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重晚晴
 
{返回 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1

人间重晚晴

  写下标题的瞬间,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是在感伤别人,还是担忧自己。前天,想到自己很快就到“奔四”,那刻心情有点莫明。岁月不觉流淌过去,带走我们的青春,面对无常的法则,我们必须接纳。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死,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老与死往往联系在一起。传说中彭祖寿命八百,可是依旧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
  一方面,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衰老。可是,许多人还在幻想着用着各种方法延缓这天的到来。于是,想出了诸如美容、服药、等种种方法。
  人,总爱把自己最美丽的那一面展现在外在世界,展现给别人。据说有些老人,特别爱回忆往事,经常把自己年轻时的照片翻出来左看右看,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
  那种来日不长的窘迫与对来生归宿的迷茫,对多数老人的内心冲击力是巨大的。在俗的时候,住在一个居民小区里,楼下不远处有个小庙。寺院里的长老特意在庙旁修建了一个带有长廊的亭子,提供给住在小区内的老人休息。可是,你观察那些坐在亭子内的老人,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无奈,难得发现多少生命的活力。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行人,目光呆滞。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每次,在唢呐中凄惨的声音传来之后,你会发现亭子里又少了一个老人。
  还记得亭子里有副对联,作者是个老居士。上联——“清凉地常来坐坐,”下联——“太平时早去修修。”寺院的一翻苦心,都溶入了上面14个字。
  古人说“英雄到老皆归佛,”想来不是没有道理。饱尝了人生太多的酸甜苦辣,经历了无数世间恩爱情仇。此时,比起年轻人更加能够对佛陀的教法产生共鸣与信仰。或许,这也是佛教徒中,年龄偏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的俗家父亲曾说过佛教就是老太教,至少占有百分八十。我没做过统计,想来差距也不会太大。在这些老年优婆夷的眼中,佛就是他们的依靠,她们可以省吃俭用,把儿孙供养的钱积攒起来,然后再送到寺院里做功德。她们可以不要任何报酬,发心为道场做义工。无论在丛林,还是在小庵,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老人。
  僧团承担着领众修学的责任,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这批护持三宝的老人,自然有责任指导他们圆满的走向终点,完成生命的升华。在家人以财物供养三宝,出家人则用法与他们结缘,良性的互动,有利于僧俗关系的净化。
  基督教包揽了教徒的生与死,佛法关注生死,提倡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不排斥外缘的增上功能,为那些形将迟暮的老人提供心灵上的慰籍。
  记得去年看望患病住院的宗舜法师时,恰巧云海法师也在场,他们特别强调尽管向年轻人介绍佛教很迫切,可千万别忘记那些为了佛教付出了许多的老人。
  是的,佛门重视报恩,檀越之恩自然无法忘记。一粥一饭,一木一椽。施主脂膏,众生血汗。如果,忘记了这些,意味着背叛自己的信仰。
  八月的一个傍晚,法师找到我,给我安排一件任务。组织老年信徒每月一天念佛,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临终关怀机制。希望由于我们的努力,可以给老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将他们带到洁净的故乡。
  秋天,本该是收获的日子。而我,却刚刚播下了种子,期待着花开的季节。


{返回 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人与商人
下一篇:难舍难分
 当爱已经结束
 生死一念间
 佛七留痕
 七十二峰山房
 假和尚说假话
 皈依三宝
 人间重晚晴
 二十年的苦痛
 客堂里的故事
 芬陀利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是学会生活[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Going for Refuge & Taking the Precepts[栏目:Bodhi Bhikkhu]
 想请法师到我们那里去讲经,不知需要哪些手续?[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他人为重即菩萨[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第七(王子成)[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初见上师的那个十月[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佛法之尊贵(慧日寺纳凉夜话)[栏目:传喜法师]
 般若卷第七 95.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佛学与科学的交会[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12-生灭法的解释[栏目:法义精华]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