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莫以善小而不为
 
{返回 心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8

莫以善小而不为

释心律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环顾身边,可行善事比比皆是,就看你怎么做。

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节约能源之举,可以使其他需要的人得到这些资源,就是行善;言语温和,与人和睦相处,等于净化了周围的人文环境,也是善举;讲究卫生,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环境因此而更美好,当然也是善举。

公交车上让位于老人孕妇,路遇行人时候热心指点,些微小事,举手之劳,却都是善事。

富豪千金捐助,是为善举;乞丐将自己乞讨的零钱捐献,亦是善举。善不分大小事情,只要心存善念,所行与人有益,即为善举。

与人为善、敬爱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等,无一不是行善积德之举。

帮助别人并不一定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力所能及的援手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吝施舍的富足者相比,那些具有慷慨之心的穷人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伟大与高尚,尽管他们的援助是那么“微不足道”。

助人之人因为做了善事,心境平和,所以更快乐,更易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传,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一日裴度在庙中捡到两条玉带,他一直等着,直到有人来认领,就在裴度送失主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

所以,很多人著书立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感召更多的人积德行善。

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修养,为教育子孙而作《了凡四训》,告诫后人要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标准,改过迁善,要行善积德等等。数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人命运,流传至今,成为了东方第一励志宝典,修身养性古书今读之必备。被誉为是“治国立家、泽被后人的训子家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行小善,乃积大德。

 


{返回 心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下一篇: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生命中的嫉妒苦
 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
 让世间多一份善缘
 关于别离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佛为什么不让坏人变好人?
 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挫折是前行的最大动力
 父母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
 忙碌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常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明镜论》讲记 九[栏目:智海法师]
 佛与凡夫[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答记者问[栏目:学诚法师]
 慈善的精神——《胡润百富》专访西园寺济群法师[栏目: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月溪法师讲无始无明[栏目:月溪法师]
 学佛求成佛 成佛仗弥陀[栏目:李炳南居士]
 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 第二章[栏目:热罗多吉扎]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九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纪元后西北印以“释迦佛”为中心的思想、造像与禅法(赖鹏举)[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34 公鸡与虫儿[栏目:没时间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