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
叶小文 (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一个以菩提心起步、向菩萨道迈进、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充满“人间佛教”精神的命题,一个浸润着佛教深邃智慧和不懈追求的命题,一个凝聚着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命题。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命题中的“和谐世界”,中国在呼吁,世界在呼唤。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在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法国作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洞察,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关于世界发展的正确主张,是中国政府对内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延展,是我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升华和高度概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和平发展,对外部环境的基本诉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期盼着和谐共生的世界。和谐安宁的世界,必然欢迎和平崛起的中国。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尽管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空前丰富,同时人类也陷入另一种困境: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失衡日重,贫富差距拉大,穷困饥饿增生,飓风海啸骤起、莫名疫病流行,暴力冲突不断,恐怖袭击频仍。人类实现普遍和平、共同发展的理想还任重道远。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人类梦想,更是现实呼唤!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命题中的“和谐”,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中精辟指出的,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文物化新,推进文明的进步。“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例如,工业感谢农业的支持,反哺农业;人类感谢自然的恩赐,回馈自然,不也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吗?几千年中华文化蕴涵着的“一团和气",氤氲着的一股“和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创新。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命题中的“和谐",也是佛教理论的本质内涵,是佛教一向的深沉关切。佛教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Pratīya-samutpāda)。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教的教义正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所谓“缘起",就是互相依存,和合共生。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和"。佛教的慈悲、平等、中道等理念,源自这个“缘起"之“和";佛教的最高境界——涅寂静,也是指一种和谐圆满的状态。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中浸润了两千年,已经地地道道地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和"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命题中的“世界"两字,本来就源于佛教。“世"含流迁意,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界"含方位意,指十方空间。“世界”是时空的统一。在浩瀚如海的佛教典籍中,对“世界”有着精密的分析与阐释,如“娑婆世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等等。佛陀教化的主旨,是净化人类,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苦厄和灾难,使国土庄严、众生安乐,实现美轮美奂的和谐境界。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世界",就是要争取人类的一个“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命题中的“从心开始”,更是佛教的独特贡献。建设和谐世界是个大目标,具体从哪里开始?佛教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和谐同心,从心开始"的范式。心灵的沟通,是达成和谐的最好桥梁。人心安宁,世界和谐。
佛教是最重视“心"的宗教,对于“心"和世界的关系有着精深的阐述。佛教三大语系都讲“心",汉语系佛教《楞严经》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大般若经》云:于一切法,心为前导。若善知心,悉解众法,种种世法,皆由心造;心不自见种种过失,若善若恶,皆由心起。《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地观经》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六祖坛经》云: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巴利语系佛教《法句经》云:心是诸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法唯心造。《杂阿含经》云: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藏语系佛教《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云:心性普作王我自身者,即是一切诸法之宝藏。可见,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和谐世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佛教而言,“从心开始"则是途径、方法。当今世界,许多人心烦意乱、心浮气躁,要发挥佛教的思想资源,调心、摄心、安心。静心去沉思,用心去祈盼,以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心净则佛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心无挂碍,则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人们只有从自我发心开始,从心净、心安、心平开始,从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开始,由“心动”而“行动”,才能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这也就是所谓“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和谐是自然界的最高秩序,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中国佛教对当今世界的深切呼唤,体现了中国佛教的宽阔视野和宽和心态,体现了中国佛教勇于精进、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开始这种呼唤还比较微弱,但只要我们从“我"开始、从“心"开始,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我相信,中国佛教将和世界佛教一起,为实践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其有益的贡献。
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世界佛教论坛筹备办公室于2005年12月初开始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活动"。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得到了广大佛教信众、学者、专家和社会人士的热烈响应和热心参与,短短几个月,就收到近400篇征文,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远在万里的异国他乡。征文来稿有汉语、藏语以及英语、日语。作者中有法师、专家、学者、高校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论坛主题进行了探讨、整理、挖掘,有的梳理概念,有的探索源流,有的针对现实建策献议,有的抒情写意,有感而发,真是“人人持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可以说,此次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相信这些优秀征文的结集出版,将会为论坛抛砖引玉,再引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