,他心里想在这里杀猪、杀羊,做这种「种种事业」。「及触」到,接触到「冷」的事情,或者是「热」的事情,其实这是苦。这个「冷」,「触冷」,他接受「冷」,他就希望「热」。若接触「热」呢?就希望「冷」。希望「冷」,就下寒冰地狱了;若希望「热」,就是猛火地狱了。这是苦恼的境界。

 

戌二、反成

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

「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这是第二科「反成」。前面是「正显」,「正显」他的颠倒妄见。这底下从反面来成立这件事。「若离妄见」,若是没有这个错误的看法执着的话。「如是相貌,尚无趣欲」,那是个地狱的境界,是个猛火的境界,是寒冰的境界,很多很多苦恼的事情,那怎么会欢喜去呢?「尚」且没有「趣」的「欲」,尚且没有求的欲,何况还是到那边去呢?没有这件事了。从反面说。

「若不往彼,便不应生」,若不去,不去,就不会下地狱。说是「若离妄见」,就不会下地狱。这个因为有「妄见」,所以下地狱了。说我们这个修止观的人,常常静坐的人,从这个地方要警觉自己,遇见不管如意的事情有好,不如意的事情,都是「妄见」,这都是「妄见」。一定用止观把它破掉它,破掉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那就是圣人的境界了。这个修行你要从这么多的法相看,这个修行的时候,说是『转凡成圣』这句话是非常对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一切的境界,都是凡夫境界,都是妄念颠倒的境界;但是用止观来做的时候,时时的要不颠倒。用止观来破的时候,不颠倒了。我们执着常、乐、我、净,随这个肉眼所见的境界,都是颠倒境界;用这个佛这个般若,来破这个颠倒的境界,这是圣人的境界了,就是这么回事。所以到这下地狱这个众生,有是先是颠倒妄念,他心里面生欢喜心,就糟糕了。

 

未二、例余鬼趣一分

如于那落迦如是;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生,当知亦尔,如筘鬼等。

「如于那落迦如是;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生,当知亦尔」,前面是举出来这个那落迦,第一科。这个「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这个分两科。第一科是「举那落迦」,讲完了。这底下第二科「例余鬼趣一分」。

「如于那落迦如是」:「如」,这个就是像,像这个堕落那落迦的有情,这个经过的情形是这样子。对「于余」,对于其余的「似那落迦鬼趣中生」,这个「鬼趣」,它不是地狱,但是它像地狱,「似那落迦」,与地狱的苦恼相似的那种「鬼趣中生」。如果另一类的众生,他不是下地狱,他是到「鬼趣」里面,但是和地狱的事情相似,「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得到生命了。「当知亦尔」,和这里一样,也就是这么个次第。

「如筘鬼等」,这里举出来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筘鬼」,就是这个鬼的脖子那里,有一个大包,可能还不只一个,这种痛苦使令他不能吃饭,不能有饮食。这种鬼的世界和地狱一样,相似,是相似的,也是这样子。

 

午二、鬼趣一分及余一切(分二科)  未一、显趣欲

又于余鬼旁生人等、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将受生时,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

「又于余鬼旁生人等、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这底下是第二科「鬼趣一分及余一切」。前面是说「那落迦及鬼趣一分」这是一科。现在第二科。「又于」其「余」的这个鬼趣的众生。「旁生」,就是畜生。或者是「人」,到人间来。「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欲界天、色界天」,这个「众同分」里面,在这里得果报的情形,怎么样呢?「将受生时」,他们当然有都有个自的名言的熏习、净不净业的熏习,将到这种惑业的成熟了,将要受果报的时候。「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也都是看见他自己一类的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那么看见这种境界「起其欣欲」,由此境界,对于那个投生的人来说,「起其欣」,就发起了他的欢喜心,他愿意到那边去。「即往生」,你愿意去,当然就去了。「即往生处」,就到那个地方去了。「便被拘碍」,到那里就出不来了,就被困住了,出不来了。

 

未二、例受生

死生道理,如前应知。

这里也是「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等等,也就是名言的熏习,乃至净不净业的熏习这个道理,如前面讲的应该知道。这是这一大段说完了。

 

