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六
 
{返回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7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六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四
 
壬四、界摄2 癸一、总嗢柁南标
 
复次,总嗢柁南曰:
 总义等光等 受等最为后
 
癸二、别嗢柁南辨3 子一、总义等2 丑一、颂标列
 
别嗢柁南曰:
 总义自类别 似转后三求
 
丑二、长行释4 寅一、总义2 卯一、标列
 
当知诸界略有二种。一、住自性界,二、习增长界。
 
卯二、随释2 辰一、住自性界
 
住自性界者,谓十八界,堕自相续,各各决定差别种子。
 
辰二、习增长界
 
习增长界者,谓则诸法或是其善,或是不善,于余生中先已数习,令彼现行,故于今时种子强盛,依附相续。由是为因,暂遇小缘便能现起,定不可转。
 
  定不可转者:谓无堪能转变彼种令不现起故。
 
寅二、自类别3 卯一、总标
 
复次,以要言之,虽界种类十八可得,然一一界业趣、有情,种种品类有差别故,当知无量。
 
卯二、举喻
 
譬如世间大恶叉聚,于此聚中有多品类,种类一故,虽说为一,而有无量。
 
卯三、合法
 
如是于其一一界中,各有无量品类差别,种类一故,虽各说一,而实无量。
 
寅三、似转2 卯一、标差别
 
复次,如是诸界,由胜解力之所集成。先恶胜解,集成恶界;先善胜解,集成善界。
 
卯二、明似转2 辰一、标
 
随所集成,还与如是相似有情同法而转。
 
辰二、释
 
谓相往来、同聚、同住、同见、同意胜解相似。由是故言:有情诸界共相滋润、相似而转。
 
寅四、三求3 卯一、依梵行求3 辰一、出学渐次2 巳一、别辨相
 
复次,由梵行求增上力故,先说起信;次于尸罗受学而转;次于现行所有过罪,观自、观他而生羞耻;次于善法无间修习,发勤精进,于久所作及久所说,能无忘失;是二为依,令心得定;由心定故,得如实智。
 
巳二、略摄义
 
如是且说信增上力,渐次修习三种所学。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
 
辰二、名得圆满
 
如是三学胜资粮道,谓世正见、好行惠[1]舍、易养、易满、少欲、喜足及四摄事。其易养等句义差别,如声闻地已说其相。如是当知名梵行求已得圆满。
 
  谓世正见等者:谓依增上圣正言教,发生如理所引作意,名世正见。为庄严心、为伴助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修布施,是名惠舍。易养、易满、少欲、喜足,是名成就沙门庄严。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五卷十八页2143)
 
辰三、明安立界2 巳一、显差别
 
成就如是梵行求者,还与此界诸有情类共相滋润、相似而转。离此界者,还与远离此界有情共相滋润、相似而转。
 
巳二、随难释
 
当知此中,果依于因,非因依果故。
 
  当知此中果依于因等者:诸有情类共相滋润、相似而转,是名为果。若梵行求成就,或不成就,是名为因。果依因故,名相似转,当知非谓因依于果。
 
卯二、依有求2 辰一、辨为缘
 
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所依别故,起无明触种种品类;其无明触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其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贪爱;爱为缘故,而有其取;广说乃至大苦蕴集。
 
辰二、结建立
 
当知是名依有求故,建立诸界。
 
  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等者:六处种子为无明种子之所随逐,是故六处为无明所缘,及为无明之所依处。由是生起眼乃至意诸无明触,名无明触种种品类。
 
卯三、依欲求2 辰一、辨为缘
 
又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起无明触;此无明触以为缘故,于诸境界起不如理执取相、好所有诸想;此想为缘,于诸境界发起希欲;希欲为缘,起彼随法多随寻思;由彼随法多随寻思以为缘故,发起思慕愁忧所作身心热恼;身心热恼以为缘故,于诸境界种种品类思求差别皆可了知。
 
辰二、结建立
 
如是当知依欲求故,安立诸界。
 
子二、光等2 丑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三七界相摄 见想与希奇 差别性安立 寂静愚夫后
 
