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1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8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1集

  这一集有三经。

  1在杂含35经中,佛陀说:五蕴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则于五蕴所起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如是知已,则于五蕴断欲,身作证具足住;如是知已,则于五蕴厌、离欲、灭、寂、没。

  我们每个人都有此五蕴,只要对此身心如实知,发现无常、无我的真相,就可断除一切烦恼,自觉涅槃。师父讲到:我们修行只是在发现真相。佛陀只是在显发五蕴的本来如此。我们不了解它本来如此,故在幻境中,执为实有,爱染造业。贪欲非实如幻,烦恼非实如幻,一切法不实,还需断吗?缘聚而生,缘散即灭,只是刹那生灭之法,又断掉了什么呢?修行只是发现本来如此,回复本来,还它个本来。当明白了真相,只是一份明白,只是知道,明白了就自然止息了。师父常教导我们:回到当下,如实观照,烦恼自然不起。为什么?不为什么,本来就是这样。法的功效性就是这样。所以,不是对治,不是打仗,只是发现生命本来的功能,发现生命是可以没有贪嗔痴的。

  2杂含33经中,对凡夫外道认为身心中有一个“我”的执着,佛陀教导弟子五蕴无常、苦、无我的真相。如果色是单一、独存的,不应于色生病、苦恼;如果色是不变的,就不能让它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正因为色是多种条件组合的,必然是无常变化的;正因为不知道五蕴是无常变易之法,而且在生而必灭的因果法则下,必然趋向于衰老、疾病、死亡,才会求长生、求永生、求往生,才执着爱染此五蕴,也就必生苦患;因五蕴非我,凡夫念念于五蕴要这样、要那样,爱染、执取,攀缘不停,造作不断。

  所以,于五蕴如实知无常、无我的真相,才能最终离于系着。

  3杂含42经中,佛陀教导弟子,对五蕴每一蕴通过七个方向去观察,对五蕴如实知,就可于此法得漏尽,心解脱慧解脱。

  让我想到:每天吃饭的时候,对不爱吃的菜是不去碰的,对爱吃的,一看到就心生喜乐,很自然多夹几勺。不知道好吃的感受是刹那灭去的变易之法(或者知道一点也还会那么做);不知道爱着美食只能增长未来色身的相续;满足、执取乐的感受,只能增长贪爱,成就爱取有的轮回之果;没有发现自己已被美味所支配;看不到贪爱的过患;也就不能从执着中出离。那就不得不生死轮回了。

  这些于可意触就欢喜纳受,于不可意触排斥拒绝,这样无明的流转不知一天要上演多少回。佛陀的教导真实贴切,就是因为对自身生命不如实知,对如何落入无明而相续不如实知,所以一直深陷贪爱的味着中,不可能出离。其实还是在知见上没有建立,观照上也不得力,八正道只是停在嘴上的理论。对五蕴的证知,真的不是听听而已、泛泛而学就可以的。

  附表:七处善

 

四大及四大所造

六受(眼触生受等)

六想(眼触生想等)

六思(眼触生思等)

六识(眼等六识)

爱喜集

触集

触集

触集

名色集

爱喜灭

触灭

触灭

触灭

名色灭

八圣道

八圣道

八圣道

八圣道

八圣道

色因缘生喜乐

受因缘生喜乐

想因缘生喜乐

思因缘生喜乐

识因缘生喜乐

无常、苦、变易法

无常、苦、变易法

无常、苦、变易法

无常、苦、变易法

无常、苦、变易法

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2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八四)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六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七六)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五二)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一八)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一八)
 佛说阿弥陀经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二五)
 百喻经 88 猕猴把豆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再谈放生(索达吉堪布)[栏目:放生文集]
 西方合论卷之二(袁宏道)[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如何教育孩子从小接触,认识佛法。[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一章 早年与出家[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