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
 
{返回 极乐之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81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

    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不是念佛法门的唯一。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二.念佛功德三.念佛名字
一.念佛法身:
    佛的法身是什么那?
    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宇宙诸法是由“真如”变现的。无论是组成宇宙法界的物质现象,还是生命的精神现象,都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都具有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针对我们有情生命而言,这种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就是我们的至善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或叫法性,这种法性也就是佛的“法身”。
    也就是说:一切有情生命都具有共同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至善的“法身”。
    原本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有相同的“法身”。只是因为我们曾经由于“妄想分别”,执持虚妄不实的外部事物,与自身的种种感受,使得我们变的“自私”.变得“我执”。
    由于我执.自私,使得我们不断地生起贪.嗔.痴念,我们就在这贪.嗔.痴念不断地生起与破灭中,坠入无明.坠入生死轮回,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
     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原本具有共同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至善的“法身”,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坠入生死轮回,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要想摆脱生死烦恼与痛苦的种种逼迫,必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与行为;断除一切生死烦恼与痛苦的因,回归原本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念念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思想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这就是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个人的不同根性与秉性,自主开发。)
二.念佛功德
    什么是功德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现在在讲一遍。
    功德:
        功:是功夫,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种种感受,不起妄想
            分别,不生贪.嗔.痴念的功夫。
        德:是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
    功德,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种种感受,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就是功德。
    实践上功德就是禅定,而这里的念佛功德的禅定,并非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禅定。这里念佛功德的禅定,是只有佛才具有的,只有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才具有的一种定境。
    这种定境也叫“三昧”,就是:正定.正受.正思维(正念)的意思。而我们通常认为的禅定都是外道的禅.外道的定,无论是“无想定”还是“灭尽定”,在这两种世间最高的定境中,是没有感受,没有思维的,是一种如同朽木枯石的定境。这种定境中没有真正的愉悦,是不永恒的。一旦出定,烦恼与痛苦的束缚立即现前。
    我们学习佛法修行,是为了最终的解脱,是为了处在永恒的愉悦之中,而不是要修成朽木枯石,所以说:“无想定与灭尽定”都是外道禅.外道定。
    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这种三昧,是有感情.是有感受的。可别认为成佛后就一切断除啦。佛是有感情.有感受的,这种感情与感受是无法用世间的语言与文字可以表诉的。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是无所不定,无有所定的。
    这种定境,来源于我们原本清净的真如法性,来源于我们的清净自性,来源于我们究竟的“无师智”。
    什么叫“无师智”?
  我们在世间的智慧,或从师而学,或通过自己对宇宙诸法生灭现象的观察,或从书本上得到,这些都是由外缘而得到的。我们的老师.宇宙诸法.书本都是外缘,没有这些外缘我们从谁而学?我去观察什么?我们去看什么?所以,世间的智慧都是由外缘引发的有“漏智慧”。
  而“无师智”,是我们清净的真如法性原本具有的,不是那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不是从那本书上可以学到的,是不需要外缘引发的清净智慧,它是清净自性的自然流露。所以,称为“无师智”。
  这种智慧每个有情众生都具有,每个有情众生的“无师智”,都是平等无二,不一不异的。这种“无师智”隐藏在每个有情众生的心识之中,所以叫她“三昧”。昧:就是隐藏.隐蔽的意思。
  念佛功德,也就是忆念有情众生原本具有的这种“无师智”。
  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原本具有共同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不一不异的清净智慧,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忽略了自己原本的清净智慧。使得我们坠入了无明之中,坠入了生死轮回,使我们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要想摆脱生死烦恼与痛苦的种种逼迫,必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与行为;使自己原本清净的智慧显现出来,回归原本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念念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最终显现自己的清净智慧,这就是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个人的不同根性与秉性,自主开发。)三.念佛名字
    念佛名字就是忆念佛号。
    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阿弥陀佛”等等的佛号。具体念那一佛号,要依自己的根性与佛的因缘。
    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佛的法身;要忆念佛的功德;要忆念佛的大愿心。要时刻依佛的大愿心来衡量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要拿佛的大愿心来引发自己的大愿心。
    比如:如果您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阿弥陀佛”的法身;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
    如果您认为东净琉璃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东净琉璃世界,就念“药师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药师佛”的法身;忆念“药师佛”的功德;忆念“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心;忆念“东净琉璃世界”七佛的大愿心。
    简单地说念佛名字的修行方法,就是把“佛”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
    这三种念佛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体三身,就是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化身。
    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就是忆念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与智慧。
    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原本清净的自性与智慧,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都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的。也就是说:佛与凡夫都具有共同的佛性,无论是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是十方无量诸佛,都是一样的。
    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也就是以某佛为自己修行的榜样,把自己观想成是某佛在世间的化身,把某佛的愿心通过自身,实施到生活中去。
    举两个例子:
    您如果发心往生东方极乐世界,您就以药师等七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当作药师等七佛的化身,把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心,通过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来以慈心救度众生。
    您如果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您就以阿弥陀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当作阿弥陀佛的化身,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心,通过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以悲心救度众生。
    现在我们在来看看什么是净土的修行方法。
    净土的修行方法,就是能使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的修行方法。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那?
    那就是通过佛法的修行,使自己的清净自性显现出来;使自己处在永恒.常住的大涅槃之中,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也就是说只有修行成佛了,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
   而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全是为了教化我们成佛,全是为了接引我们回归自性。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方便的修行方法,无论什么宗派.无论什么法门.无论什么修行方法,都是净土的修行方法。每个发心修行的人,最终修行的也是“净土”。
    不要一提净土的修行方法,一提净土法门,就认为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修行净土的一小部分,不是净土修行的唯一。(下面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

 


{返回 极乐之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三(极乐世界)
下一篇: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一(什么是净土?)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宇宙的组成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 诸行无常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的十八不共法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大乘经典与小乘经典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经.律.论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三不能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业与业力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正确认识“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二章 三妙行--身、口、意柔软[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开悟的境界会不会消失?[栏目:学禅者FAQ]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一、佛学与学佛[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