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往生论注讲记(三)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01

往生论注讲记(三)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接着解释真实功德相。所谓的功德有两种,一种是从有漏心出生,不顺法性,也就是凡夫人天为主所造的各种善业,以及善业所感的人天果报,不论因还是果,都是颠倒的、虚伪的,因此称为“不实功德”。

这里“真实功德相”是指阿弥陀佛的功德或极乐净土的功德。真实是相对不真实而言。先说不真实。“不顺法性”就是不顺于诸法无我的空性。凡夫行善,求的是自己的利乐,这样随我见而转,发起造作,就是从有漏心而生。“颠倒”是不顺法性,无我执著有我,无我所执为有我所等等。“虚伪”就是得不到任何实义。也就是所现的果报纯一是苦性,如果得到的是人天的欲乐或者定乐,这是坏苦性,终归坏灭,转入苦苦;而得到不苦不乐的舍受,也是行苦性,终究在遇缘时引发苦苦、坏苦。三界实际无真实安乐可得,因此是虚伪。


【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

这里的菩萨是指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菩萨。“智慧”就是照见真如实相的智慧,实相是第一义空,空有不二的空。“清净业”简别于有漏业,由于是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而起庄严佛事,所以是清净业。比如布施时,不见有能施的我、所施的物和布施的作业,这样三轮体空而行持,就是清净业。也就是《金刚经》说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行一切善法,不著有,不住空,是为“清净”。“起庄严佛事”就是勇猛精进地以自心的万德来庄严所建的佛土。

“依法性入清净相”,就是庄严佛土时,依于法性而显现国土的清净相。

这里要知道,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显现是由阿赖耶中含藏的器世界习气在成熟时似现的器世界相,这不是外在有什么独立的器世界,而只是像梦中显现的山河大地等一样。像这样有器世界的现相,并且对它有耽著期间,就不显现清净刹土而只现三界秽土。那么,怎么入于清净相呢?要点是“依法性”。也就是,首先知道现前净土的障碍是有器世界显现的相,认为这是有独立的自相,并生起耽著。因此要消除器世界的相以及对它的耽著,由心安住于无相真如,就能成就具足无量庄严的净土。这在弥勒菩萨的《辨法法性论》里说:“共器界识真如性转依。”(就是好像是共同显现的器世界相分真如性转依。)这里说的法性是指远离一切能所二取虚妄相的真如。在证入真如之后,开始转依现前净土的清净相,或者说开始从法身理体中显现净土的清净相,这叫做“依法性入清净相”。

这样由法身理体流现的国土功德庄严,不颠倒、不虚伪,因此叫做“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智度论》说:“佛法有二谛,一者世俗,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说有众生。为第一义谛故,说众生无所有。”所以“二谛”就是指空有。“有”指一切清净和不清净的现相,“空”是现相当体空无自性。这样的空、有本来不二。空,是即有之空。有,是即空之有。比如,正现的水月当体是空性,并不是水月的相之外有空;正空的同时有水月的相,并不是在空外有水月,所以水月的空和现并不是两个。万法上的现和空都是这样。

“依法性”就是通达万法无自性。“顺二谛”,《维摩诘经》里有一颂是很好的表达:“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还有《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开示成就佛刹的一偈:“了诸法如幻,佛国犹梦响,恒发誓庄严,当成微妙土。(唐译)”像这样了达诸法如同梦幻、谷响,虽了知没有众生、没有国土,仍然摄取净土、教化众生;虽有种种妙相,即相离相。像这样,不住有、不著空,就是顺于二谛。这个“顺于二谛”就是远离空、有二边,契合中道的意思。总之,为什么说净土所成就的功德不颠倒呢?因为这是依法性、顺二谛的缘故。

接下来解释:为什么极乐净土的功德是不虚伪?原因是极乐净土能摄持众生的心入于毕竟清净。极乐净土种种的清净功德,都能摄持众生的心入于清净,最终寂灭由人、法二执所起的一切客尘垢染,证入平等无为法身。所以极乐净土赐予众生的是真实之利,因此是“不虚伪”。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者。持,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偈,言五言句数。愿,名欲乐往生。说,谓说诸偈论。总而言之,说所愿生偈,总持佛经,与佛教相应。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接着解释“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持”是摄持法义,不使散落、丢失。“总”是以精简的文字归摄众多义理。“偈”是五字一句的偈子。“愿”是希求往生。“说”是演说偈文和长行论文。

总的来说,论主说愿生偈是以精简的文字总摄净土诸经要义,与佛经相应。“相应”的意思,是像盒子和盖子相称,盒子有多大,盖子也多大,正好符合,就是相称。意思是,本论摄持的义理与佛经相合。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当目。】

这以下二十二颂属于第四门——观察门。这一门分为两类:第一、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第二、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也就是观察西方净土器情两种庄严成就。从本句以下到“愿生彼阿弥陀佛国”之间,是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这又分十七种差别,在讲相应的论文时会标出科目。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这两句是说器世间十七种庄严中的第一种,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这里说的“清净”是极乐净土器世间功德的总相。后面量功德、性功德、形相功德等十六种是清净的差别相。总相是十六种别相的共相,十六种别相是总相的差别。也就是说,极乐净土器世间的种种功德相,共同以“清净”为相;“清净”二字展开,就是十六种所摄的种种清净相。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为什么发愿成就国土的清净功德呢?原因是以慧眼普见三界唯一是虚伪相、轮转相、无穷相,如屈伸虫般循环不已,像蚕一样作茧自缚,当时生起大悲愍心:可怜的众生!长劫被系缚在颠倒不净的三界中。由此立誓要把众生安置在不虚伪处、不轮转处、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以此缘故,兴起国土的清净功德。

