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8

  问:这些年,说到慈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捐款,可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家对这种强迫捐款的做法感到反感,按照佛法的理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您对“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答:佛法所说的善行并不局限于捐款。在佛教中,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施三种。除了以捐款(或物)行财布施之外,还可以通过向他人传授佛法智慧或是生存技能等方式来帮助对方(法布施),或是通过自律及解救物命等方式使对方获得安全感(无畏施)。

  至于“慈善”为什么会演变为强迫捐款,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企业家们对社会有更多的感恩心和责任感,也就不会将扶贫济困、回报大众的善行视为压力,觉得是被迫为之。如果大众都能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抱怨。事实上,这种指责和抱怨往往不是出于利益大众的发心,而是种种复杂的不良情绪在作祟。这是双方都需要加以反思的。

  从佛教角度来说,人人本具佛陀那样的智慧德相。行善,正是开发这种无限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利他和自利完全是统一的。行善,就是通过对众生的帮助,来完成自身生命品质的提升。所以,行善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就像那些有着稳定收益的投资,只要投入,必然带来日益增长的收获。如果认识到行善的利益,我们就会以欢喜心来面对每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因为这正是在为自己播种福田。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太无情?
下一篇:慈善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力量,被怀疑、侮蔑甚至以怨报德,如何修得慈悲心?如何推近民心向善?
 现在社会诱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对外在诱惑的?出家人消极吗?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如何养生?
 皈依僧,是皈依所有僧人吗?怎样才能如法依止?
 在目前这个时代,出家人似乎也很辛苦,究竟哪种方式适合修道呢?
 佛法和科学能否兼容?佛教是否反对发展科技?马克思对宗教的否定,说明了什..
 分辨善恶与处世之道
 关于某些具体戒相的解释
 关爱生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不可小看了他[栏目:玉琳国师]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栏目:济群法师]
 相应62经 烦恼潜在趋势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小古萨利大师的历史[栏目:圣者传记]
 普贤行愿品(30~39)[栏目:傅味琴居士]
 企盼透过大爱情怀援助 慈济大陆慈善工作纪要[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非具相上师之法相(普巴扎西仁波切)[栏目:择师知见]
 慧灯之光八 离四贪浅释[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说学术与信仰(智林)[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243.问曰:是诸大阿罗汉已证实际,无复忧喜,小喜尚无,何况大欢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