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68

第三章 唯识相

就二十四行颂中, 初一行半, 略辩唯识相, 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

注 释

就二十四行颂中:再就最初的二十四行颂中所说。

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初一行半,即最初的六句话。

略辩唯识相:大略辩明唯识之相。这唯识相即是:依于三能变之识异熟识、思量识、了别境识,而有假名之我与法,再由此假名之我、法,而有种种相转生。

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前面一行半,是简要地提出唯识相的大纲,接下来的二十二行半,为广说,亦即详细发挥唯识相的要旨。此要旨如细说则为:第一能变阿赖耶识,亦即异熟识,第二能变末那识,亦即思量识,及第三能变前六识,亦即了别境识等三能变识之相,以及其各自之相应心所,凡此心心所法皆是能变;而其所变则为:我、法、种种能分别与所分别、生死相续、三性、三无性,凡此皆是唯识所变现者。

义 贯

就最初之二十四行颂中而论,起初之一行半系大略辩明唯识之相,其次之二十二行半,方才广辩广分别唯识之能变、所变相。

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

法?举颂以答,颂曰:

论颂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注 释

谓外问言:外,外人,即非本宗、本教、或非大乘之人。

若唯有识:若如你所言,一切唯有识,一切法皆是识之所变现,而无实外境。

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有我法,有字双贯我、法,意即有我及有法。我,即我相,谓有情及命根或寿命相。盖世间人皆以我相有情身心相及寿命相为实有。圣教亦说有预流、一往来等圣者之我相以有我相,故能入流,以有我相,故能于天上人间一往来,受其最后生死之身;可见我相,即使于圣教出世间道,也是有的,故可见我相于世间、出世间都是有的。以上是外人对唯识无我的质疑。

法,指法相。法相有世间人及外道所说的法相,如胜论外道之六句义实、德、业、同、异、和合──实为主谛,为一切法之实体;德为依谛,是法之属性;业为作谛,法之运作。同、异、和合三者为前三谛相互间之关系。数论外道之二十五谛神我、自性、觉、我慢、五大、五唯、五知根、五作根等、乃至中土之三魂七魄、以及阴阳五行等,皆是外道所立之法相。圣教中之法相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如是等法相皆是有;若法相非有,则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何得而有?何得而安立?这是外人对一切唯有识,无外法相之质疑。

举颂以答:论主为回应此二质疑,而以偈颂来回答。

由假说我法:假说,这是回应外人说有二字之疑。外人之意为:若如你所说实在没有我、法,则不应说有种种我相及法相;现在既然世间、出世间都说有种种我相及法相,则我相与法相应皆是有。论主答

云:此说只是假说,因为那些有是假有,因此陈述彼等假有之说,即为假说。假者,暂时、权且安立也;非实在、实际、有实体也。又,假说,即是假名。此外,于西洋科学、哲学上,亦有使用假说supposition,作为立论之主旨,以为求证起始之基。再者,圣教之所谓假说,实是由于诸法系假有;以诸法假有,故圣人以悲智力,随顺世间假相,而施设假名以立教,摄化度脱众生之泥于三有者。故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知性相二宗所说实乃相通。

有种种相转:转,生起,随缘施设种种相,此种种相即种种我相、种种法相。我,是主宰义。而种种我相又有凡与圣之别。凡夫自觉而分别之种种我相,为有情之众同分与命根,此凡夫之我相通于六凡。至于圣者之种种我相包含初破惑之预流、一往来、不还、及阿罗汉等,亦即包括四双八辈,都是圣者的种种我相。种种法相,亦分为世间及出世间两种。法之意为轨范、任持。世间之法相包括凡夫与外道之种种论说,如胜论外道之六句义、数论外道之二十五冥谛、儒家与道家之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等,详如前之总序中所说。而内教之法相如蕴、处、界等,亦如前说。施设即是假立之义。随缘施设,义即:随其有主宰之缘,而假立之为我;随其有轨持之缘,而假立之为法。

彼依识所变:彼,即种种我相及种种法相。依识所变,这些种种我、法之相,皆是依于诸识之所变现;亦即识是其变现之所依。所变,这些相都是所变,而识即为能变。这些相既是依识所变,即如幻化,犹如魔术,并非实有;这是答外人之问为何说有我法,及破其执我、法为实有。若我相及法相为识之所变现,则我相法相本身并无实体,如虚空华。

此能变唯三:唯三,只有三种。此意谓:虽然识所变的我相与法相有无量种,但能变的识却只有三种。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异熟即第八识,思量即第七识,了别境识即前六识。异熟,旧译为果报,故第八识又称为异熟识或果报识,因为第八识为一切过去因果之总报主故。依于过去之善恶因果,而得果报之总称,称为异熟,因为果异于因而成熟,故称异熟。如植物由种子成长、成熟而为果实,但种子与果实两者的性质与相状皆大不相同;同样的,依成唯识论卷二,众生善恶之因,变为果时,其果之性质亦大异于因之性质,因为因有善、恶性,而果则是非属善恶之无记性。又,据成唯识论卷三,异熟有三义:

一、异时而熟──谓因与果必不同时,通常是隔世而熟。

二、变异而熟──谓果为因之所变异而熟。

三、异类而熟──谓果与因之性质不同类。

以上为解释异熟识第八识。

思量,即第七识,因为第七识之性能为恒审思量。恒为恒常无间。审为执我。思量即第七识念念思量我故。所以称为思量识,或我执中心。

了别境识,谓前六识缘于五尘境,而生了别,故称为了别境识。

义 贯

谓有外人问言:若如你所说一切法唯有识,云何世间人及诸圣教中皆说有我及有法?于是论主﹁举颂以答其问:颂曰:由世间及圣教以假名而说之我与法,因此有种种我与法之相转生。然彼种种我相与种种法相,皆是依识之所变现者;此能变之识唯有三种,谓第八异熟识、第七思量识、及了别诸境之前六识。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一节 第一能变阿赖耶识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二章 译主引文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五)
 观所缘缘论义贯 附:唯识学与百法概要 第四节 结论
 观所缘缘论义贯 观所缘缘论 陈那菩萨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附录三 楞伽经历代注疏十八种
 观所缘缘论义贯 目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庆祝香港佛教正觉莲社创立四十周年[栏目:真禅法师]
 抉择现空双运,对我们最关键的指导在哪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脾气暴发 怒打祖师 Once His Temper Flares, in His Rage, He ..[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试论归依体的获得、破失及守护[栏目:优婆塞戒]
 印光大师示寂记[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圣者言教 第八课(一)真正生起菩提心需要长时间串习修行[栏目:圣者言教]
 尼泊尔的女士[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印祖故事 17、乞儿骗钱不念佛,慨叹众生业障深[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十一)对初学者的叮嘱[栏目:圣者言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三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