以上从“见三界”到“如蚕茧自缚”,是以智慧见三界纯一苦相。“哀哉”以下一句是菩萨见苦生悲。“欲置”以下一句是由悲发愿,欲安置众生于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是结成发起国土“清净”功德。

这里说的“虚伪相”,《辨法法性论》中说:“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就像迷梦中的现相,实际没有,唯一以迷乱力而现,三界的器情万相都是本无而现,正现时也了不可得,这就是虚伪的意思。

再说“轮转相”,如同水车的轮子上下轮转,众生被烦恼和业的力量驱使,在三界不停地上下转生,没有一刹那的安稳寂静,这就是轮转苦相。

“无穷相”就是生死流转无休无止的苦相。“无穷”源于因果相生,循环不断。譬如从种子生果,果中又含有种子,种子又生果,像这样,众生以我执起惑造业,感召三界蕴身。受报时,又以我执起惑造业,取后面的三界蕴身,导致流转无穷。《宝鬘论》说:“乃至有蕴执,于彼起我执,有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总之,没有引生无我空慧之间,惑业苦就会循环不断,造成无穷的流转。

“蚇蠖循环”:蚇蠖是一种虫子,行走时先弯曲身体,再伸直前进一步;再弯曲,再进一步。“弯曲后伸进,伸进后又弯曲”表示循环。循环,就是循着圆环转一周,又回到原点,和“轮回”是一个意思。“轮回”就是像水车的轮子转到高处后,又跌回低处,又往上转,又跌回,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三界中的苦乐、祸福,都是循环之相。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在没有见到实相之前,众生的心始终在善恶、苦乐两极中来回打转。享受时放纵造业,福尽堕入苦趣。受苦时希求离苦,又回心向善。等以善业力升到善趣后,又忘乎所以,福一尽又堕回恶趣。这样高下变易,苦乐转换,就是循环。

以佛教的观念,世间的一切是循环的相,这和现代人直线式的看法不同。现代人认为世间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当然这只是愚痴的想法。

“蚕茧自缚”,就是蚕从自己口中吐出的丝,一圈一圈地缠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困在茧中。“从口中吐丝系缚自己”,比喻众生从心中吐出一丝丝的烦恼和业,这每一丝都是三界受生的因。可怜众生颠倒无明,念念不断地起惑造业,自己从心里吐出有漏业的丝,一丝丝作成无数个三界的蚕茧,把自己困在里面,长劫不得解脱。

“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这是法藏菩萨见众生系缚三界,受大苦恼,生起很大的哀愍心。“缔”是打上牢固的结,解不开。“缔此三界”就是众生以惑业力被系缚在三界中,无力解脱。“颠倒”指众生不见诸法的真实相,见解、行为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不净”是指烦恼、业、生这三种杂染。打个比方,梦里见一块金子,这是本无而见为有,因此是颠倒见。源于这样的颠倒见,对本无的金子生起贪著的心,是烦恼杂染。为求到金子,起身、语、意的造业,是业杂染。得到金子后吃喝享乐,是生杂染。从始至终,都只是颠倒习气的变现,唯一是杂染的体性。三界从因到果的相就是这样由颠倒心变现的迷梦般的杂染相,没有丝毫清净可得。

以这个原因,法藏菩萨发起成就国土清净的总誓愿。誓欲把众生从虚伪相、轮转相、无穷相的三界中救拔出来,安置在不虚伪处,不轮转处、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

三界中暂时乍现的安乐,后来都破灭,落入苦中,得不到任何坚实的果,所以是虚伪。不虚伪就是国土中的一切安乐都永远不坏不退,而且辗转增上,最终最细的迁流苦也毕竟远离,获得常、乐、我、净的大涅槃果。其次,“不轮转处”就是一入弥陀涅槃国,就永离三界的轮转,苦乐的交替,惑、业、苦的循环。“不无穷处”,就是一入国土,无穷的生死流转从此永断。“毕竟安乐大清净处”,就是不同于三界暂时乍现的有漏安乐,入于西方净土,能得到究竟的无漏安乐,永离惑、业、苦三杂染,叫做“大清净处”。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往生论注讲记(四)
下一篇:往生论注讲记(二)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
 往生论注讲记(五)
 珍惜暇满
 岩洞老人颤抖歌讲记(四)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三节课)
 往生论注讲记(十五)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五)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四)
 往生论注讲记(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自作加行如理布施及其果报(益西彭措堪布)[栏目:布施]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引导诸众信人等归信佛陀并供养众..[栏目:界定法师]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4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自力、他力如何理解?[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提篮观音》本色示人的美学色彩[栏目:悟澹法师]
 离境界 去执着[栏目:如孝法师]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束缚你[栏目:佛网文摘]
 Question Time with Ajahn Sumedho[栏目:Ajahn Sumedho]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五三)[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