辰二、别广胎生(分二科)  巳一、中有摄(分二科)  午一、入因缘(分二科)

未一、由三现前

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染爱;三、健达缚正现在前。

「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前面这一大段是「总名五趣」。这第十四科,说这个「死生」,说「死生」,「死」说了,说「生」。「生」里面就是「总名五趣」,这一科「生」说了。这底下第二科「别广胎生」,特别的详细的说一说这个「胎生」。「胎生」,人是「胎生」,还有其他有些众生也是「胎生」,把「胎生」这件事详细的说一说。所以说分两科,第一科是「中有摄」。第二科也是「异熟摄」。「中有摄」分两科。第一科是「入因缘」,这个入胎的因缘,说这件事。「因缘」分两科。第一科是「由三现前」。

就是「又由三处现前」,又这个胎生这件事,那又和前面的地狱、饿鬼、畜生又有不同,他是要「三处现前」才可以。三个地方要「现前」,不「现前」不可以,不「现前」是不成就。那三个地方,「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有三个地方现前,你才能够「入母胎」。「入母胎」谁入「母胎」?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入母胎」。这个「三处现前」这句话怎么讲呢?

「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就是他的母亲,他这个胎生也要有父母。这个化生,像地狱是不需要有父母,无而忽有,化生。现在这个胎生是要有父母,父母,他的母亲四大要调和,没有病,要「调适」。「而复值时」,又要遇见正要受孕的那个时候,不是时时都受孕的,要遇见这个时候才可以。这是一个现前,这是一个地方现前,这叫做「现前」。

第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这又是要这样,父母不和合,没起爱染,那也不行,也是不可以。「三、健达缚正现在前」,说是母亲没有病,「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了,还要这个中有,这个寻香行,这个中有也是要现前。这样子「三处现前,得入母胎」才可以。

 

未三、无三障碍(分二科)  申一、略标列

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复无三种障碍」,这是第二科。前面是第一科「由三现前」,第二科是「无三障碍」。「无三障碍」又分两科。第一科「略标列」,有三种没有障碍,没有三种障碍,那三种呢?「谓产处过患所作」的这个障碍,第二种是「种子过患所作」,第三种是「宿业过患所作」,这三种障碍没有,那才能入母胎的。这是「标列」出来障碍的名称。底下再解释,解释分三科。第一科解释「产处」的「过患」,分三科。

 

申二、随别释(分三科)  酉一、产处过患(分三科)  戌一、征

云何产处过患?

这句话是问。

 

戌二、释

谓若产处为风、热、荫之所逼迫,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

「谓若产处为风、热、荫之所逼迫」,这是第二科解「释」。「谓若」生「产」之处「为风」的病、「热」的病、「荫」的病「所逼迫」,假如有这样的病痛。「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者有「麻」,或者有「麦」,「麻」的「果」就是那个「麻」有多大呢?那个「麦」有多大就是那个。「或复其门如车螺形」这样子,「有形、有曲、有秽、有浊」。

 

戌三、结

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

那这样子「如是等类」,这是「产处」的「过患应知」,有这样的病,那也不能够入胎的。

 

酉二、种子过患(分三科)  戌一、征

云何种子过患?

这是第二,说这个「种子过患」。什么是「种子」呢?什么是「种子过患」呢?

 

戌二、释

谓父出不净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烂,或母,或俱。

「谓父出不净非母」,是他父亲出不净,母亲没有出不净,这样也不行。「或母非父」,或者母亲出不净,而不是父亲。「或俱不出」,或者父母两个都没有出不净,这也不行。「或父精朽烂」了,「或母」也是朽烂了,或者都是朽烂了「或俱」。

 

戌三、结

如是等类,种子过患应知。

「如是等类」叫做「种子过患应知」,这叫「种子过患」。这个「种子」,原来就是父母的所遗出来的不净,叫做「种子」。这个《披寻记》上解释,这不是「种子」,这是假说假名为「种子」而已。实在的「种子」,是这一个众生他本身的名言熏习,才是「种子」,他的名言熏习才是「种子」;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才是「种子」。这离开了他的名言熏习、业熏习之外,另外没有「种子」,而这些都是增上缘就是了。这是「种子过患」也是不能入胎的。

 

酉三、宿业过患(分三科)  戌一、征

云何宿业过患?

