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33

  问:这些年,说到慈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捐款,可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家对这种强迫捐款的做法感到反感,按照佛法的理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您对“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答:佛法所说的善行并不局限于捐款。在佛教中,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施三种。除了以捐款(或物)行财布施之外,还可以通过向他人传授佛法智慧或是生存技能等方式来帮助对方(法布施),或是通过自律及解救物命等方式使对方获得安全感(无畏施)。

  至于“慈善”为什么会演变为强迫捐款,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企业家们对社会有更多的感恩心和责任感,也就不会将扶贫济困、回报大众的善行视为压力,觉得是被迫为之。如果大众都能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抱怨。事实上,这种指责和抱怨往往不是出于利益大众的发心,而是种种复杂的不良情绪在作祟。这是双方都需要加以反思的。

  从佛教角度来说,人人本具佛陀那样的智慧德相。行善,正是开发这种无限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利他和自利完全是统一的。行善,就是通过对众生的帮助,来完成自身生命品质的提升。所以,行善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就像那些有着稳定收益的投资,只要投入,必然带来日益增长的收获。如果认识到行善的利益,我们就会以欢喜心来面对每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因为这正是在为自己播种福田。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太无情?
下一篇:慈善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力量,被怀疑、侮蔑甚至以怨报德,如何修得慈悲心?如何推近民心向善?
 “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什么是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是什么?
 了解佛菩萨的功德和修行有什么关系?
 佛法在世间
 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
 香火鼎盛之下,还该做些什么?
 定慧法音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心理健康谈素食(傅益永)[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五十世 应庵昙华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烟毒之害(第二世敦珠法王)[栏目:戒烟专集]
 华灯初上[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发殊胜菩提心(通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认识人生之七 3[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下)佛教心性论[栏目:陈兵教授]
 自在非他在 Mastering Oneself and not Being Mastered by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山鸡也学菩萨道[栏目: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