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7

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内容摘要:从菩萨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妥善经营公司的营运,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让投资者没有亏损,皆能获利,这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行为。若是行有余力,更应回馈社会,为众生谋福利。

关键词:佛教思想 四摄法 正业 正命的生活

一、引言:企业经营的菩萨道

佛教思想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然而,佛教毕竟是个追求解脱与证悟的宗教,终极目标是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对一个具有佛教思想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身兼世俗工作与自我修行?如何在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中达到平衡?这些都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尤其台湾佛教在印顺导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下,已然走向修行的入世化,将修行和社会、世间结合。我们要知道,真正的修行,是不应完全脱离世间的,因为在尚未获得出世解脱前,我们的生活还是必须落实在世间的社会中。

虽然以企业管理者的立场而言,企业经营讲求的是利润和营收,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身为一个经营者,追求利润要发心正确,营收来源要正当化,并以为员工谋取更大的福利心态去追求利润,这样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员工才会有向心力。赚钱和修行,这两件事情并不是冲突的。事实上,经商的生活也可以变成修行的一部份、成为实现菩萨思想的大道场。

如果认为修行就应该与世无争,不用去追求经营利润,这样的理念是严重错误的,因为企业本身有很多因素必须考虑,比如要妥善安排好员工的生活,要考虑股东的利益等,企业的经营实则攸关所有员工的家庭。从菩萨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妥善经营公司的营运,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让投资者没有亏损,皆能获利,这不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行为吗?

此外,即使不是经营者,一般人也应该注意,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的谋生方法都不该伤害众生、制造恶业,应该尽量符合佛法所谓正业、正命的生活,恪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谋生方式。要知道,我们工作所得的报酬,是用来维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若是行有余力,更应将其中一部份回馈社会,为众生谋福利。

由于企业是由人来经营,因此经营者的性格、价值观便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一个经营者若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并提高自己的心境修养,对于企业的经营品质和格局都是有帮助的。而要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笔者认为去接触、在生活中融入佛教思想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佛教有很多理念和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借鉴作用,在此藉本文提出一些供大众参考。

二、四摄法的运用

佛教八万四千多种法门,教义浩瀚无涯,要如何将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将佛教四摄法融于企业经营理念之中做起──四摄法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做到这四摄法,不仅在经商方面可以大大扩展人脉,在修行上也可与人广结善缘。

第一、布施:布施可以让人快乐,给人无限欢喜,又可分为三种:财施,是指施舍财物,济惠贫乏;法施,是以法施人,使人明白真理;无畏施,是济拔厄难,让人远离怖畏。因此,布施不单是金钱而已,还可以给人利益、给人快乐。当别人恐惧无助时,我们给予力量,让他免于恐惧;当别人有疑惑时,我们给予指导,让他明白,这都是布施。

布施的心态是:要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此反作用力将感召别人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取于消费者,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因为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企业应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回馈消费者,并尽可能回馈社会,布施社会大众,企业才能拥有良好的发展。

布施观念是佛教思想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理念之一。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获致财富,是因为他们在过去透过布施的行为种下了致富的善因。能舍才能得,能够行布施,在心中种下善因,才是能于未来获得大量财富的人。

此外,员工帮公司赚钱,企业者也应该教导员工如何致富、如何运用财富、以及如何使财富充满意义。企业经营者将布施观念教导员工,就是在教导他们如何造福、为将来种下无量无边财富种子的方式。若能明白布施能带来财富的道理,就能了解成功致富的关键。

第二、爱语:爱语可以让人生起信心。佛陀是爱语的实践者,据经典记载,佛陀每见人来,则曰善男子、善女人,对众生无不是软言慰喻,众生见到佛陀莫不欢欣鼓舞。我们要向佛陀学习,常说好话,以鼓励代替责备,让员工有信心,以慈悲柔软语来与人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与客户间的往来,良好的沟通都是打开彼此心灵的钥匙,更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亲和力的有效工具。

第三、利行:利行是满足自他所有意乐;利行是自利利他,平等摄受。佛陀在过去世中,为了度化众生,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难行能行的利他行,莫不是以平等心、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利行也是帮助他人成就诸事,身常行善事,口常说善言,心常存善念,这都是利行的表现,也就是企业经营所重视的“服务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狭义的“他”指的是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广义的“他”则包含一切众生。企业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一切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这也是佛教的无我思想。

