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上)(释明灯集述)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02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上)

庐山东林寺祖庭  释明灯集述

(全文9600字)

1、佛陀对念佛人的定位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提示]:有释迦牟尼佛的记莂,我们念佛人应该自信、自肯、自豪、自爱,而决不能自卑啊!即使许多念佛人文化低,不懂甚深的教理,但因为你所称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蕴含着阿弥陀佛无央数劫积功累德、勤苦修行所成就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呀!我们念佛人的口中,实在是含着这样一颗无价摩尼宝珠啊!所以我们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殊胜道友。我们念佛人就是如此的稀有难得、而且无比尊贵!

佛在《佛说阿弥陀经》的结尾讲到: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在《佛说无量寿经》的结尾讲到:

“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这两段经文表明能信受净土法门的念佛人非常稀有、难能可贵。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翻译的《无量寿经》叫作《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为我们揭示出了对阿弥陀佛信与不信两种人群的宿世因缘:

“佛语阿难。阿逸菩萨等。其世间帝王人民。善男子善女人。前世宿命作善所致相禄巍巍。乃当闻阿弥陀佛声者。甚快善哉代之喜。佛言。其有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慈心欢喜。一时踊跃。心意净洁衣毛为起。泪即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人。其有人民男子女人。闻弥陀佛声。不信有者。不信经佛语。不信有比丘僧。心中狐疑都无所信者。皆故从恶道中来生。愚痴不解宿命。殃恶未尽。尚未当度脱故。心中狐疑不信向尔。”

宋译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末尾讲到:

若不往昔修福慧  于此正法不能闻

已曾供养诸如来  是故汝等闻斯义

闻已受持及书写  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及彼庄严诸牢狱

如是诸难悉能超  皆是如来威德力

彼佛利乐诸功德  唯佛与佛乃能知

声闻缘觉满世间  尽其神力莫能测

假使长寿诸有情  命住无数俱胝劫

称赞如来功德身  尽其形寿赞无尽

大圣法王所说法  利益一切诸群生

若有受持恭敬者  佛说此人真善友

 2、阿弥陀佛对念佛行人的摄取护念

《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提示]:念佛人应该依据此经文真正信入,相信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佛光分秒不停地照注我等念佛行人,随逐影护,从而实现大安心地生活,大安乐地念佛!因地的法藏菩萨发愿“设我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他经历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修行成佛了,必然圆满了此愿,必然有大功德力,使得“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谁还没有得到大安心,就是因为他对此心怀疑惑所致啊!《佛说无量寿经》言“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有一个下手方便,就是经常观想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时刻在笼罩着我等念佛行人,自己喜爱什麽颜色的光就观想什么颜色的光,喜爱多大的亮度,皆随自己心意观想。常忆想此经文,常作此观想,就会得到大安心!

 3、九品往生的行人都是凡夫

善导大师以前的诸师解释《观经》影响最大的误解有四点:

一、韦提圣人论:判定韦提希夫人是大菩萨。

二、九品唯圣论:判定九品往生机都是圣者。

三、化身化土论:判定弥陀是化身,极乐是化土。

四、别时意趣论:判定下下品之十念往生是唯愿无行。

大师于《观经疏》之第一卷〈玄义分〉七门分科的第六「和会门」就此四点谬论一一纠正之,并举出下列七论作为楷定古今之正论。这七论是《观经疏》楷定古今的重点:

一、观经唯凡论:佛说观经,但为凡夫,非为圣人。

二、韦提凡夫论:韦提希夫人是凡夫不是圣人。

三、九品唯凡论:九品行者都是凡夫不是圣人。

四、报身报土论: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

五、愿行具足论:六字名号具足愿行,信心称名必得往生。

六、凡入报土论:使一切善恶凡夫平等无差别地往生报土,与弥陀同证无量光无量寿,是净土门的本意。

七、乘佛本愿论:一切善恶凡夫的往生报土,没有一个不乘托弥陀本愿力。

弥陀的本愿:

《无量寿经》释迦佛赞:“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无量寿经》法藏比丘发誓:“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观经》之下下品说到一生造恶之凡夫,临终苦逼,遇善知识教以十声念佛,当下花台迎接,非常庄严的往生极乐。像这种佛说,这种胜景,不是一般常识所能理解的,昙鸾大师说:「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所以佛怎样讲就要怎样信,直心是道场。若以常人之耳测度非常之言,甚至爲了作凡夫合理的解释而曲解佛说,则是自失误他,为害不浅。如今诸师及摄论宗徒曲解《观经》,以合己意,以为既是凡夫,又是极恶,怎能往生?若能往生,必非凡夫恶人;因此以圣者判定九品往生机,如下图:

 

上 三 品    积大乘修行之圣者

中上中中品    积小乘修行之圣者

中 下 品    积世间善根之圣者

下 三 品    始学大乘凡夫,随过轻重分为三品

 

诸师判定九品往生机是圣者,凡夫无份,完全失去净土门「凡夫爲本」的旨趣,灭却佛说《观经》的真意。对此大师慨然纠正之,大师于〈玄义分〉「和会门」首先以道理立论显明其非,其次就《观经》之文以凡夫爲本位的经说证明之而作结论说:

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九品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

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

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

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如下图:
 

