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心觉悟与世界和平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5
内心觉悟与世界和平
       
  常大林

  作为佛教弟子,祈盼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渴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愿以不愧对先贤往圣的诚心,不辜负时代要求的决心,为更多信仰佛教者真正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天职,聊尽绵薄之力;故陈述如下理念,愿天下有缘人指正,更愿共同促其成为现实。
  我愿?——以内心的觉悟,唤起良知与正义,谋求人类福祉,促进世界和平!
  虽然,实现内心觉悟,是我尊重、亲近、信仰佛教的唯一目的。但是,至今,我仍然不能确认,觉悟者的内心觉悟到底是何状态,其所感受到的,到底是如何的“如实”?
  我只是相信,佛即觉悟者,为人树立了觉悟的伟大榜样。真的信仰,真的学佛,就是决心成佛,做一个觉悟者,实现内心的觉悟。
  佛法是觉悟者自觉、觉他的言教,既不神秘,更非迷信,只在有助于人从自以为清醒、高明而实深陷于迷梦中警醒,由迷惑至清楚,由糊涂至明白而已,亦即实现内心的觉悟。但是,佛法显示的不是彼岸“如实”之相,它无法直接显示如实之“月”,而只是帮助人们见“月”之“指”而已。能否见指(亲近佛法),依指(受持佛法)修行,达至因“无所得”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究竟涅槃”的觉悟境界,实是诸种因缘和合所致。其中,是否有成佛之愿力,关系甚大,却也并非所谓“我欲仁,斯仁至”,仅凭愿力可得。虽然,一切众生皆有成佛觉悟的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然而,去掉妄想执着,谈何容易!
  佛法告诉人们,实现内心觉悟,就要依法修行,去掉思、言、行中的不当之处。要发菩提心,生清静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看破,放下,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从自以为是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虚妄诸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时至今日,我感到,实现内心觉悟,并非是获得超人一等的聪明、与众不同的神力,而只是去掉众生皆有的妄想执着。心、佛、众生一体平等,正在于此。由此,内心自然生起定能成佛觉悟的信心,决心去掉“实有众生得灭度”之妄心。我承认,无论何人,包括自己在内,无一例外,在未经修行,达到觉悟之前,是被贪嗔痴浸染和束缚。只有承认自己的贪嗔痴,才能最终熄灭贪嗔痴,才能找到自己烦恼、痛苦的缘由,才能看到贪嗔痴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损害而决心加以消除。
  贪嗔痴让人妄想更多的名利,更大的福报,要将自认不好的命运改变成自己希望的命运,使自认为好的命运,再好上加好!殊不知,整个世间,人类社会以至每个人的生命,都如同一条无尽无休,无常变化的洪流,其变化、流行,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请问古往今来哪个人能决定自己的生老病死,得失成败?自己尚不能决定左右自己的一切,又何以侈谈决定左右他人以至人类之命?
  依我当下的认识,人难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只可以选择对命运的态度。人生的意义、价值,并不在于非要达到自己主观设想的某种结果,而在于自由选择某种对命运的态度,即如何对待自己的命运。那么,应该是什么态度呢?用赵朴初先生的话说,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密的航船,出离这无尽无边的苦海”。
  尽管很多人不相信人世间是无常无我的,却同样因无常无我所困扰而痛苦。人们企图通过所谓确立自我、发现和利用规律,来满足人的欲望,消除无常无我的痛苦。然而,所谓客观规律的发现、确认和利用,必然有人的主观因素在其中,因此,仅就此点而论,所谓人发现的客观规律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是固有的、永存的,因而也是无我无常的。不能否认规律的某种有效性,但是,所谓规律只能有助于人们得到某种满足和利益,却无法解决人的终极问题,消除痛苦的根源。许多人认为只有确立自我,掌握、利用规律,就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成,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此,才有生命的价值的意义。然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只是从自己的并非如实的需求和欲望出发,不顾一切,千方百计地求其实现,而不论其目的是否正当,是否能够达到,这种所谓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难道可取吗?
  而佛教信仰,是无我随缘的,让人们远离颠倒妄想,去如实而行,做应做和能做之事。这种人生态度,绝非消极。事实上,真正有佛之信仰的人,对世间的事,是积极的、接纳的、精进的、喜悦的、清明的,因而是负责的、谨慎的、谦卑的。这难道不是某种可取的人生态度吗?