只要我们学习“自他交换法”的原则,学习以己之乐交换众生之苦,你就会真正明白众生的需求。尽自己的能力,以诚恳、欢喜的心去做利益他人的行为,不仅能促进人脉,也能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第四、同事:同事是随己所有智慧及功德为他人说法,摄受建立一切众生,令其安住佛法之中;同事是以平等心帮助成就诸来乞者。佛陀降尊就卑,示生娑婆,不舍慈湣,教化顽强众生,又常分身遍尘刹,摄受众生,这正是同事摄的最佳明证。

以对方熟悉的立场来与他共事、相处,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著想,无论是工作或修行,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在工作中帮助别人成功,也是给自己带来成功的机会,主管的职能是指导和帮助下属完成任务,而员工职责就是努力完成上级的命令,为公司经营获取利润。不仅劳资双方互相资助,同侪间更应互相协助,强调团体业绩,创造双赢的局面。

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结缘”。结好缘,就是自利利他,不但让自己生活愉快,也让别人生命获得欢喜。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顺利,就要广结善缘。实行四摄法,就是广结善缘最好的方法,而且在生活中、工作中就可以做到。一般人工作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赚钱、让生活更快乐,但没有一个安然自得的心,即使拥有再多钱财产业,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在家庭、国家、及至全世界等各层面,获得安乐的唯一根源其实就是利他的慈悲思想,这是企业经营所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企业经营必须以利益众生为目标,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才会心安理得,企业也才能长期稳定经营下去。


三、精进不懈?成功之基
除了四摄法外,也不要忽略了佛教思想中精进的积极力量。不少人认为佛教提倡与世无争、不思进取的思想。其实不然!学佛是学习佛陀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希望能在有限的人生里使生命更有意义。世尊的勇猛精进使其人身成佛,这就是精进的最佳明证。

或许有人会质疑佛教的无诤思想与资本竞争的社会相互矛盾,其实这也是不了解佛教真正的思想。佛教虽不强调在竞争中制胜,但却教导弟子精进不放逸──佛教希望大家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自己而努力。而这个概念运用在管理企业也是一样的:一个良质的企业不应将努力的方向放在恶性竞争、打击同业上面,应是努力去精进自己,努力开发市场、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这就是为了自己而进步、努力。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精进不放逸是佛陀对弟子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无论是在企业的经营中、个人职场生涯发展中乃至个人修行过程中,精进不懈怠永远是行动的动力、成功的保障、解脱的基本条件。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之处。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应要勇于认识自身存在的贪、嗔、痴三毒,时刻警惕自我,避免被贪心、愤怒、愚痴的心绪所控制,始终保持谦和、廉洁、平易的管理风格,加强自身修养,做为员工的典范,这不仅对于自己而且对于整个经营团队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育员工“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观念,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戒除贪、嗔、痴三毒,从而提升整个企业团队的文化和素质,进而促进有品质的工作成果,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佛教思想于企业的管理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述清楚的,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才能真正获利。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激励著每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们,企业经营者要善于从佛教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提升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莫忘佛教无常的观念,竞争市场瞬息万变,如何顺应无常的社会、无常的世间而灵活拟定对策,从而提出企业发展的愿景,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帮助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回馈社会。同时,能把员工当作家人般对待,考量所有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目标,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双赢、多赢的局面。同时也莫忘回馈、布施社会大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资源与财源才会源源不绝,企业也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永续经营!


 


{返回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下一篇: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契理融和与契机创新
 《中华大藏经续编》
 唯识观的意义
 现代佛教僧团的组织发展与管理 —以佛光山教团为例
 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
 藏传佛教显宗修学的建构与作用
 弘法 出家人永恒的使命
 近代中国佛教的兴起与汉传佛教的发言
 了解《嘉兴藏》
 真禅法师僧教育思想与实践探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遍胜利 - 与狗争食[栏目: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
 第二篇 实修 2.3.1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2008纽涅观音斋戒开示摘录(一)[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1739 新华严经论卷 21-25[栏目:08 新华严经论]
 人定胜天——对老祖宗的误会[栏目:陈大惠居士]
 如果有禅相且禅相非常稳定,是否仍要按先觉知呼吸的长短,到微息...[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三十二:严饰超诸天人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四种邪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修行问答--用智慧来化解烦恼[栏目:如瑞法师]
 不可四尽[栏目:看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