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9
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

我们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修佛法,才能成就佛果。在这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初心学人,由於对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足够的修道体验,因此往往难以入门,停滞在相对境界上而无法证体启用。在初心的许多障碍中,有四个障碍比较突出,即:任务观点、执功德相、执著名相、执著仪规。由於在学法修法中,执著了以上四个方面,於是就不能离分别而悟证佛道,也就不可能从缘修——借法而修,进入真修——全性起修了。

一、任务观点

把修法立为功课後,每天只是为功课而用心,早晚课做好了,几座法修完了,很高兴。在功课中不知如何体证佛法,功课完了之後,也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时时间不够,还为完成任务而急急忙忙地赶完功课。久之,功课变成一种负担,任务感压制了学佛的轻松自在的内心受用,把虔诚、自愿、欢喜、轻安、受用,变成苦恼被动的束缚,这是忘记了修法的本质在於修心,使心灵世界在修法中,不断地再生与升华,使清净本质的佛性在忘机忘境中,逐渐地显现其妙用。因此,修法应该是一件极愉快的事,如果参杂了任务观点,那么,法与心就不相应了,也就无法达到一心不乱,感应道交的目的。所以,学佛修法,不可以有任务观点,但也不必废除功课,而是在明白如何用心的前提下,活泼应用,心无挂碍,使内心处於一切放下,毫无负担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就容易与之相应了。

二、执功德相

一般人都认为修法有累计的功德,譬如诵经点圈,念佛积数或抖香炉,有的人把布施、弘法等好事,都认为有了功德而记在心上,於是执著了功德相而不忘陵,障碍了修道的进步。其实真正的功德并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而是在修法之後,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的状态,也即是自己性德显现的一种证悟,所以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如念佛持咒,把一切妄心都打下去,一念不生,了了分明,那么,在这时,修法就有了真功德,因为与佛相应,感应道交了。假如在修法或弘法中,执有功德之相,即是妄心分别,便有了能所、人我等知见,遮盖了清净的自性,无法与佛相应,工夫也就用不上,不可能进入一心不乱的状态,因此成了修道成佛的大障碍。所以学佛的人不能执相忘性,把精进修道,广利众生的一切作用,放下来,不去执著,常常忘怀无住,使身心世界与佛果菩提融人一体。这样,不求功德,而真正的功德自然显前,道业方能日臻完善。

三、执著名相

佛教三藏经典、诸宗著作名相极多,如果学佛者不了解这些名相的意义和作用,一味地钻牛角尖,这个字怎么解,那句话是属於那一系的,这样子虽然学了很多,只是佛学而不是真正的佛法,更不可能深入佛慧、证悟佛道。因为佛祖所说的一切语言文字,都不过是指引大众进入佛之知见的种种方便,时间久了,方便积累多了,就形成了繁多的佛学系统与名相之学,而这些名相不过如指月之手一样,不应该执手而忘月。因此不必在名相上分高分低,分是分非,分此分彼,而应该借名相人佛正见,得意忘言,联系修道的实际,把名相中的真义,真正悟解,并将一切佛法融归自性,然後称性起用,不妨借名相而广宣教法,普利有情。假如我们不善於学,执著名相,忘了真义,虽然学了很多,积累了大量的佛学知识,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但却无法明白佛法究竟是甚么!更不可能契理契机,接引大众,并人佛慧,内心依然烦恼重重,自相矛盾,临终时,手忙脚乱,无法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佛法本无需多文多字、多言多语,文字只是借以人道的敲门砖,故真正理解後,即应「离名字相」、「语言道断」,如果要体人大道,还须更进一步地「离心行相」、「心行处灭」,把攀缘的妄心统统放下,放下也放下,一切无住,一丝不挂,这样,内心光明的智慧自能显现,佛法於心顿具,不从外得,那么,无比清净、自在的受用,当下即是!

四、执著仪规

佛教行法中,为了接引修道人容易进入清净境界,故设立了很多的仪规,如丛林里的早晚殿、禅宗的禅堂、密宗的坛场,净土宗的念佛会与打七等,都有一定的仪规程式。有的人不明白仪规的作用,而有执著心,香一定要这么烧,蜡烛一定要这么点,供养一定要这么安排等等。本来仪规在修法中的作用是摄心的,譬如我们进入庄严的道场,心裏油然起敬,因为有了尊敬心,妄念就不起,把尘劳烦恼一放,身心轻松,一心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心,就容易相应。假如执著了,就会在差别的事相上起分别心,挑起了千斤重担,这样如何能感受微妙的空灵之境呢?因此,所有的仪规只是修道的方便,修道的真功德并不在仪规的本身如何,庄严只是借境修心罢了;要是执著仪规,就会被仪规所缚,便不能离执人道。所以我们在仪规中修法时,不住仪规相,即相离相,一心安住离执正念,这样,就可借仪规修法而入道了!

为甚么初心学佛者有以上的四种执著?为甚么能够障碍人道?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般若智慧,对佛法真实义不理解,於是住著於修道的方便与过程,而不能借法证真。无论修甚么宗的人,如果真正领悟了中道佛法,以佛知见而为知见,时时回光返照,证得本来,对於一切事物、一切法门、一切行为都不住著,所谓「空灵无住,妙用无穷」,如是在修道中,超越了四个障碍,心地清凉而自在,故能在运用诸法时,如镜子照物,如寒潭临月,身心不动,运用无穷;能够做一切修道行法之事,而不住於相,尽管断惑证真、证体启用、而无修无证、不留痕迹。如此用功,便是般若智慧现前真修佛法的时节,与著相求法相比,何啻天渊之别,日劫相倍呢!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下一篇: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
 佛法与生活的融合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决定往生净土颇哇教授摄要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秋雨闲语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人在病中的修持
 如何参究本性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辟断空邪说第六
 空谷的回音 无事庐随想 整理后记
 垟山禅悟录 悟后修养录
 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禅悟与工夫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帮助有轻微精神病的眷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六下 六 三类佛教徒的代表[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如何供养阿弥陀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智者妙音 中篇 迈向解脱之道 第一章、大圆满及其前行的重要性[栏目:智者妙音]
 念佛消业障 出家获新生(释德文)[栏目:出家因缘]
 发愿念诵五十遍《金刚经》和五十遍《地藏经》...现在闻思修的任务很多,没有多余的经历,那个发愿还要完..[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残酷才是青春 第1章 青春的真相[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1.地狱的种类[栏目:能弘法师]
 贪吃蜜草的小羚羊[栏目:佛本生故事]
 20世纪德国的佛教[栏目:黄夏年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