  依以上所述,为了实现内心觉悟我们首先可以争取做一个超越个人和物质利益而有信仰的人,一个有起马的慈悲智慧的人,一个自主、自由、自律的人,一个显现良知、主张正义的人,这既是实现内心觉悟的起点,也是内心觉悟的应有之义。
  内心觉悟与良知、正义关系密切。
  什么是良知与正义?良知是指人人自具的对是非善恶的如实确认,所谓“不虑而知者”。简言之,人人原本都清楚自己所想所念,亦明白所想所念之是非善恶,知道何谓神圣崇高,应该去做,什么是大逆不道,不能从事;却因贪嗔痴所蔽而糊涂,遇事昧去天良胆大妄为。然而,当人的生命,尤其是群体生命处于非常的危难时刻,许多人都会 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戚戚相关,不可分割,因而摆脱掉缘于物性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的束缚和支配,不再受制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他人和群体的生命,弃恶行善,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所谓良知显现,就是看见了如实的世间和人生;人的生命,并不仅仅局限于如同自己一样的一个个个体生命,而是一个由相对独立的物性生命、精神生命、灵性生命、个体生命、群体生命构成的生命统一体。而人的一切行为的善恶标准,要以是否维护这一生命统一体为出发点,而不能仅仅从自己个体的利益和好恶出发。而这一切,恰恰是佛之教义要告诉人们的。赵朴初先生曾反复强调,与佛教相关的种种努力,具有无比珍贵和坚固的价值,对于唤醒人类的良知、遏制人性中恶的因素的膨胀,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力量。
  因此,内心觉悟,良知自显。依凭良知,人当自知:人何以成为人,怎样做人。而所谓正义即是依靠良知平等善待自己和他人。不言而喻,内心觉悟之人,所言所行,自当依凭良知,主张正义。
  何谓幸福?以良知、正义观之,有一己之幸福,有天下之幸福。一己感觉之幸福,亦可由贪嗔痴得,其未必是真幸福。觉悟者眼中之幸福,是超越一己的,不以一人、一家庭、一团体、一民族乃至一国家的自身利益为唯一目标,而以谋求全人类当下和永久福祉为旨归。
  古时候追求天下幸福是智者的理念和慈悲者的向往;在全球化的当今,谋求人类福祉则成为普世的现实需要和迫切愿望。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谋求人类福祉既成人心所愿,人之心魔必假其名,以偏执一说,党同伐异,图一己或一派之私利。故欲谋求人类福祉,首先应以平等善待为怀,见人之本性,去执着之心,幸福庶几可至。
  若言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美好的生活,和平则为幸福之保障。毋庸置言,人若处于外部之无情争斗以至血腥杀戮间,内心煎熬于烦恼、焦虑、恐惧、痛苦中,还有何幸福可言!因此,谋求人类福祉,当以促进世界和平为重。
  何谓和平?和即和善,平即平等。世界和平意味着内心和平,人与人和睦相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世界和平,就是促进世上人人善待自己(实现内心平和),人人相互平等善待,人人善待其他众生及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何谓平等善待?就是依据人之良知确认的正义原则对待他人。为一己之私利,侵权、扼杀他人自由所保持之平和,是暂时之和平或假和平,以正义原则实现之和平才是永久真实的和平。
  我们向往和平,却无法避免斗争,然而,我们只将斗争作为维护正义、促进和平之手段。斗争的极端形式是战争,是暴力。其残害生命,破坏环境。如此实现的所谓和平,剥离和平本意;进而得来的所谓幸福,只是战胜者不当欲望的满足。因此,我们主张斗争应是非暴力的;如若不得已被迫使用暴力,也必须是极为有限,顺天应人。
  若言个人之幸福须以人类福祉之谋求为前提,世界和平之促进,当以内心平和为条件,心平则人和。
  事实表明:唯有看破、放下、才能自在;唯有解心牢始,将自我解脱于贪嗔痴等的束缚,方能证得内心的觉悟和自由。心觉悟,人自由;人自由,良知自显,正义自存。此一放下、解脱、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慈悲平等、自在自由的状态,是名内心平和,亦即内心觉悟。实现内心觉悟与平和,世界和平可期。
  以上是本人点滴愚见,望有缘人批评指正。
  行文至此,我愿以赵朴初先生一九九五年的一段讲话来结束本文,并与大家共勉:
  这是一个不安全的时代。种族歧视、民族矛盾、国家纷争继续存在,化学武器、核战争之恐怖依然像魔影一样缠绕着人们的心灵。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激烈的生存竞争使人们的心灵充满着喧哗与骚动,人们正在失去宁静、理智和自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迫切地需要像佛法这样的精神指导。佛教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的心灵安全。人们只要通过修习佛法,熄灭心中的贪、嗔、痴等烦恼之火,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实现家庭的平静,家庭平静了,国家才能平静。国家平静了,世界才能平静。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和谐世界,尊重众生
下一篇:共业招感·素食致祥
 浅论 佛教超越界限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
 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
 宇宙万物互相贯通
 仏教——平和の実现に向け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
 佛教是科学且超越科学
 大藏经六年实际工作
 Buddh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
 谈佛教的心灵环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净土论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什么是皈依境?念佛的人该如何观想皈依境?[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元成的生命本体[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无门直指 第八十三节 祖师语句 容有不同[栏目:程叔彪居士]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开启对话,求同存异[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因明立式辩经实例之七[栏目:因明与辩经]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二)[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什么是心不相应行法?[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八 香烟指处是师归所[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