丑二、长行释8 寅一、三七界相摄3 卯一、出界差别2 辰一、三界
 
界有三种。一者、色界,二、无色界,三者、灭界。
 
辰二、七界
 
复有七界。一、光明界,二、清净界,三、空处界,四、识处界,五、无所有处界,六、非想非非想处界,七、灭界。
 
卯二、明其相摄2 辰一、具摄一切
 
当知此中,由其色界摄光明界及清净界,由无色界摄四无色,由其灭界还摄灭界。
 
辰二、随释初二
 
又诸色贪,由见、由受所显发故,遍于一切色界地中,安立光明及清净界。
 
  又诸色贪由见由受所显发故者:谓于诸色推求、领受,故起色贪,是名由见、由受之所显发。
 
卯三、广遍知等2 辰一、标应知
 
又于如是七界遍知应当了知,于得方便应当了知,即于其得应当了知,于得所为应当了知。
 
辰二、别释相4 巳一、于界遍知2 午一、标列因缘
 
如是诸界所有遍知,由四因缘应当了知。谓有相违所治、能治而相待故,狭小、无量而相待故,有及非有而相待故,有上、无上而相待故。
 
午二、别释其相4 未一、待所治能治
 
黑暗为缘,施设光明;不净为缘,施设清净;色趣为缘,施设虚空。如是名为有相违故,待彼所治,施设能治。由待彼故,能于此中正觉慧转。
 
未二、待狭小无量
 
由缘有量狭小境识以为缘故,施设识无边处。
 
未三、待有非有
 
由少所有以为缘故,施设无所有处。
 
未四、待有上无上2 申一、出二种
 
由一切有最胜现前以为缘故,施设非想非非想处为有无上;由萨迦耶所有相应诸烦恼断以为缘故,施设灭界为灭无上。
 
申二、简差别
 
当知有顶是有无上,灭于诸法皆是无上。
 
巳二、于得方便2 午一、由有行定2 未一、标得名
 
又有想定名为有行。
 
未二、明获得2 申一、标
 
于七界中,次第乃至无所有处,一切皆是有想定故,皆由行定随顺获得。
 
申二、释2 酉一、举光明想
 
谓取明相光明想俱,修三摩地,随顺获得光明想定。
 
酉二、例清净等
 
如是由取清净、虚空、识无边想、无所有想,当知亦尔。
 
午二、不由行定2 未一、别辨2 申一、获得第一有定
 
非想非非想处,由无相作意方便趣入,想极细故,取为第一。诸有寂静起胜解时,随顺获得第一有定。
 
申二、获得灭定灭界
 
于一切相不思惟故,于无相界正思惟故,萨迦耶灭。由无相故,随顺获得灭定、灭界。
 
未二、总结
 
如是二种,不由行定随顺获得。
 
巳三、于得诸界
 
又由永害色无色界所有贪故,不下屈故,不高举故,解脱住故,住解脱故,如是诸定得随所欲,有力、调柔、自在而转,如是名为随得诸界。
 
  不下屈故等者:远离爱味相应,名不下屈。不生憍慢,名不高举。得心解脱,名解脱住。住涅槃界,名住解脱。
 
巳四、于得所为2 午一、标
 
又此诸界,能随获得八解脱定。
 
午二、配
 
当知初界,能随获得第一、第二二解脱定;其第二界,能随获得第三解脱胜静虑定;其余五界,如其次第,能随获得五解脱定。
 
寅二、见2 卯一、见处差别2 辰一、出因缘2 巳一、由说法要2 午一、总标
 
复次,诸外道辈,欲令弟子于三处中得升进故,略说法要。
 
午二、别释2 未一、出说缘3 申一、于劣欲界
 
谓有一类,于劣欲界,为令获得人中快乐,乃至他化自在天生,宣说能感彼果诸行。
 
申二、于中色界
 
复有一类,于中色界,为令获得梵世间等众同分生,宣说能感彼果诸行。
 
申三、于妙无色
 
复有一类,于妙无色,为令获得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众同分生,宣说能感彼果诸行。
 
未二、结说语
 
如是彼说劣界为缘,名为劣语;中界为缘,名为中语;妙界为缘,名为妙语。
 
巳二、由起想等3 午一、劣中妙想
 
彼诸弟子闻是法已,还起如是差别想解。如是想解,亦名劣想、中想、妙想。
 
午二、劣中妙见
 
如如其想,如是如是发生忍乐。如是忍乐,发生劣见、中见、妙见。
 
午三、劣中妙愿
 
彼由如是诸忍乐见,便于彼彼差别生处信解忍可,执为最胜,造作增长彼相应业。如是信解,名为劣愿、中愿、妙愿。
 
辰二、名差别3 巳一、补特伽罗差别
 
当知此二说者、行者,亦说名为劣中妙品补特伽罗。
 
巳二、生类差别
 
又彼说者及以行者,亦便[2]为他宣说如是劣中妙法,彼亦获得如是类生。
 
巳三、诸界差别3 午一、明安立2 未一、劣中妙别
 
又即此生前后相待,有差别故,安立诸界劣中妙别。
 
未二、皆劣界摄
 
如是三种,若待涅槃,一切皆是劣界所摄。
 
午二、简胜义2 未一、说语
 
若诸如来由胜义故,妙界为缘,但说妙语。余法差别,如应当知。
 
  余法差别如应当知者:世俗谛法,说名余法。劣中妙别,名彼差别。随彼劣中妙界为缘,而说劣中妙语,是名如应当知。
 
未二、行趣
 
若诸圣者所有行趣,应知皆为现法涅槃。
 
午三、显有退2 未一、由先妄见
 
先有外道,彼命终已来生此间,因增长故,众缘和合,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暂得出家。彼由先世外道妄见所迷乱故,集成今时大无明界。
 
未二、由今疑惑
 
由此为因,于其涅槃及大师所生起疑惑,退失正法及毗奈耶,还归外道诸恶说法。彼由先世数习因力,还复宣说如是劣语,乃至广说如前所说一切应知。
 
卯二、见依差别2 辰一、略说2 巳一、标得舍
 
复次,于外道处外道弟子各别见趣广施设中,略有三种由忍见依差别可得。
 
  略有三种由忍见依差别可得者:谓有三种补特伽罗,或由忍许他见为依,或由忍许无见为依,如是总有三种差别可得。如下释义,应可了知。
 
依此正法,能令永舍缠及随眠。由缠舍故,彼亦随舍,余亦无执。
 
  彼亦随舍余亦无执者:彼谓随眠。由缠舍故,随眠亦舍,名彼随舍。于外道处各别见趣令永舍故,于余见依亦都无有,是名余亦无执。
 
巳二、释舍因
 
了知由彼于现法中,与他违诤忿竞而住,能引自他一切无义。既知是已,舍彼随眠。由舍此故,所余随眠及余因此所有诸缠毕竟无执。
 
辰二、广释2 巳一、释见施设
 
于外道处各别见趣广施设者,谓执世间若常无常,广说乃至如来灭后非有非无。
 
巳二、释三差别3 午一、第一类补特伽罗2 未一、辨忍见相
 
于中一类外道弟子,为性迟钝。如如自师、或他教导,如是如是不审思量,取执坚着:唯此谛实,余皆愚妄。
 
未二、结名见依
 
彼于一切各别见趣,悉皆忍受。是名第一由忍见依。
 
午二、第二类补特伽罗2 未一、辨忍见相
 
复有一类外道弟子,性是中根,而非迟钝。不能自然于法猛利推寻观察,亦不随言便生信解,而于展转相违见趣,随喜乐一。
 
未二、结名见依
 
彼于一类见趣忍受,于余一类而不忍受。是名第二由忍见依。
 
午三、第三类补特伽罗2 未一、总标利根
 
复有一类外道弟子,性是利根。彼能自然于法猛利推寻观察。由诸见趣恶施设故,彼见一切皆不应理,见已一切都不喜乐。由是因缘,于诸见趣皆不忍受。
 
未二、别辨见行2 申一、标列二种
 
此复有二补特伽罗。一、邪见行,性无堪能,无求解意。二、正见行,性有堪能,有求解意。
 
申二、释其差别2 酉一、第一类2 戌一、辨不忍相
 
此中第一一切不忍补特伽罗,即由如是非理比量,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不审思量,执为非理,诽谤贤圣,起无有见。又于一切各别见趣皆不忍受,方便令彼无所依仗,亦令灭坏无所宗承,而妄分别计度显示无所依仗所引见趣,常与一切各别见者共兴违诤,互相恼害。
 
戌二、结名见依
 
是名第三由忍见依。
 
酉二、第二类2 戌一、出求解意
 
此中第二一切不忍补特伽罗,于前一切不忍者见,亦不喜乐。住求解心,往诣他所,谓善说法毗奈耶中佛、佛弟子,如实显已,言我一切皆不忍受。
 
戌二、引入正法3 亥一、方便赞励
 
佛、佛弟子了知彼人有求解意,觉慧猛利,具堪任性。即以其心念彼心已,遂依于前补特伽罗,而反诘曰:汝即于此都不忍见、亦不忍耶?彼便如实唯然而答。如来遂举此正法中诸弟子众,赞励于彼,告言:汝与多人相似。我等一切于诸见趣并不忍见,皆不忍受。汝若尔者,如此人众缠与随眠一切见依皆永断故,于当来世诸见杂染无所堪能。
 