这是第三个,先是问。什么叫做「宿业」的「过患」呢?就是过去你造的业,这里边有问题,有障碍,不能够入母胎。

 

戌二、释(分三科)  亥一、无相感业(分二科)  天一、无感子业

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复俱无。

「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他那个时期,他没有造作,或造而「不增长」,所以就「不作」;就是造了而「不增长」,或者是「不作」;或者作了,而没增长,什么呢?「感子之业」,能感得一个儿子的业力,他没造这个业,没造这个业,那就不行。或者父亲没有作,或者母亲没有作。「或复俱无」,或者父亲、母亲都没有造这种业。

我在一本经上看见,父亲是造,造了这种感子,能感得儿女的业,就这种业。但是母亲没有,母亲若没有,就是没有。父亲有这个儿女也是没有。这个有一本经上说这么一件事。「或复俱无」。

 

天二、无感父母业

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长感父母业。

前面是说父母没有这个业,没有这个业,那当然是不行。或者这第二段是「或彼有情」,就是那个中有那个人,他没有造作,或者造了而没有增长。造而「不增长」,就是没有力量,有了这个业,这个业力量不够,那也不能够感父母业。这个意思就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说,我和这个人结的缘,结了缘,这个缘结的不够,那就不能以他为父亲、为母亲,应该是这么说。说「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就是这个父母对于某一个有情,没有造,结成这个儿女的因缘,结缘结的不够。那么或者这个众生,就是两方面的事情,或者那一方面作的不够,作的不够就影响了对方,这样的情形也不能够入胎的。

 

亥二、有感余业(分二科)  天一、感余子业

或彼父母,作及增长感余子业。

不是这个人,是另外的人,那么这个有情就不能入母胎。

 

天二、感余父母业

或彼有情,作及增长感余父母业。

和别的父母业,那也是不行。那也不能在这个父母这里投胎,就不可以。所以这个众生结缘,这个人与人结了缘的时候,你不想给他做儿、做女还不行,不行的。结了缘的时候,他就是要给你做父母,你要给他做儿女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结缘勉强也是不行的,是这个意思。

 

亥三、感异宗叶业

或感大宗叶业,或感非大宗叶业。

这是又一种差别的情形。或者是这个所造的这种业是「感大宗叶业」。这个「大宗业」是什么呢?譬如说是皇帝,皇帝这富贵的人家,富贵的人家在我们中国的这种风俗,大儿子是最有权利,最有威势的,那么他这一部份,那就叫做「大宗业」,「大宗」。这个「宗」者,族也。在一个族姓里边,他最权威,最有权威的,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就像一叶一叶的那样子,像那个树的叶,那个枝叶,就是那个躯干生出一个大枝躯干,一叶一叶的。就是一事一事的,这个「叶」是个事,事业的事,当做事业讲,一事一事的那么传下来。或者是你造了这种业,这种业能感得「大宗业」的,是感得「大宗叶」的「业」,这不是一般的这个人家,这是富贵的人家。

「或感」得的「非大宗叶业」;你若是造的是「感大宗叶业」,那就得要到那个「大宗叶」那里去投胎。这个不是「大宗业」,你就不能去投胎。或者是你感得的,是你造的业是能「感」得「非大宗叶」的「业」,那你就不能到「大宗叶」那去投胎,这是有这样关系。这是种种的差别,你若没有造那个因缘,你去不成,你不能入胎,就是这个意思。

 

戌三、结

如是等类,宿业过患应知。

这些差别的情形叫做「宿业过患应知」。这个「过患」,就是彼此的因缘不够,叫做「过患」。不是像前面的两种「过患」,不同。彼此的因缘不对劲,不够,那就是不可以做儿女,也不可以做父母。其实世界上人很多,但是你不能去投胎,这就是有这个问题。

 

