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三)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1

四、四摄法与四弘誓愿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他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须修习四摄的法门及具四弘誓愿,同时内心必须以四无量心为根本,才能表里合一。

    四摄法是:

    一、布施摄: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即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叫做布施。你要摄化他人,必须讲究方法,即善巧方便。你将财力、学力、体力用于帮助别人,对方受了你的恩惠,对你自然发生好感,就可能会相信你所说的话,听从你的指挥。就是不大合情理的话,他都会倾听,何况你说的是合情理的正法。

    人都重视感情,帮助他人是最能联络感情的。有了感情,做事就顺利,举办义务教育,以及造福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属于布施摄众的方法,发菩萨心学佛的人,于此应加以注意。

    二、爱语摄:就是用和谐友爱的话与人谈论,使人听之入神,引之入胜。和爱的话,可以包括三种:

    (一)慰喻语:要是有人生病或经历灾难受到惊吓,不要幸灾乐祸,须要用慈爱和悦的话语去劝勉他,使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二)庆悦语: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坏人也有他的优点。凡有好的地方,我们都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他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坏人,也会因此走上好的途径。

    (三)胜益语:指你的言语可以使他人增胜增益。如得少为足的人,你可以勉励他,使他精益求精再进一步。能布施的引之再持戒;学小乘的开导他再学大乘。这些话,都属于胜而益善的。有时不但以柔语劝勉,亦可以硬语呵责,使之感悟,励精图治,只要态度诚恳,都可以摄受他,使他能接受你好意的教导。

    三、利行摄:指自己做的事情,能使别人得到好处,便是利益众生的行为。父母教育子女,注意子女的身心利益,自能获得子女的孝顺;教师教导学生,如处处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也必能得到学生的敬仰;长官能顾到部下的利益,也会得到部下的拥戴;菩萨能随顺众生,为众生的利益做诸善事,自然也会得到众生的感恩,服从他的化导。

    从前欧洲有个善于养野兽的人,整天与狮虎为伍,野兽也不害他,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为何不被狮虎所伤?他说:“这有什么奇怪,你待它好,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它自然也会服从你的指导,不会伤害你了。”野蛮的兽群,亦可以感化服从,何况说是人类?所以菩萨要摄化众生,就应注意做好利行的工作。

    四、同事摄: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去共同做事,共同担任工作,共同生活,同甘共苦。譬如说:你没有过商人生活,你说的话商人未必都懂,都接受;你没有过农夫生活,你说的话,农夫也未必都懂,都信受。所以菩萨为了方便度人,示现与各阶层的人物共同生活,共同任事,潜移默化,得到成功。观音大士三十二应身,地藏大士和弥勒大士的化身千百亿,都是菩萨示现和众生同事的模样。

    这四个方法,是摄受人、利益人的最根本最好的方法;就是世间为人处事,也不能违反这种原则。我们能以此来宏扬佛法,摄化众生,一定很容易见效。自己虽然修行佛法或宣扬佛法,而说的话不能感动别人,不能使更多的人信受,原因何在呢?一定是自已没有学到这四种方法,或虽学而没有做好。这是自己可以考验得出来的。

    又菩萨初发心时,必须缘四圣谛,发四弘誓愿,以广心量,而明志向。第一缘苦谛,对于六道有情,受无量苦,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第二缘集谛,对于无始以来,所积聚的烦恼,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第三缘道谛,对于修道过程中的种种法门,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第四缘灭谛,对于清净寂灭的涅道果,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凡是修菩萨道的,都应依此四弘誓愿,作为自利利他的根本动力。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一节 回到佛陀的时代 —— 古印度佛教圣地
下一篇: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二)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3 无畏施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3 深信因果才能“正见不动”
 突破层层障碍是进步
 对一位离婚女子的开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七 3 不嗔恚的利益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四节 “六和敬”——教团生活的..
 《修心八颂》讲文四 思维卑劣 上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一 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五)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一节 回到佛陀的时代 —— 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四十七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栏目:妙莲法师]
 请问《三十五佛忏悔文》是否一定要晚上念,做早课时念可以吗?[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141.问曰:若除佛更无如实知者,二乘云何得涅槃?大菩萨得无生忍?[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