  于当来世诸见杂染无所堪能者:谓当来世,不为诸见之所杂染,彼见烦恼名无堪能。
 
汝今与彼竟无差别。如是辈流极为尠少,汝于此少转更为少。若于一切缠及随眠都不忍见,能永断者,彼于一切毕竟无执。
 
亥二、策发希欲
 
如是如来、如来弟子,方便令彼外道弟子,于正智见发生希欲。窃作是念:我竟不知如来弟子能断如是缠及随眠。如来知彼于正智见生希欲已,更复策发彼希欲心,其遂承受。
 
亥三、宣说法要3 天一、总标所为
 
如来为欲令彼依止思择、修习二对治力,永断一切缠及随眠,宣说法要,令其获得无倒智见,如余安住此正法者,能舍一切缠及随眠。
 
天二、别释舍依2 地一、依思择力2 玄一、观诸过患
 
所谓思择:彼诸见依,能令展转互相乖背,由是因缘,违诤恼害,能引自他一切无义。诸圣弟子,于彼一切皆无执取,设有来问,亦不记别。
 
玄二、舍诸见依
 
观察如是诸过患已,依思择力,舍离诸缠。由此因缘,于彼见依能永捐弃,于余见依由正见故,亦令无有。
 
地二、依修习力2 玄一、辨2 黄一、观无常
 
如是为欲永断诸缠、拔随眠故,修循身念,于有色身观无常性,于身染着净修其心,于随自身诸受分位,由无常门观无常性。如实了知诸名色故,便于诸漏心得解脱。
 
黄二、观坏灭
 
观身坏已,当来诸受皆悉断灭。又于其身住当坏想,乃至命在,常能领受离系诸受。
 
玄二、结
 
如是名为依修习力舍离随眠。
 
天三、随释一切3 地一、释诸过患
 
当知此中,贪恚痴等,令当来世生等诸苦和合系缚,亦令现法起业杂染,亦令欣求未来染事,执取过去已所舍事,耽着现在正现前事。
 
地二、释违诤等
 
意很[3]名违,言很[4]名诤,由三损恼说名为害。
 
  由三损恼说名为害者:身语意业损恼自他,故名为害。以彼为因,能为自害、他害、俱害故。
 
地三、指观无常
 
观无常等,如声闻地已说其相。
 
  观无常等如声闻地已说其相者:等言,等取观苦。声闻地说:观察苦谛有四行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此中且说无常、苦行,如彼广显其相应知。(陵本三十四卷一页2733)
 
寅三、想2 卯一、辨差别2 辰一、举欲贪恚害3 巳一、出彼界
 
复次,不净、慈悲修所对治欲贪、恚害未永断故,诸依止中彼品粗重,犹如种子能生彼故,如其所应,说名欲贪及恚害界。
 
巳二、明想生
 
由有此故,顺欲、恚、害境现前时,依不如理作意思惟,于三种境能取非理相好想生。
 
巳三、广坚执2 午一、发起过患3 未一、标列
 
此想生已,由坚执故,当知发起二种过患。一者、现法,二者、后法。
 
未二、征起
 
此中云何名为坚执?云何名为现法过患?云何名为后法过患?
 
未三、随释3 申一、名坚执想
 
若由已[5]生想增上力,如前相似欣欲分别所有热恼寻求生起。由是因缘,名坚执想。
 
  如前相似欣欲分别等者:谓于先时境界,现前欲贪分别有种种相,今由想增上力,如彼相似生起热恼寻求故。
 
申二、生现过患3 酉一、出由邪行
 
又寻求时,于其三处,于诸有情发起邪行。
 
酉二、辨过患相2 戌一、有苦有匮乏
 
由此为因,或有堪能能生现法所有忧苦;由此因缘,说名有苦。或无堪能,然即由彼现在前故,名有匮乏。
 
  或有堪能能生现法所有忧苦者:谓由所欲不会因缘,便受所生身心忧苦故。如本地分说业过患应知。(陵本九卷九页673)
 
戌二、有灾害有烧恼
 
又此有苦及有匮乏,用二为缘。一者、用他手块刀杖及粗言等为增上缘,由是缘故,名有灾害。二者、用内杂染而住为增上缘,由是缘故,名有烧恼。
 
酉三、总结得名
 
如是名为现法过患。
 
  又此有苦及有匮乏用二为缘者:谓此有苦,用有灾害为缘;有匮乏,用有烧恼为缘。如是次第配释应知。
 
申三、名后过患
 
即由此因,于当来世生诸恶趣,如是名为后法过患。
 
午二、退失善法2 未一、明被烧害
 
又若于其所受学处有坚固执,当知于彼如干苇舍所依止中,所有能依如虫善法,由邪想火掷置其中,能焚灭故。当知即此补特伽罗,所有如虫一切善法,皆被烧害。
 
未二、结无坚执
 
与此相违,无坚执故,当知退失功德善法。
 
  与此相违无坚执故等者:此说相违,翻前有坚执想。谓有欲贪及恚害界,生取境想。虽无坚执发起过患,然亦退失一切功德善法。
 
辰二、翻例出离等
 
与此相违,如其所应,当知出离、无恚、无害想等差[6]别。
 
  与此相违如其所应等者:此说相违,翻前欲贪及恚害界,及与彼想坚执。如次名为出离、无恚、无害想等差别。
 
卯二、明方便2 辰一、由具三慧
 
又于是中,闻思修慧,能令黑品无坚固执,能令白品有坚固执。
 
辰二、由阙三慧
 
若此三种妙慧有阙,能令黑品有坚固执,能令白品无坚固执。
 
寅四、希奇2 卯一、标列二法
 
复次,如来有二甚希奇法。一者、显示一切诸法皆无有我;二者、显示一切有情自作、他作皆无失坏。
 
卯二、广有情界2 辰一、出二品类
 
此中略有二种有情。一、在家品,二、出家品。
 
辰二、随释其界2 巳一、别辨2 午一、在家品5 未一、名发起界
 
在家有情为求财宝,初兴加行,名发起界。
 
未二、名势力界
 
即于此中,若未获得,由顺精进障碍因缘,诸心勇悍,即望于彼名势力界。
 
未三、名任持界
 
若已获得,有[7]蚊蝱等所有灾害顺精进障,不能令转,名任持界。
 
未四、名出离界
 
即此诸界,从自方所至余方所,从未摈舍至已摈舍,名出离界。
 
  从自方所至余方所等者:此自方所,谓于欲界。色界诸地,名余方所。欣求诸欲,名未摈舍。厌离诸欲,名已摈舍。由是义说:从自方所至余方所,从未摈舍至已摈舍。即此诸界,名为出离。
 
未五、名勇猛界
 
即彼有情为财宝故,俱于二处,由起无间、殷重加行,无缓加行,名勇猛界。
 
  俱于二处者:谓如前说,若未获得、若已获得,名于二处应知。
 
午二、出家品5 未一、名发起界
 
出家有情先乐出家,求出家故,生决定欲,名发起界。
 
未二、名势力界
 
依出家品,于所应得广大善法,无有怯劣,名势力界。
 
未三、名任持界
 
种种淋漏所生众苦、发勤精进所生众苦、界相违等所生众苦不能败坏,名任持界。
 
未四、名出离界
 
若于下劣不生喜足,名出离界。
 
未五、名勇猛界
 
乃至命在,常修无间、殷重加行,名勇猛界。
 
巳二、总结
 
如是一切,应当了知。谓彼诸界及尽所有诸品类界。
 
  谓彼诸界等者:此中诸界,谓十八界。即此诸界彼彼有情相续差别,名尽所有诸品类界。
 
寅五、差别性4 卯一、标
 
复次,于诸界中,略有二种界差别性。
 
卯二、征
 
云何为二?
 
