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建立正知正见后,就可以历事练心吗?还是先进入空闲处,修习禅定再入世?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4

建立正知正见后,就可以历事练心吗?还是先进入空闲处,也就是安静的地方,修习禅定再入世,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都一样,是真的这样吗?(2010.1沈阳23)

   答:我想这个是属于比较深一点,也就是说你有闻思基础之后,所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是这样,你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摆在优先,你有正知正见之后,你会看情况,因为这个没有一个决定说,怎么样做才比较好。当你有正知正见之后,你要知道,你每天闻法闻思之后,你就要在每天的历缘对境之中做出来,不只是一直在累积观念知见,你听闻了之后,你就要在历缘对境中去实践、去实现。

比如说我们在课程里面会讲到,我们要慈悲善待自己,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我们了解之后就要具体去做啊。那具体去做,你的家庭就是最好的实验的道场啊,你的单位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场啊,所以这时候你真正具足,真正有正知正见之后,你每天就是在修行,也是在历练,在历缘对境里面,你就在活用。如果你学的是活生生的法,你每天就能够在历缘对境中去活用,然后去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越来越好,这就是非常重要的活生生的修行。

有因缘的时候,如果有禅修,有心灵净化的这种成长营的时候,有因缘我们就来参加,参加的时候,这是要让我们进入更多的净化跟更多明觉的开发。就好像说一部汽车,开车到一段期间我们到维修厂去进行保养,那保养之后让车况更好,然后又可以继续再运作。或是说就像一个人,他作、作、作,到一段期间,他做一些充电休息,我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我来参加心灵的禅修成长营,是为了能够开发明觉,为了能够净化心灵,拥有更好的品质,然后又回到滚滚红尘来实验、来历练、来实习、来回馈。

所以不要把修行跟现实生活分开。真正正知正见的正法,修行跟工作、日常生活它是可以结合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因缘,现在就是在历缘对境中练习,我们就把握每个当下,如果有因缘让我们可以好好的再进一步的深入去禅修,我们就好好去净化,放下万缘去充电,那这一种充电禅修绝对不是逃避、不是消极。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我退一步是为了进三步。

所以这方面自己你可以看情况来调整,但要记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算我没有因缘来专修心灵净化的时候,我每天还是一样在修啊,每天一样还是在实验、在历练,所以要学到活生生的法,并不是闻法之后,然后就等待着什么时候才能够禅修,这样我才能够真正用功,那现在只是装填一些观念知见。不要把这个脱节,(要)学到活的法。

每天都在修行,家庭就是道场,单位就是道场,那有因缘,就像说我们这里不是也有很多的企业干部培训,在职进修,当医生的他在第一线来看病,但是一样,有机会就是要再继续充电。

一个企业如果有办干部的培训、干部的成长,这个企业他会不断的一直在成长,而且素质会越来越高。有远见的老板他会培训员工,让员工有充电,你有放下工作然后去充电、去成长的机会。不要以为说你们放下工作,然后你们跑到清净的地方去打坐、去净化心灵,这样没有工作那这样公司会亏损,那是狭窄的见解。政府单位也是一样,如果能够让干部们,让员工们去净化、去充电,能够让他们心灵成长,大家的水平都会不断的提升,素质、水平都会提升,而且越来越祥和,越来越和谐,所以这是我们要学到活生生的法。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看到自己的盲点?
下一篇:为什么两年我这么的精进用功还没有契入圣者之流?
 什么都不和人争,那这样不是很苦吗?社会不是要有竞争才有进步吗?..
 一个人临命终的那一刹那最好不要起嗔恨心,假设我们临命终起了嗔恨心.....
 绕佛跟经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禅思和妄想区别在哪里?
 念力,意念力,就是意根,就是意念的这个力是怎么回事?
 真正归零的表现?
 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灾难?
 “四念处”中所讲的“身、受、心、法”中的“心”是代表什么?
 证初果是深入到四禅八定中的哪一个阶段?
 打坐时入定与出定的过程与方法是怎样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鼠的勾结[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了解一下自己的念头[栏目:超然法师]
 禅宗七经白话解集后记[栏目:观辉居士]
 任运灵觉在诗心——寒山和合思想探究[栏目:荆三隆教授]
 王骧陆居士全集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栏目:王骧陆居士]
 不妄语戒与诚信[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三般若(正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五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扫雪煮茶[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