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4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

[原文]
    慈心不杀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或过去多生父母。
    至于顒顒怖死、汲汲贪生,避苦而乐其身,此情一等;求安而养其命,斯理万均。
    何乃声哀哀而牵上刀砧,眼盻盻而驱就死地?或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高低,烟随处而疏密。疾电之鹰争举,追风之马竞前。猿睹箭以魂飞,雁看弓而胆落。解头陷脑之酸难抵,洞胸彻骨之痛奚禁?
    况斯等,共禀五行,俱含四象,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乃陈此肉山,树兹炮烙,充其口腹,美彼心肝?
    殊不知,断其命者,是出佛身之血;食其肉者,宁非父母之身?造杀害之深尤,断慈悲之种性;生前福寿,暗里消磨;死后沉沦,刀山剑树;还作鸡猪鱼兔,次第填偿;至此宰割烹炮,因果相似。
    谛观食肉,可谓寒心。纵售易于屠门,亦难逃于重罪。
    菩萨宁当破骨,终不食噉众生。是以白兔焚身,而仙人不顾也。草尚不拔,肉岂容尝?远彼庖厨,有闻声不忍之训;养他出卖,同口杀心食之尤。
    大圣垂慈,所以制戒,永断杀生;其德大也。修净土人,故当持守。可谓,“不贪香饵味,始是碧潭龙。”
 
[消文]
    慈心不杀
    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还是飞禽走兽昆虫水族,都在未来诸佛的行列,有的还是你我过去的多生父母。
    至于对个个怕死、人人贪生,趋吉避凶,希望身心安乐的情感需要而言,大家都是没有差别的;并且,追求平安,滋养身命的生存道理,大家也是平等的。
    因此,为什么可以在哀痛凄厉的惨叫声中被牵上砧板,魂飞魄散地等待着利刃穿喉?为什么可以怀着无助恐怖的眼神被驱赶着迈向死亡之路?有时候,人们漫天遍野地支起罗网,四处上下点起驱赶野兽的大火,烈焰与浓烟疏密杂乱。快如疾电鹰隼从头上飞扑而下,追风的健马四面驰骋。猴子看到穿出的利箭就魂飞魄散,大雁看到张开的弯弓就心惊胆寒。断头陷脑的辛酸如何去忍受啊,穿胸碎骨的痛苦又如何去承受?
    更何况,这些生命和你我人等,共同禀受五行,一样具足四象,同样具有佛性,同样耳聪目明。为什么竟会造此尸山,立此炮烙,把它们的心肝视作美味,来添充我们的肚子呢?
    大家难道不知道,夺取它们的生命,如同出佛身之血;嚼食它们的身体,何异于父母之身?我们造下杀身夺命的大业的同时,也在断送我们慈悲的种性啊;生前的福报寿命,就这样暗中折损掉了;死后的堕落恶道,也是在走向刀山剑树啊;因果循环,报报相还,投胎化为鸡猪鱼兔之时,还要一一偿还杀业;到那时,或宰或割或煮或腌,因果没有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认真参悟之后,反观吃肉,可谓寒心啊!纵然只是从屠门买来食用,也难逃于重罪啊!
    菩萨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不会食啖众生之肉。所以才有“白兔焚身、仙人不顾”的先例。比丘律中,青草尚且不忍拔割,众生之肉又怎么能够品尝呢?远离庖厨,夫子有不忍闻其声的教导;畜养牲禽出卖,与劝杀想杀的罪过是一样的。
    如来大圣垂示慈训,因此上制定杀生之戒,永断杀业;戒杀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修净土之人,理当坚持遵守。可谓:“不贪香饵味,始是碧潭龙。”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一
下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九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一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转心与转境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
 论学佛法的四大步骤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六
 信仰中不容置辩的因素——戒律
 关于冤魂索债的解释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三
 方等时的代表经典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习四无量心 慈悲的培育(性空法师)[栏目:四无量心]
 “五重唯识”观辨析[栏目:林国良教授]
 每天进步一点点[栏目:如瑞法师]
 禅宗思想渊源 导言[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慈悲道场忏法(梁皇宝忏)[栏目:经忏仪轨]
 当感觉到人生无比迷茫,甚至无法行进时,应该怎么做?[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什么是十金刚?[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教与科学(末纲恕一)[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