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何为四大皆空?(圣辉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0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又由于四种属性是从功能上来意识到它的存在、无形象去认识它,因此佛教称这四种属性为“能造四大”。而由四种属性所表现的有形有质,可以通过视觉去见到的地、水、火、风为“所造四大”。

尽管佛教认为有两种四大,然而“能造四大”仅仅是性能,是不可以肉眼见到的,而“所造四大”有形有质,是可以通过视觉来直接认识的,故一般提四大只是指“所造四大”,即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外而山河国土,内而身体形骸,既不是类如造物主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无因无故而忽然产生出来的,而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四种元素能产生世界,所以称“大”。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可又怎么说“皆空”呢?佛教说世界是四大组成的,而在这个世界上又以我们“人”为主体,因此还是以人为对象来谈这个问题吧。

谁都知道,人的身体乃是物质,不过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除开思想单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

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

试看,死时此身溃烂无存,骨肉归地,湿性归水,暖气归火,呼吸归风,此时身在哪里!因此佛教的经典《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所以说:“四大皆空。”

同时,佛教之所谓“空”并不是说待人死后四大分裂才说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时,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例如身体里的水分只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照晒,就会挥发成汗水,汗水如再蒸发成水蒸气即再也看不见汗水的影子了。故四大不调时,火旺,人体则发烧,水旺,人体则畏寒……。可见四大亦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所以时时在变。而人的细胞每一秒钟都在不停地新陈代谢,按佛教的说法,即每一个人时时都在脱胎换骨。正由于四大只是暂时的聚合,并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所以说:“四大皆空”。

依此类推,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四大暂时聚合生成的,所以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哪有创造万物的“神”,哪有被创造的“万物”呢!所以说“四大皆空”

而佛教所以说“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无我”的教义。

一谈到“我”,人们往往将这个血肉之躯称之为我,而这个血肉之躯又只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暂时的集合体。根据佛教的理解,真正的我并不存在。血肉之躯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结合罢了,而且四大调合,互相转化,每一秒钟都在变化,究竟是前一秒的四大是我呢?还是后一秒的四大是我呢?所以从自称为我的身体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故说“无我”。

摘自《佛教与中国文化》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行脚开示(宗性法师)
下一篇:楞严法会开示录(圣空法师)
 关于随喜功德的开示(智空禅师)
 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
 我们该怎么办?(慈容法师)
 佛陀说法的风格和语言技巧(高铭)
 试析《楞严经》的三种相续(果利)
 略论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常闻)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
 菩提心浅探(释明坤)
 爱为何物(释圣虚)
 论中国佛学的特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995年 如何处理情绪[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栏目:韩镜清教授]
 量子力学(17)[栏目:量子佛学]
 漫说《长阿含》(卷三)~C 四种沙门[栏目:界定法师]
 星月菩提[栏目:林清玄·菩提系列全集]
 不空摩尼供养咒[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九七)[栏目:杂阿含经]
 佛陀告诉你饮酒的若干过失[栏目:卢志丹居士]
 附录B 一个典型状态的识的例子(心王-心所)[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最早的皈依者 The First Converts[栏目:佛陀的福音 The Gospel of Buddh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