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问答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4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问答

三三二、喜欢的境界,生贪心是黏着,不喜欢的境界呢?

答:对不喜欢的境界生瞋心,也是黏着。正确的方法是对好与坏的境界不迎不拒,走在中道上。

三三三、什么是正见?

答:修行就是要去如实深观五阴、六根、六界、身心内外都是无常,刹那生灭变异。虽然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是要见法、开悟、证果,进而体证无我、无我所,所要扣住的核心。

三三四、怎样去体悟深奥的空?

答:必须透过现象界。唯有了知现象界的无常、缘起,才能去体悟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三三五、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你所能活的、你所能掌握的,就只是当下这一点。因为空间是弯曲的、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宇宙的边就在你的背后。所以,苦的边就在眼前,净土、极乐世界就在当下。

三三六、宇宙本体的空与空性、性空有何区别?

答:宇宙本体的空:

1.法界的存在,实相的存在,如空间。

2.空中有能源,空中能生妙有。

空性:没有自主性,无常刹那生灭变异。空性是对现象界的一种描述和形容。

性空:缘起的现象界,没有实性。

缘起性空: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增补:

247、为什么要用心灵去领悟《阿含经》的深意呢?(42页)

答:《阿含经》的深义,都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理实相的,你必须要用心灵去领悟、去体会、去消化,不是用头脑去思维、想象,更不是用嘴巴讲。真正心领神会是言语道断的。

248、试说明空与空性的深义?(44页)

答:所谓“性空”、“空性”都是人类那些开悟者、解脱者、智慧者、对万事万物深入去观察之后,发现的一个揭示万事万物演变的法则和它的特性的一个描述。告诉我们现象界所有存在的这些,它的特性就是空无自性,没有自主性,不是我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不会恒常固定不变,一直在无常刹那生灭变异……

但是“空”它是一个法界的存在,它是一个实相的存在。所谓实相,不要落入有形有相,一个固定的实相,而是说它是实际的一个存在。讲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整个宇宙空间,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就是这个“空”。包括你现在所在,你眼前周边的空间,都叫“空”。因此“空”是一个实际的存在,也就是法界实际的一个存在。因为有“空”,才会产生“缘起有”,然而现象界的缘起有,你实际去观察之后,又发现它们的存在都是没有自性,都是无常,都是刹那生灭变异的。

249、佛陀为什么不希望成为天文学家一直去探究呢?(46页)

答:佛陀对宇宙天文这些也都有去求真求证,发现到后来就是无边无际,而且佛陀发现到这些奥妙,他不希望大家成为天文学家,只是一直在探究,然而却没有回来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烦恼与苦,那你何时才能够修行、解脱、成就呢?你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时光,投注到无限的宇宙天文探求上,到最后不是增加很多的知识,就是你会发疯,因为你不会臣服的,然后又发现很多的天文知识的演变,不是你能够想象的。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章 持戒 问答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
 2010年10月灵泉寺三坛大戒开示--毗尼日用切要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海」学佛心历路程简介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序言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四)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三章 正见为首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章 持戒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一章 四食 问答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10
 「根、尘」对触的当下…如何清楚了知、不碍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弃错误成见[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人际关系的离合[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