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使呼吸更精细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19

使呼吸更精细

1956年8月3日

        我们坐禅时,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呼吸[气] 的层次。体内的呼吸[气]有三个层次: 普通、精细、深度。
        一、普通呼吸[气]是我们吸入体内的呼吸。它有两类: (1) 一类混合着不纯或者说被污染了的空气: 它在进入肺部后并不完全排出。杂质积淀在体内。当这些杂质与心脏里的血液混合时,导致该血液有害身体、引起病症。不过这些病症不需要药物治疗。我们如果以呼吸[气] 治疗,它们会消失。(2) 另一类普通呼吸[气]是有益的——它混合着纯净的空气。当它在心脏里与血液混合时,对身体有益。
        二、精细呼吸[气]温和、柔软。它是由出入息派生而来、渗透于血液与经络之间的那股细微的呼吸感[气感]。正是这种呼吸赋予我们遍布全身的觉受。
        三、深度呼吸[气]比精细呼吸层次更深。它清凉、宽广、空性、色白。
        传布着滋养身体的那种精细呼吸[[气],是一个重要的呼吸层次,可以利用它作为我们观察呼吸所有三层次的基点。当这团精细的气传遍身体的每个部位时,身将会有轻质、空性、安静之感——不过我们仍保持念住与警觉。心稳定,身感也稳定。这种情形下,我们就会有连续的念住与警觉。这时将会有一团明亮的光,出现在气感之中。我们虽然闭着眼,却好似睁着。我们会感到体内的气有一团白光,好似一盏汽化灯的灯头,浸沐在光亮之中。这就是深度呼吸。心安详、寂止; 身安详、寂止。
        这时候的心,可说是在正定之中,从那里可以引生解脱洞见。解脱洞见能斩断一切关涉过去未来的概念。换句话说,心满足于守着这团宽旷空性的深度呼吸[气]。只要心还没有穿透到这个呼吸层次,那么它还没有摆脱五盖。它不升起明辨; 它没有真正的觉知。不过,当来自寂止的觉知获得功能时,就升起力量与光明。心与气俱都明亮。当呼吸[气]各层次同等强大时,深度呼吸[气]就会明显起来: 安静、平滑; 无波;不动、性韧。这时候的气不受出入息的影响。身安静、无痛受。它轻质、饱和、充沛,就像汽化灯里的灯头: 无须充气、无声无息,里面的空气仿佛静止了,然而灯光耀眼。只要有[汽化] 煤油,灯就会大放光明。
        身安静,没有上下高低之感。当气如此平滑、平稳时,它使身有轻质、空性、安静感。这叫做身轻安[kāya-passaddhi] 。与这安静之身在一起的心,叫做心轻安[citta- passaddhi]。心与这个寂止在一处时,就明亮起来。这个光明来自心的牢固入定。心牢固入定时,引生洞见。
        见升起时,我们能够觉知由出入息引生的名色[25]层次。
        们觉知普通呼吸、精细呼吸、深度呼吸。这三个呼吸层次我们都能够保持密切的注意。觉知达到这个程度时,才可以说我们已知解呼吸,或者说已知解『色』[体感] 。接下来,我们观察这些事件如何影响心,这叫做知解『名』[心理动作] 。们一旦知解名色,就会懂得: 『这是真觉知。这是真觉知的知解之道。』只要我们还不能使心这样做,我们不可能知解。不能知解,就是avijjā: 无明。
        无无明等于暗昧。普通呼吸暗昧,精细呼吸暗昧,深度呼吸暗昧。这种暗昧怎样伤害身心,我们不知道: 于是更暗昧。无明。无明好比用焦油点汽灯,无明有焦油的一切缺点。给他人只带来麻烦,也就是暗昧,同时又败坏我们自己的心意。好比焦油点火,只会冒黑烟。越烧烟越黑——我们还以为自家黑烟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实际上它就是无明,这是对无明的无明。因此无明越来越深重,直到我们身上盖着厚厚的黑灰。
        这种黑灰正是有害的污染。火冒黑烟时,光不良、火不良、烟不良。不良黑烟正是无明的特性,既然不良,升起的知见不良,果报也不良。这些都是造苦的事物。这就是无明之害。
        无明导致的伤害,好比薪火,不但催汗,而且那个火像烈日一样又红又猛。朝哪里聚焦,那里就着火。烧久了,地上盖满了黑灰,生火的人也全身脏污。脸黑手黑衣黑,不过他以为这层黑属于自己,因此也不嫌。好比自己身上的脓疮,再脏再臭,自己摸着不嫌。可要是看见同样的脓疮长在别人身上,他会厌恶得不愿看,甚至都不愿走近跟前。
        心受无明蒙蔽的人,正好比那个满身烂疮、却不知难堪自厌的人。又好比我们看见自家灶墙上的黑灰: 看着毫不觉得丑陋、厌恶、难堪。但要是在别家厨房里看见它,我们就想跑。
        无明杀死人。无明是陷阱。不过普通陷阱只抓些笨兽,聪明的一般不会给抓着。如果我们愚蠢,无明会把我们抓去吃了。在无明的掌控下生活,也就是说,不熟悉体内这三种呼吸层次,我们必然得伤害果。不过,了解呼吸,就等于有正念。我们将会懂得自己行为[业] 的因与果。了解这一点,就等于保持念住与警觉。我们的身与业,会对我们明白地显示出来,好比一盏自明灯。它的明亮从哪里来? 来自煤油的能量。深度呼吸也一样,它在体内静静的,像一盏大放光明的汽化灯: 静得好像内部没有泵入空气。
        这就是身轻安。至于心,它好比水晶,四面透明;又好比灯光,利益众生。这就是所谓的 pabhassaram idaṃ cittaṃ: 『此心明净』[26]。当我们能够如此保持心的纯净时,它就会获得进一步观察更深层次的功力——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觉知。我们必须使心力比这更强: 那就是毗婆奢那,明察的洞见。
        毗婆奢那升起时,就好比把煤油直接浇到汽灯的灯头上: 火焰顷刻燃升;光明一闪而起。标记体感[色] 的概念将会消失; 标记心理活动[名]的概念也会消失。对事物的一切标记与命名的动作将在刹那间消失。色照样还在,名照样还在,但抓住它们的标记已被切断,好比电报线路已被切断: 发报机在、接受机在、电线也在,却不通了——因为电流不再流动。想发电报的人尽管去试,但一切静悄悄的。心也一样: 当我们切断标记与概念时,无论任何人对我们讲什么,心静悄悄的。
        这就是毗婆奢那: 一种超越无明的影响、远离执取粘着的觉知。心上升到出世,从这个世间解脱。它住在一个高于普通世界的『世界』,高于人界、天界、梵天界。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证得无上正自觉醒之智时,有一股震动穿越全宇宙,从最低等的地狱,经过人界,上达梵天诸界。为什么? 因为他的心力已经圆满成就,得以一路直上,超越了梵天界。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自己现在正在作的普通呼吸,它升起的利与害两相参杂。精细的呼吸[气]滋养着血管与经络。深度呼吸调节着全身气感,使得气自养自足。地元素、火元素、水元素,各各趋向自养自足。等到四元素全部自养自足时,它们就会趋向平等协调,于是体内不再有动荡。心自养自足,身自养自足,我们可以不必操心了,好比我们把孩子养大了。身与心成熟独立,各行其事。
        这就叫做『各自证知』 [paccattaṃ]: 我们亲自看见,自己负责。『此时即现』[sandiṭṭhiko]: 我们自己所见明晰。『无时相』[akāliko]: 任何时候一观想呼吸[气]的三个层次,我们立即获得舒适与自在。用法律术语来讲,是已经成年。我们不再是未成年者,现在可以依法全权接管父母家业了。用戒律术语来讲,是不需要跟着戒师了,因为我们已经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用佛法术语来讲,我们不再必须依赖导师或文本了。
        我方才一直在这里讲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怎样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熟悉呼吸[气]的三个层次。我们应当照料呼吸,直到获得领悟。如果我们随时对这三类呼吸保持观察力,就会得到果报——也就是身与心的自在——好比厂主一直管着员工,下属不会有机会推卸责任,该做什么就得认真去做。果报是,我们的工作必然能够或者快速完成、或者持续进步。

