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6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通过几本经了解一下阿含时教化的特点。出于由浅及深的考虑,一开始不便接触教义太深、逻辑性太强的经典。所以,我们先从《众经撰杂譬喻》一经入手,这是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严格地说,这是从阿含各部中抽出来的一些比喻,通过比喻说明佛法的道理。这部散见阿含各部的比喻,可以独立成章,没有必然的连续性,寓教于乐,这是此经的特点。
    前面我们说过,中国的佛教的特点是大乘佛教,而四阿含是原始佛教经籍的集大成者,渗透着极为明显的出世色彩。这就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大乘入世精神有所出入,因此,中国的佛教历史上,极少有人力弘阿含精神。加之阿含四部经典名目繁多,因此在中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播。
    中国佛教史上能够与阿含经起到相似作用的,往往是佛道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隐遁现象。例如,《罗状元醒世歌》、《裴休丞相送子出家文》以及后期的《顺治皇帝出家文》等内容。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阿含经”取代了异域文化色彩浓厚的《四阿含》。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从形式上缺少了对四阿含的弘扬,但是在意义上仍然是齐备的。
    四阿含原典简介:1、长阿含:二十二卷,包括30部经;2、中阿含:六十卷,包括222部经;3、杂阿含:五十卷,1362部经;4、五十一卷,672部经。这是汉传四阿含的内容,合计共有183卷,2286部经典。
    这部《众经撰杂譬喻》,原名《杂譬喻经》,宋元以后改为今名;有四个版本和不同的译家。我们推崇罗什大师的译本,故选什公这个版本。经中共有四十四个譬喻,上下卷各二十二喻。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方等时的代表经典简介
下一篇:一佛乘杂谈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
 初学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三
 痴定须明理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八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二
 神鬼莫测话“彗心”
 《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
 修行要不要挂在嘴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 第三十一章 圆通本根五 一心念佛 六根同摄[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道信、弘忍和东山法门(法缘)[栏目:禅宗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栏目:杂阿含经]
 我一直想受戒,但不知到哪里受?怎样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恳请师父告诉我应该固定修哪部经典,还是怎么修?[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听朋友说,女人月经的时候不能进佛寺、诵经、点香,这样对佛菩萨不清净,对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问“道”(释明道)[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八种逆境[栏目:创古仁波切]
 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栏目:蔡礼旭老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五○卷[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