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简介 五
 
{返回 唯识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85
唯识简介(净常)
 
5.唯识简介(五)
 
 
  至上期为止,我们已经略释「性识之别」,即性指真如本性,清净光明,灵灵觉觉,常住不动。若本性为妄想、执着所遮,由觉转迷,则谓之识。识,即虚妄分别心,亦即凡夫日用平常之心理活动。此一心理活动(妄心),若约其体相、业用、依缘、界地等之不同,在唯识学上说有八种,谓之「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我震旦唯识宗初祖大唐玄奘大师,着有「八识规矩颂」,特将八识,分为四类言之,即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今即依此次第,简介如下:
 
一、前五识 
 
    依   缘
 
前五识┬眼识─眼根─色尘(指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色)
 
├耳识─耳根─声尘(指风、雷、钟、鼓、可意、不可意等声)
 
├鼻识─鼻根─香尘(指旃檀、沉、麝、葱、蒜、韭、薤等好香、恶香)
 
├舌识─舌根─味尘(指咸、淡、甘、辛、可意、不可意等味)
 
└身识─身根─触尘(指轻、重、涩、滑、冷、暖、硬、软触)
 
 
 
  此处有四点说明:
 
  (一)前五识种类相似,所以总说之。何谓种类相似?先就凡夫有漏杂染位说1前五识同以净色根为所依2前五识同以五尘境为所缘3前五识同以现在境为所缘(以彼不缘过、未名言一切境界故)4前五识皆有间断而不相续。其次就圣人无漏清净位说5前五识在圣位上,亦同时转得「成所作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以此五义之故,前五识合说,而不一一说明。
 
  (二)前五识所依之五根,皆是色根。根者,能生义,增上义。大乘义章:「能生名根」,俱舍光记:「胜用增上,故名为根。」如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耳鼻等根,亦复如是。
 
  (三)前五识所依之五根,虽然都属于色根,但根有净色根与浮尘根之别,不可不辨。净色根者,又名胜义根,乃清净四大所造,肉眼不能见,但有发识之功能。又浮尘根者,亦名扶根尘,乃扶持净色根之尘埃,为吾人肉眼可见者,如:眼珠、耳鼓、鼻腔、舌膜、肌肤,即是浮尘根,只为净色根之所依,但不能发识。例如:盲人虽眼珠具足,却不能见物,可知彼眼之净色根已坏故。
 
  此二种根中,前五识所依,唯是内在之净色根,不是外在之浮尘根。(浮是虚浮不实之意)。古德有「花土钵喻」,即花喻识;泥土喻净色根,泥土可助生花,如净色根能助生识;钵喻浮尘根,钵为泥土所依之器,如浮尘根为净色根所依之处。如下图所示:(见杂志151期第08页上)
 
 
 
    花(识)
 
    土(净色根)
 
    钵(浮尘根)
 
 
 
  (四)前五识所缘之色声等境,所以称为「尘」者,以色声等境,能染污本性故。如:眼识攀缘色尘时,由于贪等烦恼之驱使鼓动,令所落之种子,经第六识之分别,第七识之执着,而传送至第八识中,则第八识所储存者,多是染污、不净之种子。经言:凡夫自无始来,妄念不断。则彼等第八识中所落之不净种子无量无边,若此不净种子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亦不能容受,其违背本性也日渐远矣!
 
  是以圣人设教之旨趣,无非要净化吾人之心思,消弭烦恼之扩张,以回复我本来之面目而已。故老子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显现名利之可贪,可以使人民之心思不被惑乱!)孔子亦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即:人人若能于动作之先,以礼约束之,心思自然渐趋于清净。若依佛法言,则吾人在日用平常中,五根对五境时,常以一句佛号对之。所谓「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此即以净念代替多生之妄念,以正念对治向来之杂念,念之既熟,乃至净念相继,则心自净化,其胜异方便为何如哉!
 

{返回 唯识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简介 六
下一篇:唯识简介 四
 唯识简介 十四
 八识得名(上)
 唯识论善恶
 唯识简介 十六 三量
 唯识论善恶 续(三)
 唯识简介 九
 唯识简介 十
 唯识简介 十五
 心法名义略说
 唯识简介 十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73.死狗的报 A Dead Dogs Reveng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弥陀本愿专修仪规[栏目:仁焕法师]
 坚定的走下去[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一切外境皆为心之显现[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45.安般念的教说因缘[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守戒自杀[栏目:心灵对话]
 九、至诚改过、行善改命[栏目:佛学基本知识]
 都说念佛好,能治病,能消业,我也念了,但是怎么还不好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二节 竺法护[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The Monk W hose Body Stunk[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