卯三、列
 
一者、他类差别性,二者、自类差别性。
 
卯四、释2 辰一、他类差别性
 
他类差别性者,谓眼界异、色界异、眼识界异,如是乃至意识界异。
 
辰二、自类差别性
 
自类差别性者,谓即彼界,或顺苦受、或顺乐受、或顺不苦不乐受。由是为缘,能生三受。
 
寅六、安立4 卯一、标
 
复次,由四因缘,当知建立三种三界、二出离界。
 
卯二、征
 
云何为四?
 
卯三、列
 
一者、外不出离及[8]出离故;二者、内不出离及[9]出离故;三者、非毕竟出离及[10]出离故;四者、无增上慢故。
 
卯四、释4 辰一、外不出离出离2 巳一、辨3 午一、欲界
 
当知此中,用外五妙欲贪为缘,建立欲界。
 
午二、色界2 未一、最初静虑
 
即由此界出离义故,建立色界最初静虑。
 
未二、上三静虑
 
由寻、喜、乐出离义故,建立此上三种静虑。
 
午三、无色界2 未一、空无边处
 
由色有对种种性想出离义故,建立空无边处所摄无色界。
 
未二、上三无色
 
由空、识、无所有想出离义故,建立此上所摄无色界。
 
巳二、结
 
如是外处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三界差别。
 
辰二、内不出离出离2 巳一、辨3 午一、色界
 
又色界中,具足六处,内处圆满。
 
午二、无色界
 
无色界中,五有色处皆已超越,唯余意处。
 
午三、灭界
 
于灭界中,一切六处皆已超越。
 
巳二、结
 
如是内处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余三种界。
 
辰三、非毕竟出离出离2 巳一、辨2 午一、非毕竟出离
 
又色界中,非是毕竟出离欲界。无色界中望于色界,当知亦尔。
 
午二、毕竟出离
 
若诸有为皆悉寂灭,当知是名毕竟出离。
 
巳二、结
 
如是非毕竟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三界差别。
 
辰四、无增上慢
 
无增上慢者,谓由遍知,当知建立五种、六种诸出离界。如三摩呬多地已辨[11]其相。
 
  谓由遍知当知建立五种六种诸出离界者:三摩呬多地说:观察究竟正道理故,建立第六离诸我慢。(陵本十一卷十三页902)是故此说由遍知义,欲、恚、害出离,色出离,萨迦耶出离,是名五种顺出离界。慈、悲、喜、舍、无相及离我慢,是名六种顺出离界。三摩呬多地别辩其相应知。
 
寅七、寂静2 卯一、辨解脱2 辰一、总标
 
复次,若诸苾刍专乐寂静勤修止观,略由五相,当知其心名得解脱。
 
辰二、别列
 
一者、奢摩他熏修其心,依毗钵舍那,解脱奢摩他品诸随烦恼。二者、毗钵舍那熏修其心,依奢摩他,解脱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三者、二种等运,离心随惑,解脱一切见道所断所有诸行。四者、即由此故,解脱一切修道所断所有诸行,住有余依般涅槃界。五者、解脱一切苦依诸行,住无余依般涅槃界。
 
  略由五相等者:当知此中,初二种相,勤修止观互为因缘,令得清净,故于其心名得解脱。声闻地说:依奢摩他所熏习心,为令后时奢摩他定皆清净故,修习瑜伽毗钵舍那所有加行。又说:依毗钵舍那所熏习心,为令后时毗钵舍那皆清净故,修习内心奢摩他定所有加行。(陵本三十一卷八页2573)其义应知。
 
卯二、明所依2 辰一、出善说法
 
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师及弟子甚希奇法。一、平等见,随起言说;二、最胜见,随起言说。
 
  略有二种师及弟子甚希奇法等者:谓所应作无有差别,名平等见。涅槃寂静,名最胜见。翻下二种,释义应知。
 
辰二、简外道无
 
如是二种,外道法中都不可得,所作差别故,远离涅槃故。
 
寅八、愚夫2 卯一、出二相2 辰一、举愚类2 巳一、标列
 
复次,世间愚夫略有二种愚夫之相。一、乐习行能引自他无义利行;二、于四处不得善巧。
 
巳二、随释2 午一、能引自他无义利行3 未一、标列四苦
 
当知能引无义利行,有四种相。云何为四?谓能生起四种苦故。一、他差别苦,二、内差别苦,三、时差别苦,四、身差别苦。
 
未二、释其差别4 申一、他差别苦
 
他差别苦者,或有疫疠[12],谓非人作;或有灾害,谓人所作;或有已遭,或恐当遭,于所未遭而生怖畏。如是名为由他增上所生众苦。
 
申二、内差别苦2 酉一、出增上
 
内差别苦者,谓界相违疾病因缘,名为灾患;所爱变坏、所欲匮乏,生染恼心,名为扰恼。如是名为由内增上所生众苦。
 
酉二、辨生苦
 
此复如前,应知或有已所遭苦,或恐当遭生怖畏苦。
 
申三、时差别苦
 
时差别苦者,谓即如是诸品类苦,过去已有,未来当有,现在今有。如是总名时差别苦。
 
申四、身差别苦
 
身差别苦者,谓自习行邪行为因,能令己[13]苦;由是因缘,他虽正行,亦能令苦。如是名为身差别苦。
 
未三、配属自他
 
当知此中,前三名为唯能引自无义利行,后一名为亦能引他无义利行。
 
午二、四处不得善巧
 
云何四处不得善巧?谓于诸界、诸处、缘起、处非处中皆不了达。
 
辰二、例相违
 
与上相违,当知即是聪慧二相。
 
卯二、广善巧2 辰一、界善巧13 巳一、眼等十八界
 
又由无色意处所依、所缘、自类流转差别,当知建立有十八界。
 
  又由无色意处等者:眼界乃至意界,是名无色意处所依。色界乃至法界,名彼所缘。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名彼自类流转。由如是别,是故建立有十八界。
 
