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缘果报
 
{返回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79

因缘果报

你们算是有了佛法的基础,现在,我要从实修的角度让你们了解“因”、“缘”、“果”、“报”。

所谓的“因”,就是你们内心的念;而身体和外界的种种事物能让你完成此念便是“缘”,内心的念配合上所完成的事情便是“果”,完成的好、坏层度便是“报”。

因此,当你友好的“念”,再配上“缘”,那你便会有好的“果报”,同样的,当你有坏的“念”,再配上“缘”,那你便会有坏的“果报。

也许你会说,你是动念,但三业并不去造作,那不是没有“缘”和“果报“了吗?但是,你不要忘记,你这次能掌握住不去做,并不是你永远都能如此。所以,你们应该知道的是,修行不能限于身、口的掌握,而且是连所动的每一个念都应该了如指掌。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一个真正修行人他所畏惧的应该是“因”,对于“果”,他须要给予“接受”,在“接受”的同时,他并不须要去感到害怕,因为“果”的成熟有一定的“因”与“缘”,而所成的“果”已是事实,他所怪的,就是过去的“因”与“缘”,但是,这已经过去,是已成为的事实,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学会去“接受”。

但是,如果说心中具备了造恶的种子,那他便会有很多恶念,而这就是“因”,有了“因”的存在,再加上“缘”的配合,那他便会招到恶果报,所以说,修行人畏惧的是心中的种子,是他所起的每一个恶念,因为恶念的存在,便会有令自己去造恶的可能,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当你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时,你要做的就是“接受”是不是说就要“接受”问题就能解决呢?不是的,而是在“接受”了之后,你才会设法却解决问题,要不然,单靠埋怨,问题还是问题,这就是佛门常说的“随缘消旧业,莫再种新秧”。

 


{返回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下、出离
下一篇:明心见性
 礼佛忏悔的功德
 狗的福报
 怕什么?
 内外分明
 教育
 客尘烦恼
 知妄止妄
 不来不去
 定力
 痛苦的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圣严法师的信念(荻港)[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噶当教言讲记(六)[栏目:噶当教言讲记]
 杂阿含经卷第八(一九○)[栏目:杂阿含经]
 《十牛图》与《牧牛图颂》中的“修心”比较[栏目:佛教心理学]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二九)[栏目:杂阿含经]
 各个自有正法眼藏[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三生石”给人的启迪[栏目:邹相美文]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心三观的求赎义[栏目:吴汝钧教授]
 二〇〇四年行脚前的开示[栏目:妙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