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5

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答:寂天菩萨在本品开篇提出了般若是其他五度的核心,并且能够彻底消除苦因苦果。那么这么殊胜的般若是什么呢?般若就是染净的一切万法之基(也有表达成本基、基石、本原、实相、真实际、真实义、真如、了义、法界等),这个基此处是指大空性,也就是远离一切所许、远离一切相、远离一切戏论的,并且是大平等性。这就是第二转般若无相*轮的究竟义。所以寂天菩萨非常确定地建立了万法之基——“胜义非心境”,以“心者是世俗”作为能立的根据。因此,对于这样透彻、了义的万法之基——胜义,世间人以及其他宗派的论师们,是很难一下子理解、接受的,必然会对“胜义非心境”提出诸多疑难、辩论等。将其中的难点、重点等关键问题归纳起来,不出基道果三个方面,对此寂天菩萨一一进行了透彻的抉择。

第一个疑难是这个染净的一切万法的基——胜义,是否就是般若的大空性。一般的世间人、实事师、唯识师对万法之基都有各自的不同见解,对此寂天菩萨逐一对彼等进行了破析,从而遮遣了他们将万法之基执为实有的种种观点,并且说明了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才是真正符合万法之基。

第二个疑难是由了悟安住而修习这样殊胜的万法之基,是否能够在正道中产生殊胜的作用,也就是空能否对治烦恼所知障。对此寂天菩萨指出二障来源于戏论,正是安住而修习极为寂静的大空性,能灭尽一切戏论,从而彻底断除二障,而其他的修法,都是缘世俗的某个部分,因此只有般若才具有无上的断障妙用。

第三个疑难是如果圆证而现前了这个寂灭一切戏论的大空性的万法之基,是否能够在一切时处,都能产生普作一切有情一切暂时、究竟的殊胜利益。寂天菩萨通过教理及比喻,证成了这样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戏论灭尽的正觉位,无分别、无功用、任运地周遍一切时处,能成办一切有情一切暂时、究竟的利益。

这三个疑难问题,好比是世间人考察一个投资项目时,会产生的疑惑一样。首先是这个项目本身是否合理,其次是这个项目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能否产生作用,最后是这个项目能否带来实际的收益。

总之,寂天菩萨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疑断诤,彻底扫除了世间人以及其他宗派的论师们,对于“胜义非心境”——非心境的般若大空性是否正确、能否以之断障,以及证果后能否度化众生的疑虑,从而很完善的抉择了一切染净的万法,从本以来远离一切所许、远离一切相、远离一切戏论不可思议的大平等空性般若,这就是第一谛——胜义实相。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1、结合“幻师于所知,未断烦恼习,故见幻女时,见者空习弱。”分析幻师的问题是否也在自己的身上存在,应该如何加以克服。
下一篇:19、认真理解并体会全知的这段释文:“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识,必失坏成立能见、所见二者,因为:何者现为境时,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现时,不应有所取”,并以此来观察自己心的状态。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
 22、按照“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极寂静”去修行,是..
 5、仿照以上对于甲一和甲二的解读,试着解读科判中余下的部分。
 15、寂天菩萨说:“世间见有事,执彼为真实,不许幻性故,诤于瑜伽师”,..
 24.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27、分析“断诤”中“彼等摄义”的结构,并总结你学习这段摄义的启发。..
 16、既然世间人的无患根识所取的境和八地以下的菩萨在出定时所见的相同,..
 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
 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
 9、中观胜义谛现空双融中的显现,是否唯是指虚相的正世俗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磬[栏目:无声息的歌唱]
 毗钵舍那讲记 第六讲[栏目:毗钵舍那讲记]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语365则[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护戒渴死[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相应17经 无我经[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第三十一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关于审慎选择上师的开示(多钦则红格尔多吉仁波切)[栏目:择师知见]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汇编 有关如何辩论的重要开示[栏目:勿谤三宝]
 延续的辉煌:五代十国时期的律宗(王建光)[栏目:律宗文集]
 十一、修习死殁结生之理[栏目: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