巳二、地等六界2 午一、标
 
由五色处安立、运转、驱役所依体性差别,当知建立有余六界。
 
午二、释
 
安立所依体性差别,谓地等四;运转所依体性差别,即是空界;驱役所依体性差别,即是识界。
 
巳三、欲等六界
 
由染净品想及寻思所依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六界。谓欲、恚、害并彼对治。
 
  谓欲恚害并彼对治者:欲、恚、害三,名染品界。出离、无恚、无害是彼对治,名净品界。
 
巳四、苦等六界2 午一、标建立
 
贪瞋痴缚所依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六界。谓苦、乐、忧、喜、舍、无明。
 
午二、随难释
 
若有非理作意思惟,即便生起邪想寻思;若有如理作意思惟,即便生起正想寻思。
 
巳五、受等四界
 
又由三界染净二品遍行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四界。谓名所摄受等四蕴。
 
巳六、欲界色界无色界
 
又由所染、所净、清净,即此不净、清净、增上,如前所说外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巳七、色界无色界灭界
 
如前所说内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色界、无色界、灭界。
 
巳八、过去界未来界现在界
 
又即由此内外二事出离增上,听闻正法、或不正法,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依处三种言事差别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过去界、未来界、现在界。
 
巳九、劣界中界妙界3 午一、标建立
 
又由所知诸苦、烦恼多中少义,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劣界、中界、妙界。
 
午二、别释相
 
若有上苦及上烦恼,是名劣界;若有中苦及中烦恼,是名中界;若有少苦及少烦恼,是名妙界。
 
午三、结遍知
 
如是遍知劣中妙界。
 
巳十、善界不善界无记界
 
又由远离此因缘义,及由修习此对治义,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善界、不善界、无记界。
 
巳十一、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
 
又由修善清净差别,阙缚义故、无缚义故、具缚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
 
巳十二、有漏界无漏界
 
又即由彼有学、无学与诸愚夫,若共不共、世出世法成就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二界。谓有漏界、无漏界。
 
巳十三、有为界无为界2 午一、标建立
 
又即由彼世出世间、若常无常、有上无上差别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二界。谓有为界、无为界。
 
午二、随难释
 
一切皆为趣向涅槃,悉以涅槃为其后际,熟修梵行,是故过此无复立界。
 
辰二、余善巧2 巳一、指其三种
 
诸处、缘起及处非处所有善巧,如声闻地已辨其相。
 
  诸处缘起及处非处所有善巧等者:诸界善巧,前已广释。今于诸处、缘起及处非处所有善巧,不复广辩,指如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二十七卷十六页2298)
 
巳二、辨处非处3 午一、标依二行
 
又若略说处及非处善巧相者,谓或依止趣五趣行,或复依止趣涅槃行。
 
午二、略辨三种
 
此一切行略有三种,谓劣中胜。趣恶趣行,说名为劣;趣善趣行,说名为中;趣涅槃行,说名为胜。
 
午三、广释所以2 未一、趣善趣行2 申一、标
 
所以者何?趣善趣行此最为极,更无余行,唯此能感所有世间最极圆满。
 
申二、释
 
谓能感得转轮王身,或帝释身,或魔罗身,或大梵身,彼无第二、更无有余补特伽罗或男或女与其等者。
 
未二、趣涅槃行2 申一、标能证
 
趣涅槃行,当知能证一切有情最胜法性。谓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
 
申二、释最胜2 酉一、于彼一切
 
诸佛如来于彼一切最为殊胜,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补特伽罗无与等者。
 
酉二、于诸世间3 戌一、标
 
又余所有安住菩提劣功德者,于诸世间得增上位尚为殊胜,何况如来。
 
戌二、征
 
彼复云何?
 
戌三、释
 
谓于是处,正见具足补特伽罗不能现行,诸异生类堪任现行。当知一切如经广说。
 
  谓于是处正见具足补特伽罗不能现行者:此中正见,谓加行位,世间所摄。能成就此,补特伽罗虽历千生,不堕恶趣。以是义说,能往彼趣诸业、烦恼不能现行。此即释前安住菩提劣功德者,于诸世间为殊胜义。
 
子三、受等2 丑一、初嗢柁南摄2 寅一、标列2 卯一、颂
 
复次,嗢柁南曰:
 自性与因缘 见染数取趣[14] 转差别道理 寂静后观察
 
卯二、长行
 
诸受自性应当了知,诸受因缘应当了知,于受正见应当了知,于受杂染应当了知,于能受受补特伽罗思择、不思择二力差别应当了知,如是于受解脱、不解脱流转品别应当了知,诸有所受皆苦道理应当了知,诸受寂静止息差别应当了知,于受观察一切受相应当了知。
 