--------------------------------------------------------------------------------

[25] 此处『色』[ rūpa] 依英文直译为体感[physical sensations];『名』[ nāma] 直译为心理动作[mental acts] 。『色』指身体对内在觉知的直接呈现形式,其不可再分者为四元素。观色,即是对四元素的分辨觉知。『名』指心理或精神活动,为五蕴之后四蕴的统称。由出入息升起之色,指由呼吸[气] 造作的体感。由出入息升起之名,指不同形式的呼吸所促生的善巧或不善巧心态。觉知出入息升起之名,指懂得以气息影响心,藉调息把心引入善巧心态。以上为英译者对笔者解说的概要。此处的体感[sensations] 殊异于五蕴之受蕴[feelings] ,后者指身与心的痛、乐、不痛不乐之受。
[26] 见增支部1.51- 52 《明净经》[ Pabhassara Sutta]: 『比丘们,此心明净,为客尘染。未受教的凡夫,未如实明辨,故此—— 我告诉你们,未受教的凡夫—— 无修其心。』『比丘们,此心明净,离客尘染。圣者的受教弟子,如实明辨,故此—— 我告诉你们,圣者的受教弟子—— 有修其心。』 


{返回 阿姜李·达摩达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直路
下一篇: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放开的艺术
 灭苦手册 第三篇 佛教之道
 从少做起 上岸
 解脱的技能 放开
 解脱的技能 目录 前言 引言
 从少做起 佛像
 解脱的技能 觉醒之翼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尊者阿姜李简传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从少做起 做东道主
 解脱的技能 为什么要禅修?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零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密宗法义精要 三、观六道众生的痛苦 1、地狱[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谈佛教的“法身说”[栏目:吴立民居士]
 四无量心之11:「舍」的真义[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超越死亡·第四章、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归之二[栏目:达照法师]
 佛遗教经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一贯道的道亲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在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栏目:真禅法师]
 念佛四十八法 31) 镜中持名 Recitation in the Nature of the Se..[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念佛的意义[栏目:张慈田文集]
 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