上 三 品      遇大乘教凡夫       遇大

中上中中品      遇小乘教凡夫

中 下 品      遇世间善凡夫

下 三 品      遇恶凡夫            遇恶
 

又,大师于〈散善义〉中一一辩定九品之机位,如左图:

上 上 品      大乘上善凡夫人

上辈 上 中 品      大乘次善凡夫人    大乘凡夫

上 下 品      大乘下善凡夫人

中 上 品      小乘上善凡夫人

中辈   中  中  品      小乘下善凡夫人    小乘凡夫   九品唯凡

中  下  品      世间上福凡夫人

下  上  品      十恶轻罪凡夫人

下辈   下  中  品      破戒次罪凡夫人    遇恶凡夫

下  下  品      逆恶重罪凡夫人
 

 依大师的判定,九品都是凡夫不是圣者,且整部《观经》是释尊爲未来世的五浊凡夫所说,非爲圣者;大师说那种圣者是:三涂永绝,四趣不生。身居生死,不为生死所染;如鹅鸭入水,水不能湿。神通自在,转变无方。更忧何事,乃藉韦提为其请佛,求生安乐国也?那种圣者可说已经远离三涂六道,安乐无忧,不用佛为他们愁出离之道,倒是佛去世后的五浊凡夫,为烦恼贼所害,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如斯苦者,犹如溺水之人,常没常流转,才是弥陀要发大悲愍心,为其建立净土,摄受接引的对象,若不以接引如此苦恼陋劣的五浊凡夫为急务,则佛之悲愿不够圆满,而众生之沉沦永远不得出离。故大师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又说:但此《观经》,佛为凡说,不干圣也。世尊定为凡夫,不为圣人。证明如来说此十六观经,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由此可知整部《观经》之定散十三观及散善九品都是释尊爲五浊恶世常没凡夫所说的,与圣者全无关系,故不只九品不是圣者,定善之机也不是圣者;即使韦提希夫人,虽然诸师断定她是大菩萨,大师也首先于〈玄义分〉依据「汝是凡夫,心想羸劣」之佛说楷定韦提希非大乘圣人乃是博地凡夫而言:正明韦提是凡非圣,由非圣故,仰惟佛力冥加,彼国虽遥得睹。其次于〈定善义〉言:韦提实是垢凡女质,不足可言;但以圣力冥加,彼佛现时得蒙稽首。又于《般舟赞》言:

韦提即是女人相,贪瞋具足凡夫位.总之,整部《观经》始终都是为了救度五浊凡夫、常没众生所说的经典。

 4、弥陀是报身,极乐是报土,凡夫得入报土,全赖乘托佛愿

有关弥陀净土是报是化的问题,诸师或谓之应化土,认为既是凡夫能往生的净土,应是劣等的应化土;或谓之凡圣同居土,认为既是凡夫圣人都能往生的净土,应是凡圣杂处而居的下等净土。今大师于〈玄义分〉之「会通二乘种不生」的一节断定弥陀净土既非应化土,也非凡圣同居土,而是极为高妙的报土,所谓「是报非化」,同时举出《大乘同性经》、《大经》、《观经》等三经证明是报非化之义。然而像如此高妙的报土,凡夫如何往生呢?为了显明此义,大师特别设立问答的方式而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这便是有名的「凡夫入报论」:弥陀净土是高妙的报土,而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系全托佛愿他力,而非凡夫自力。诸佛的报土虽也是胜妙的净土,然凡夫、二乘自不用讲,高阶位菩萨也无法进入;如《仁王经》〈教化品〉所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可是弥陀报土是酬报第十八愿「十方衆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成就的净土之故,既是高妙报土,同时也是十方衆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谤阐提——都能往生的无比无伦的报土,是超胜诸佛报土的报土;这也正显明弥陀本愿力的特别殊胜。此问答中,「报法高妙」等是问弥陀本愿力所成就的报土是法性身土,是弥陀本身的境界,大乘圣人、小乘圣人以自己之力尚且不能进入;烦恼炽盛,业障深重的凡夫怎能往生呢?对此大师答以垢障凡夫以自力信、自力行不能往生,但由于完全乘托弥陀本愿力,致使五乘——人类、天众、声闻、缘觉、菩萨,同生报土。在此大师说明弥陀普度之机很低很广,能包括五浊造恶凡夫;往生之土很高,是高妙报土。如此殊胜利益,皆因乘托佛的大愿力,显示弥陀大愿是五乘齐入,万类根基普遍受益之法。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下)(释明灯集述)
下一篇:一百种念佛(慈云灌顶法师)
 略述净土宗的传承和发展(妙智)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广化文选)
 念佛十种功德
 “临终一念”的经典依据及其思想探源(赵立研)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念佛不是与佛交易的筹码(济群法师)
 持名念佛法门与相关问题之研究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谢路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
 论净土信仰的价值导向作用(贝叶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苦海、三宝为舟[栏目:慧光法师]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二)[栏目:疑问解答]
 人成即佛成——冬至蒙山法会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饮食简单对身体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用三种方式圆满自己的智慧[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不懂没关系![栏目:慧光法师]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七章 坐立难安的动根 消失的不二法门 正住之五[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做好本我,消除嫉妒心理[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藏密有很多护法神,关于他们的记录,平常都出自哪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宁静致远 1992.12.16~1999.12.31[栏目:星云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