寅二、随释10 卯一、自性
 
略说三受,是受自性。
 
卯二、因缘
 
三品类触,是受因缘。
 
  三品类触是受因缘者:苦触、乐触、不苦不乐触,名三品类触应知。
 
卯三、见2 辰一、出应观3 巳一、于乐受
 
又诸乐受变坏法故,贪依处故,贪是当来众苦因故,由此应观乐受为苦。
 
巳二、于苦受
 
若诸苦受现在前时,恼害性故,如中毒箭而未得拔,由此应观苦受如箭。
 
巳三、于不苦不乐受
 
非苦乐受,已灭坏者是无常故,正现前者是灭法故,于二更续能随顺故,由此应观非苦乐受性是无常、性是灭法。
 
辰二、结悟入
 
如是于受所生正见,能随悟入诸有所受皆悉是苦。
 
卯四、染2 辰一、标名杂染
 
于乐受中有贪随眠,于苦受中有瞋随眠,于非苦乐无明随眠,是名于受所起杂染。
 
辰二、释彼随眠
 
[15]于乐等所有诸受现前分位,一切未断烦恼随眠之所随眠,然由缘彼各别所行诸缠生起,此后随[16]眠烦恼随缚,即名于彼相续随眠。
 
  然由缘彼各别所行等者:谓若可意、不可意等差别,是名各别所行。缘彼三种,如次生起贪瞋痴缠。
 
为欲永害诸随眠故,熟修梵行,非唯为遣诸缠因缘。
 
卯五、数取趣2 辰一、无思择力有思择力2 巳一、举无思择
 
无思择力补特伽罗,受苦受时,心极忧悴。即此苦受,若身、若心现前领纳,所余乐受、非苦乐受,由未断故而说相应。是故名为现见圆满冥暗受坑,难得其底。
 
  现见圆满冥暗受坑难得其底者:谓遍三界受用境时,由境界爱,于所知境令生迷惑,由是说言:圆满冥暗受坑,难得其底。
 
巳二、翻有思择
 
有思择力补特伽罗,应知一切与上相违。
 
辰二、心未解脱心已解脱2 巳一、举未解脱3 午一、标喻苦受
 
又于诸受心未解脱补特伽罗,但于苦受圆满领纳,犹如一人中二毒箭。
 
午二、释其喻相
 
二毒箭者,即喻其[17]受或染心领纳,谓由贪瞋痴;或相应领纳,谓由生等苦。
 
午三、结受染恼
 
如是彼由现法所有上品苦故,及由现法诸杂染故,亦由后法所有苦故,由是诸处受其染恼。
 
巳二、翻心解脱2 午一、例相违
 
心解脱者,应知一切与上相违。
 
午二、显差别
 
此差别者,具领三受。
 
  具领三受者:心未解脱补特伽罗,但领苦受。今此补特伽罗,由生等苦,名领苦受,亦领乐受、舍受,是名具领三受。
 
卯六、转2 辰一、观如旋风
 
又若有受,于依止中,生已破坏消散不住速归迁谢,不经多时相似相续而流转者,应观此受犹若旋风。
 
辰二、观如羁旅
 
若有诸受少时经停,相似相续不速变坏而流转者,应观此受如客舍中羁旅色类。
 
卯七、差别2 辰一、总标
 
又彼诸受自性所依染净品别,当知名受品类差别。
 
辰二、别辨2 巳一、有味无味受
 
有味受者,诸世间受。无味受者,诸出世受。
 
巳二、依耽嗜依出离受
 
依耽嗜受者,于妙五欲诸染污受。依出离受者,即是一切出离、远离所生诸善定不定地俱行诸受。
 
卯八、道理2 辰一、别辨2 巳一、于苦受
 
又诸苦受,一切众生现知是苦,不假成立。
 
巳二、于余受2 午一、标是苦
 
所余二受,由二因缘,应知是苦。
 
午二、释因缘
 
非苦乐受及能随顺此受诸行,由无常故,应知是苦;所有乐受及能随顺此受诸行,变坏法故,应知是苦。
 
辰二、总结
 
由此道理,当知诸受皆悉是苦。
 
卯九、寂静2 辰一、略标列
 
又彼诸受,应知略有三种寂静。一、由依止上定地故,下地诸受皆得寂静。二、由暂时不现行故,而得寂静。三、由当来究竟不转,而得寂静。
 
辰二、释差别2 巳一、简得名
 
当知此中,暂时不行,名为寂静;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为止息。
 
巳二、别释相2 午一、释寂静2 未一、第一义
 
乐言论者,广生言论,染污乐欲展转发起种种论说,名为语言。即此语言,若正证入初静虑定,即便寂静。
 
未二、第二义
 
又粗寻伺能发语言,诸未得定、或有已得还从定起,能发语言,非正在定。正在定者,虽有微细寻伺随转,而不能发所有语言,是故此位说名一切语言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午二、释止息
 
又瑜伽师,于贪瞋痴深见过患,安住领纳贪瞋痴等离系诸受,数数遍知、数数断灭贪瞋痴等,故说其心于贪瞋痴离染解脱。
 
卯十、观察
 
又由七行,于诸受中观受七相。谓观诸受自性故,现在流转、还灭因缘故,当来流转因缘故,当来还灭因缘故,杂染因缘故,清净因缘故,及清净故。
 
  又由七行于诸受中观受七相等者:决择分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皆于诸受起八种观。谓受有几种?谁为受集?谁是受灭?谁是受集趣行?谁是受灭趣行?谁是受爱味?谁是受过患?谁是受出离?乃至广说。如是八种观察诸受,当知略显自相观、现法转因观、彼灭观、后法转因观、彼灭观、彼二转因观、彼二转灭因观,及清净观。(陵本五十三卷十八页4271)今说七行与彼相摄,如应当知。
 
丑二、第二嗢柁南摄2 寅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受生起劣等 诸受相差别 见等为最胜 知差别问记
 
寅二、长行释7 卯一、受生起3 辰一、略标列
 
一切有情应断诸受,略由三缘而得生起。一者、欲缘,谓于未来世。二者、寻缘,谓于过去世。三者、触缘,谓于现在世现前境界。
 
辰二、别释相2 巳一、出有情众4 午一、征
 
云何名为一切有情?
 
午二、标
 
谓有情众略有八种。
 
午三、列
 
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于诸欲未离贪众。四、于诸欲已离贪众。五、于初静虑未离贪众。六、于初静虑已离贪众。七、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得离贪诸外道众,能入世间定,具足于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八、住内法众,能入世间定,具足于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及住内法众,能入出世定者。
 
午四、结
 
由此八众,依能领纳诸受遍知,应知普摄诸有情众。
 
  谓有情众略有八种等者:此中诸欲未离贪、已离贪众,义显欲为受缘。于初静虑未离贪、已离贪众,义显寻为受缘。具足邪见、正见等众,义显触为受缘。在家、出家通摄一切,故作如是八种分别。
 
巳二、配诸受缘4 午一、未离贪已离贪众2 未一、总标三缘
 
又在家众、或出家众,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三因缘,诸染污受而得生起。一、由染着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
 
  又在家众或出家众等者:此中三种因缘,如次配释欲、寻、触三。然于此中,唯说于诸欲中未离贪者,当知举初兼摄后二。
 
未二、别释二众2 申一、在家众2 酉一、第一义
 
当知此中,诸在家者追求诸欲,为受用故发生欲乐,由染着力。即此非理思惟先时曾所领受,由作意力。于现前境现在受用,由境界力。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欲、寻、触缘,由现行故,皆不寂静,以此为缘,发生三受。
 
酉二、第二义2 戌一、释2 亥一、明随转
 
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故,领纳彼缘所生诸受。若彼生已,染着不舍,亦不除遣。如是彼受长时相续随转不绝,不得寂静;不寂静缘,长时相续领纳诸受。
 
  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等者:前说由三因缘,染受生起,即由此义名为最初。从是以后,长时随转,是名相续。
 
亥二、名为缘
 
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长时相续恒现行故,彼缘彼品所有烦恼堕在相续未永断故,即说名为不寂静缘。
 
戌二、结
 
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申二、出家众2 酉一、第一义2 戌一、辨2 亥一、未离贪2 天一、寻触现行
 
若诸出家未离贪者,由于诸欲能弃舍故,其染着力所摄受欲虽得寂静,作意、境界力所摄受,若寻、若触而未寂静。由是因缘,彼于独处,于寻对治未善修故,一切离欲皆未作故,于曾受境,非理作意寻思现行;于诸胜妙现前境界,有触现行。
 
天二、唯触现行
 
若于寻思深见过失,于彼对治已善修故,一切离欲未尽作故,欲如前说已得寂静。由是因缘,寻亦寂静,唯触独一未得寂静。若胜妙境现在前时,诸染污触便复生起。
 
亥二、已离贪
 
若于诸欲已离贪者,当知一切皆得寂静。
 
戌二、结
 
是名一种义门差别。
 
酉二、第二义2 戌一、辨4 亥一、贪欲寻触皆未寂静
 
复有一类,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于诸欲所有贪欲未永断故,诸寻、染触未永断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静。
 