午二、入相状(分二科)  未一、牒具缘

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这底下是「入相状」。前面说入胎的因缘,这以下是入胎的时候的情况,分两科。第一科是「牒具缘」。前面已经说这个具缘了,现在重说一遍叫做「牒」,重新再说一遍。「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也「三处现前」了,那么阿赖耶识就「入母胎」,这个识就成功了,是这样子。这可见这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可见这因缘还是容易具足的,不是那么难;但是若是佛教徒,有的出家人愿意做国王,我出家还有一些老法师,他感觉到弘扬佛法困难,就是发愿要做国王,要这样子,那就是投胎的时候就有分别了,可是有分别的。

 

未二、别辨相(分五科)  申一、起趣欲

彼即于中有处,自见与己同分类有情为嬉戏等;于所生处,起希趣欲。

这第二科「别辨相」,一样一样的说出来它的相貌,这里分五科。第一科「起趣欲」,发起来到那里去的欢喜心,我愿意去。「彼即于中有处」,是那个有情他就在「中有」活动的地方,这时候已经不是死有了,还不是生有,是在「中有」的这个境界里头。「自见与己同类的有情」,也是「中有」;或者是他以前生活时候的那个情况。「同类有情为嬉戏等」,大家很快乐的人,那说是在世间上做功德的人,但是不是生天的,天也是化生,人间的人是胎生,共同做功德的人,到「中有」的那个时候,看见了以前共同合作做功德的人,心里也是欢喜。所以「于所生处,起希趣欲」,中有的眼睛好像天眼似的,远远的就看见了,在「所生处」,就「起希趣」的一种「欲」,愿意到那个地方去,我希望我能到那里去,他有这样的欢喜心。

 

申二、起颠倒(分二科)  酉一、标

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

「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这底下第二科是「起颠倒」,这是「颠倒」的一种糊涂错误的想法,分两科。第一科是「标」。第二科是「释」。那么远远的看见「嬉戏等」愿意去,到那里去了,又不是了,又看「见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就起了「颠倒」的错误的想法,这是「标」出来,底下解「释」。

 

酉二、释

起颠倒者:谓见父母起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觉,见己自行。

「起颠倒」怎么讲呢?「谓见父母起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觉」,错误的想法。「见己自行」这样。

 

申三、起贪爱(分二科)  酉一、标

见自行已,便起贪爱。

「见自行已,便起贪爱」,这第三科「起贪爱」心。「起贪爱」心,怎么「起贪爱」呢?

 

酉二、辨(分二科)  戌一、起贪

若当欲为女,彼即于父便起会贪。若当欲为男,彼即于母起贪亦尔。

「若当欲为女」,是这个众生他的业力,要使令他做女人,「彼即于父便起会贪」,和父亲合会的贪心。「若当欲为男」,他的业力使令他要做男人的,做男性的,「彼即于母起贪亦尔」,这样子。这是起这种颠倒的想法。

 

戌二、生欲

乃往近趣,若女于母,欲其远去。若男于父,心亦复尔。

「乃往逼趣」,他先有这样的贪欲。而后他就像在「逼」者,近也,到那去,到那近趣去了。「若女于母,欲其远去」,愿意他母,远远的离开。「若男于父,心亦复尔」,愿意他父亲,躲开。

 

申四、被拘碍

生此欲已,或唯见男,或唯见女。如如渐近彼之处所,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父母余分,唯见男女根门;即于此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是应知。

「生此欲已」,这底下是第四科「被拘碍」,他生了这样的心情以后。「或唯见男」,或唯独看见女,而不看见男;唯独看见男,而不看见女。「如如」的「渐近彼之处所」的时候,「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父母」的「余分」,「唯见男女根门;即于此处,便被拘碍」,就把他困住了,困住了,这个在《大毗婆沙论》上说的意思,就是闷绝了。他就是闷绝了,明白点说就是死了,中有就死了,中有就没有了。这个「死生」的「道理,如是应知」,就是这样子的。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12)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1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1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1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1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六 (13)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四 (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二 (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六 (6)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 (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四章 近代传承 六、明真心禅宗济世[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什么是七众弟子?[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附录一 证入「无我」的利益[栏目:雷迪西亚多大师]
 贪睡有哪些过错?[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第七章 发现甚深伏藏和首次传法[栏目:白玛邓灯尊者]
 中阿含经卷第七[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栏目:传喜法师]
 佛说清净心经讲记[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28[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安居第四十三日(二):安居学习的原则[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