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三章 三法印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6

第十三章  三法印           

              
   一                  杂  九(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法义分享】

◎无常、无我是实相、是真理,遍身、心、内、外一切都是无常、无我。众生若对无常、无我不能如实深观就会背道而驰,就会与大自然的运行法则相抗争,「苦」于是产生。

   二                 杂  一一(一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法义分享】

◎请参考第八章第二五节、及第十章第七节,有助于了解五蕴的形成过程、以及四大的无常。由无常的元素材料所组合而成的成品(五阴)怎会常恒不变异呢?

◎不明实相,一抗拒无常,苦就产生。能如实正观宇宙人生的实相、法则,就会厌离往昔愚痴的抓取与贪爱。不抓取、不贪爱、不叫流水逆流而上以符合己意、不与无常法则抗争,「苦」就消失而解脱自在。

   三                杂  三九(二六二)

  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法义分享】

◎「无常、苦、无我」这是处在苦海中的三法印。这是此岸众生通用的法则。

◎「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宇宙人生的实相、是永恒存在的真理。这是究竟解脱者所契入的实相世界、亦称彼岸的世界。

◎很多修行人、很多学佛者,虽然知道无常,也很会宣说无常,但内心深处却是很怕无常。虽很会宣说无我,但内心深处却很怕无我。虽很会谈「空」,但内心深处却很怕空。主要都是深层的「自我、我慢」在作祟。那个「自我」抓得很紧,很怕无我、很怕消失。

   四                 杂  七一(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法义分享】

◎本经探讨圣法印、见清净、空三昧、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这是比较深层的法义与修证。

◎佛教界却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常把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空三昧、空无边处定与宇宙本体的「空」混为一谈。必须深入剖析、分开,才有可能体证到「空」是什幺。

◎「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本段所讲的空是指见到「空性」,也就是见到法。见法、见到空性的人断三结就是初果须陀洹。但还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能观察到色相断……法相断,是名「无相」,但犹未离慢。再深入观察到贪、瞋、痴相断,是名「无所有」,但犹未离慢、知见清净。这是「法空」,但「我」仍未空。也就是深层的自我、我慢仍紧抓不放。这是三果圣者,但五上分结仍未断。

◎再深入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从若见、若闻……若识而生。也就是「我」是从六根与六尘接触后,从见、闻……的觉受中意识到「我」的存在。

◎六根、六尘都是无常生灭,根、尘触所生的「识」怎会常恒不变异呢?由此去深入体悟无常与无我,对于断除我慢有很大益助。

◎实修上要断五上分结的「我慢与无明」没那幺容易。一把剑再怎幺锐利,剑本身没办法自我砍断的。自我没办法砍断自我。这部份比较深,到第三一章「最后的五大关卡」再续论。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三章 三法印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二章 受相应
 禅修开示 体悟法界实相
 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二)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二)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五)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七章 修习禅定(四禅八定)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八章 止观双运开智慧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 目录
 如何才能体证到「无我」?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五上分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六章 善用七觉支 问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二、破声常声显论[栏目:韩镜清教授]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16课[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宏演法师]
 63 佛像与大磬[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华严法界缘起思想在大乘解脱论中的真诠(胡春业)[栏目:华严文集]
 转弯与直行[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2[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请问要如何才能修得如同师父一般面如明月、一般光亮、圆满、红润?[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戒律的精神与特色(净因法师)[栏目:戒律学研究]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坚钰)[栏目:其它法师]
 朝山的意义(如本)[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