亥二、欲已寂静寻未寂静
 
若于诸欲贪欲已断,证初静虑,欲已寂静,寻未寂静。
 
亥三、欲寻寂静触未寂静
 
于初静虑已离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离贪者,二已寂静,触未寂静。
 
亥四、贪欲寻触一切寂静
 
超过有顶,一切寂静。
 
戌二、结
 
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午二、入世间定诸外道众
 
若诸外道,能入世间定,具足于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于彼染着。又由彼品烦恼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
 
午三、入世间定诸内法众
 
若住内法,能入世间定,具足于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于彼染着。又由彼品烦恼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
 
午四、入出世定诸内法众2 未一、明彼欲2 申一、未寂静
 
又住内法,能入出世定者,若依向道转,自事未究竟,所有诸欲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未触为触。作是希望:我于是处何时当得?广说如前。
 
  广说如前者:如前未证为证,未触为触。此应广说何时当证、当触故。
 
彼未寂静,由是为缘,彼于尔时诸受生起。
 
申二、已寂静
 
若于自事已得究竟,彼欲寂静。由寂静缘,便有第一寂静无上诸受生起。
 
未二、出胜义
 
彼于一切所有诸受出离方便如实了知,是故如前于第一义诸沙门中,许为沙门;诸梵志中,许为梵志。若不了知,于彼一切皆不忍许。
 
辰三、总料简4 巳一、苦法摄2 午一、无差别缘
 
当知此中,一切诸受无有差别,皆触为缘。
 
午二、有差别缘
 
又即此缘欲亦为缘,寻亦为缘,境界愚痴所摄无明亦为其缘。
 
  又即此缘欲亦为缘等者:此中义显,诸受有差别缘应知。
 
巳二、集法摄
 
如是一切不正思惟,及堕相续彼品烦恼,以为其集。
 
巳三、灭法摄
 
由此灭故,彼亦随灭。
 
巳四、道法摄
 
正见等道,当知说名能趣灭行。
 
卯二、劣等3 辰一、于初静虑
 
复次,于远离喜身作证住诸圣弟子,能断五法,能修五法令得圆满。应知如前三摩呬多地广辨其相。
 
  能断五法等者:三摩呬多地说:初静虑中说离生喜,由证住此,断除五法。谓欲所引喜、欲所引忧、不善所引喜、不善所引忧、不善所引舍。又于五法修习圆满。谓欢、喜、安、乐及三摩地。乃至广说。(陵本十一卷二页838)其义应知。
 
辰二、于欲界及四静虑
 
又喜乐舍劣中胜品,谓在欲界及四静虑。如其所应,当知其相。
 
辰三、于第四静虑及在上地
 
又在第四静虑地舍,一切过患皆远离故,名善清净。若此上舍,复可立为胜无爱味。
 
卯三、诸受相差别2 辰一、标列十相
 
复次,由十种相,当知诸受所有差别。一、胜义差别,二、流转所依差别,三、自相差别,四、尽所有性差别,五、自相品类差别,六、流转门差别,七、杂染门差别,八、所治能治差别,九、时差别,十、剎那展转生起差别。
 
辰二、随释胜义2 巳一、叙异说
 
此中或有无开觉者,作如是言:受唯有二,一、苦,二、乐。虽复说有不苦不乐,然唯苦乐无性所显,是故世尊即依如是苦乐寂静假设为有。
 
巳二、显实义2 午一、别辨种类2 未一、欲远离乐2 申一、标二种
 
世尊为欲开晓彼故,说如是言:乐有二种,所谓欲乐及远离乐。
 
申二、广远离3 酉一、标列
 
此远离乐复有三种。一者、劣乐,二者、中乐,三者、胜乐。
 
酉二、随释
 
劣乐者,谓无所有处已下。中乐者,谓第一有。胜乐者,谓想受灭。
 
酉三、辨说3 戌一、依乐受说
 
既有是理,乐受亦得说为寂静,谓在初二三静虑中。
 
戌二、依舍受说
 
非苦乐受亦名寂静,谓在第四静虑已上,乃至有顶。
 
戌三、依受无说
 
一切受无亦名寂静,谓在灭定。
 
未二、最寂静乐2 申一、举贪解脱
 
然佛世尊约第一义,说有三种最寂静乐。谓诸苾刍,心于其贪离染解脱。
 
申二、例余瞋痴
 
如于其贪,于瞋、于痴,当知亦尔。
 
午二、总摄一切2 未一、标列
 
如是一切,总为三乐。一者、应远离乐,二者、应修习、有上住乐,三者、最极究竟解脱无上住乐。
 
未二、随释3 申一、应远离乐
 
应远离乐者,谓诸欲乐。
 
申二、应修习有上住乐2 酉一、应修习乐
 
应修习乐者,谓初静虑乃至有顶诸所有乐。
 
酉二、有上住乐
 
有上住乐者,谓灭尽定。此亦名为应修习乐。
 
申三、最极究竟解脱无上住乐2 酉一、指前说
 
最极究竟解脱无上住乐者,谓如前说三最胜乐。
 
  谓如前说三最胜乐者:前说离贪、离瞋、离痴,是名三最胜乐。以此三乐,唯无漏界中可得故。
 
酉二、释乐名2 戌一、标简灭定
 
非据受乐说灭尽定以为有乐,然断受乐说名为乐。
 
戌二、显彼差别2 亥一、标名乐
 
又胜住乐与乐相似,又即依此有乐可得,说名为乐。
 
亥二、释依受
 
谓如有一,从此定起,有所领受,作如是言:我已多住如是如是色类最胜寂静乐住。由依此故,说名有乐。
 
卯四、见等为最胜2 辰一、总标
 
复次,若有苾刍,依止如是色类见闻及乐想有,无间随得诸漏永尽,当知此见名最胜见,乃至此有名最胜有。
 
辰二、别释2 巳一、名见最胜
 
从无我见不更寻求其余胜见,谓无常见。即此无间随得漏尽,是故此见名最胜见。
 
巳二、名余最胜2 午一、标列四门
 
依止此见,复由四门,方能随得诸漏永尽。一、或从他听闻正法;二、或依四现法乐住;三、或依止三种想定,谓从空无边处乃至无所有处;四、或天有,或在人有。
 
午二、结说最胜
 
是故此闻于其余闻、此乐于其余乐、此想于其余想、此有于其余有,说为最胜。
 
卯五、知差别2 辰一、知断证修四谛差别2 巳一、总标
 
复次,由遍了知应遍知事,于其苦谛得遍解脱,于其集谛得胜解脱,于其灭谛能正作证,于其道谛能正修习。
 
巳二、别释4 午一、解脱苦谛
 
正于苦边能随得者,谓于苦谛得遍解脱。
 
午二、解脱集谛
 
于诸漏尽能随得者,谓于集谛得胜解脱。
 
午三、作证灭谛
 
应厌应离应解脱者,谓于灭谛能正作证。
 
午四、修习道谛
 
于无常等随观住者,谓于道谛能正修习。
 
辰二、杂染清净境事差别2 巳一、杂染品摄
 
又由十相,应当了知境事差别。一者、已生诸行系属命根住因差别;二者、有色、无色诸行展转相依住立流转差别;三者、无色诸行无常法性入门差别;
 
