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评“平常心是道”
 
{返回 杨佛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1

评“平常心是道”
杨佛兴

《上海佛教》1991年第6期P9《平常心是道》一文,开头一句“禅宗始于"六祖慧能”这句错话竟然连过二关,可见作者和编者之粗心。然而,这句错话影响不大。因为,稍具佛学知识的人就知这句话是错的。

该文危害性最大的是:作者误会、误用禅宗祖师的话而泛言“平常心是道”。冯达庵大阿闍黎修因之时,先通禅宗,进而通达密宗。他对禅宗宗旨和“禅关”境界,有下列精要的开示:“禅宗以直显自心佛性为正旨;但求佛性涌现,不须依旁教义。行者如能凡心顿开、灵光忽耀,即通初关;打成一片,回脱根尘,即过重关;性相交融,运用自在,即透后关。至此时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实证法身境界。

“禅宗本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尽离内外识,乃真一无所得。于无所得中,理致不昧,灵活自如,是名般若波罗蜜。见性工夫至此,则转身入世,随问而答,随境而作,无不妙符实际,巧叶机宜。……”

 行者通过痛下苦功,认真修持,到了确能实证上述境界之时,方堪与谈“平常心是道”!否则,泛谈“平常心是道”,属于倒果为因,对己对人都有害无益!

作者在该文中说:“初期禅宗沿守慧能之说,大都倡导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而到了马祖这里,则心不须明、性何须见、佛勿须成,只守住一个‘平常心’,便触类都是大道、即事皆为真实……”

请问作者:你有什么根据说“到了马祖这里,则心不须明、性何须见、佛

勿须成……”呢?!

《金刚经》云:“若有人能泯一切法,皆入如如妙旨,于是中无实无虚,能泯之念亦不可得,则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行者修证到泯识显智、明体达用,实证上述境界时,可说“触类都是大道,即事皆为真实……”,即“一切法皆是佛法”。否则,属于“着相求菩提”。无有是处,不得混乱!

至于该文说:“僧问长沙景岑禅师‘如何是平常心(是道)?’答:‘要眠即眠,要坐则坐。’”这里应和以上所说的法理联系起来理解,才能说“要眠即眠,要坐则坐”--即“平常心是道”!否则,误解、误用,流弊甚大!难道可说某些凡夫和动物“要眠即眠,要坐则坐”即“平常心是道”吗?

冯达庵大阿闍黎修证随笔云:

“以肉身化度人间有情是‘成所作智’之能事,见诸威仪则如下:

“(1)卧 以大印身定中而睡  

    “(2)坐 竖起脊梁跏趺而坐(或全跏,或半跏)

    “(3)行 挺身直行,泯行动心

    “(4)住 止住不前,无止住心

“其他运用全依圆觉之道,非凡情所能测度。……”

行住坐卧,一般人看来都是平常的事。修证成就之后,对这些平常的事的看法就很不一样。所以,没有修证的人不能以凡情测度圣智,以免“搞错”、“搞乱”!为数不少。建议这些人深思“对于佛法妙旨,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的教诲才好!
 


{返回 杨佛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但愿随着阳光去
下一篇:禅宗的解与行
 但愿随着阳光去
 禅宗的解与行
 《心经》揭谛咒与禅宗三关
 如何参究金刚经妙旨
 略论现代科学与传统佛学
 六祖惠能禅学思想述评
 禅宗精要与修持
 求法与防魔
 杀生拜神者须知
 评“平常心是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