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3

佛家养生之道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儒、释、道三家都有系统性的养生之道,且在无形中影响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命观与人生修养及道德标准。这种优良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理应使我们更加珍惜它的价值,并善加运用。

三家养生道中尤以佛家养生之道最为彻底,最为切入人生。佛家养生法是以智慧作真实的观照,然後直接应用於生命本质的回归与生活极乐的体现。因此,佛教自始至终都洋溢著生命的热爱。为了解脱身心疾患与痛苦,生死无常轮转的局限,以及受小我意识支配的困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都以自己所彻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而从事教化的伟大事业,期使弟子们超越烦恼生死,达到涅槃的彼岸。因此, 在烦恼的根除,业障的净化,身体的调治,行为的规范,思想的修养,心地的智慧,平等的光明,以及利世的慈悲方面,——均施予大众以养护生命的真谛。

众生的烦恼痛苦,来自於无知与执著,所以佛家的养生关键,在於开智慧、悟真理、破私我的执著,转法理的拘泥,使人人从根本上显明人性中的贞妙之德,开发潜能,使身心康健,寿命延长。

佛家戒、定、慧三学,是养生之道的重要部分,其中戒律生活是凡夫符合圣德的道德规范;禅定是身心平衡舆宁静的修养;智慧是觉悟真理,掌握因果规律,观照人生实践的根本。此外如持斋可以慈悲人心;节食能排宿垢以清脏腑;念佛使人心印佛德;持咒是为清净身、口、意三业;礼佛可以化我慢健身腰;经行可以散血气;赞诵可以畅心志;六度可以顺法性、除六弊;四摄可以和众生而利乐,如此等等皆方便中事。

要论佛家养生的要妙。唯有空字妙诀。「於事无心,於心无事」,知万法缘起故空,知本性清净故空,知身心不二故空,知生死一如故空。空者非空无消极之义,而是积极向上的光明锐气,空是大智慧,空是金刚王宝剑,空是融摄万有的大宝藏,空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因为空故,顺逆不动;因为空故,苦乐不计;因为空故,冤亲平等;因为空故,时空无碍;因为空故,身心自在。

由此之故,空是最高的人生修养,佛是空王,寺为空门,如能在人生路上时时与空相应,则「日日新月月新」,则「日日是好日」,则「日面佛,月面佛」。人生的乐趣,生命的价值,尽在空净妙明中包含无余。

我们现代人如果注重生命的价值,欲以养生之道而成为有德之人而利乐於世间,那么,必然要破除贪钱财、纵情欲、行弊恶、耍阴谋的坏习惯;要放下手中的麻将,放下摸彩票的手,放下手中的酒与烟。当一个人因为养生离开斗诤与冤结,离开自私与多求,离开盲目与执著,那么他就能亲和天空与海洋,亲和大地与万物,亲和善人与美德。当亲和无间的心安身立命时,和光同尘而身心超然,以无喜无嗔的修养,随缘地在日出日落的生生不已中,去为大众点燃一盏心灯,共耀在繁华的夜空中。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下一篇: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呵谬解第三
 垟山禅悟录 答修行疑难
 禅修与往生
 禅修与密宗
 圆觉经直讲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七
 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公案联羽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覆某僧有关净土解行书
 垟山禅悟录 垟山印证录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四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为什么学佛 第一章 心 1.眼睛的局限与欺骗[栏目:能弘法师]
 健康是修道之本[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方立天)[栏目:心性思想研究]
 究竟的上师是不是从来没有在心外存在过?应该怎样来观待?[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三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法的功德[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一篇 密勒拾柴记[栏目:密勒日巴]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心史》序[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