  无色诸行无常法性入门差别者:前说:缘起善巧诸圣弟子,复欲悟入最极微细识无常性,即于缘起如理思惟。由能分别堕自相续触所生起诸受分位差别性故,便能悟入识无常性。(陵本九十三卷十页7015)其义应知。
 
四者、心诸杂染依处差别;五者、一切诸行一切品类总皆是苦差别;六者、净不净业果受用门差别;七者、有喜乐识所行边际差别;八者、爱恚依处差别;九者、喜乐执藏有情生处安住边际差别;十者、堕往恶趣依处边际差别。
 
巳二、清净品摄
 
又清净品应得、应修事增上故,当知有余十种差别。一者、善法无间修习增上无边[18]差别;二者、心、慧解脱依止差别;三者、胜三摩地边际差别;四者、于一切境系缚其心边际差别;五者、解脱方便差别;六者、解脱差别;七者、等觉真义差别;八者、现等觉后,于三学中受学差别;九者、正学、已学现法乐住差别;十者、证圣神通广行差别。
 
卯六、问3 辰一、标应问论
 
复次,即依如上所说差别,应生问论。
 
辰二、出二差别
 
标举者,谓由未了义理。记别者,谓由已了义理。
 
辰三、辨其因缘2 巳一、总标
 
当知此中,由四因缘,能请问者不应与言;由四因缘,能记别者应可[19]与言。
 
巳二、别释2 午一、不应与言3 未一、列
 
前四种者,一、于现量,二、于应理,三、于其因,四、于非因。
 
未二、释
 
谓等示现时,而不领解;比度分别正施设时,而不领解;汝自修行自然当了,而不领解;正智论者亲自演说,由此至教亦不领解。
 
未三、结
 
是故于此能请问者,不应与言。
 
  谓等示现时而不领解等者:此中四种不领解相,如次配释于现量等应知。
 
午二、应可与言2 未一、正辨相2 申一、辨4 酉一、一向记
 
后四种者,谓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诸法皆无有我,一切生处皆不可乐,净不净业终无失坏,是一向记。
 
酉二、分别记
 
故思造业当受于苦,此非一向。获得于舍,于现法中定般涅槃,亦非一向。
 
酉三、反问记2 戌一、于造业
 
若有问言:造作业已,往善趣不?应反诘云:汝问何业?
 
戌二、于修道
 
若有问言:修习道已,得涅槃不?应反诘云:汝问何道?为是世间,为出世间?
 
酉四、舍置记
 
置记论者,谓依一切所有见趣。
 
  谓依一切所有见趣者:闻所成地决择中说:有四因缘,如来宣说不可记事。谓诸外道妄宣说故,不如理故,引无义故,唯是诤论所依处故。有二因缘,能引无义。一者、远离思因果故;二者、远离思染净故。(陵本六十四卷八页5101)此应准释。
 
申二、结
 
如是四种正答问者,名善能记,应可与言。
 
未二、例相违
 
与此相违,不应与言。
 
卯七、记2 辰一、出二记别2 巳一、标列
 
复次,诸佛如来有二记别。一、共外道,二者、不共。
 
  诸佛如来有二记别者:谓依二谛,有二记别。依世俗谛,说共外道;依胜义谛,说与不共。
 
巳二、随释2 午一、共外道
 
共外道者,记诸弟子当生处等。
 
午二、不共外道2 未一、简他
 
言不共者,终不记别有生者等。
 
未二、显自2 申一、明识依住2 酉一、标列二依
 
有二识火炽然所依。一、微细爱,二、麤名色。
 
酉二、释依住相3 戌一、欲色界识
 
欲、色二界爱所生识,名色为依。爱若止息,乃至寿量,其识相续随转而住。
 
戌二、无色界识
 
若无色界爱所生识,但缘其名而得住立。爱若断灭,乃至寿量,其识相续随转而住。
 
戌三、色中有识
 
又于色界此爱为依,生中有识。即爱为依,令于中有般涅槃者,暂尔安住。此爱若断,即于尔时其识谢灭。
 
申二、辨意生身
 
复有二种意所生身。一者、色界意所生身,二、无色界意所生身。谓由定地意门方便,而能集成二生身故。
 
辰二、明善避他2 巳一、标列二论
 
又诸如来,略有二种善避他论。一者、能避定不应记作不定论,二者、能避决定应记作不定论。
 
巳二、随释后一
 
如说喜乐色等义别,如是喜乐取等义别,应知亦尔。
 
  如说喜乐色等义别等者:此中义显决定记事。谓唯有心住四识住,有转有染;又唯有心断四识住,无转无染。心转染时,复有四依,谓色、受、想、行,由是此说色等义别。复有四取,谓于欲、见、戒禁、我语所有欲贪,由是此说取等义别。言喜乐者,谓喜为先因,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如是一切,已如前说应知。(陵本八十七卷十三页6588)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六
 


[1] 「惠」,大正作「慧」。
[2] 「便」,大正作「傳」。
[3] 「很」,大正作「佷」。
[4] 「很」,大正作「佷」。
[5] 「已」,大正作「己」。
[6] 「差」,陵本作「善」。
[7] 「有」,大正作「由」。
[8] 「及」,大正、陵本作「而」。
[9] 「及」,大正、陵本作「而」。
[10] 「及」,大正、陵本作「而」。
[11] 「辨」,大正作「辦」。
[12] 「癘」,大正作「厲」。
[13] 「己」,陵本作「已」。
[14] 「趣」,大正作「越」。
[15] 「雖」,大正作「難」。
[16] 「隨」,大正作「睡」。
[17] 「其」,大正、陵本作「三」。
[18] 「邊」,大正作「逸」。
[19] 「應可」,大正、陵本作「不應」。

{返回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七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藁城妙量念佛堂佛七开示 六[栏目:妙量法师]
 五百罗汉 195、满宿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建设佛化家庭 娱乐篇[栏目:建设佛化家庭]
 发清净之愿[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义工是菩萨行者[栏目:圣严法师]
 健康食品[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法句经开示 第四讲 第七九偈[栏目:圣喜尊者]
 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栏目:智海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九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