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弘法也能洋为中用吗?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2

  济群法师:关于弘法布教制度的建设,基督教是一个成功典范。他们虽然教义简单,但推广力度很强,有一套组织严谨而操作性极强的体制。所以能像开连锁店那样,不断在各地复制出教团组织。而佛教在弘法方面往往过于随意,尤其是面对广大的潜在信众时,缺乏主动接引的热情,更鲜有以弘法为使命的担当精神,这是我们作为大乘佛子特别应当反省的。

  佛法教义复杂,法门众多,这就需要我们以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将之落到地面,走进人间。否则,再好的法也很难产生作用。这项工作是长期的,需要尽未来际去做,更需要大众参与。仅仅靠几个人,几个团体,是无法满足大众需求的。所以,我提倡的是“弘扬佛法,人人有责”。当然,这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说法,都去引导大众修行。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或是和人分享自己的修学心得,或是向人推荐适合的佛教读物,或是参与寺院的弘法活动,或是加入佛法书刊的助印和流通。只要有心去做,总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记者:关于对基督教组织模式的借鉴,我有一种疑虑,毕竟它的教义是心外求法的,所以那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能使梵帝冈的指令很高效地传递到世界各地,而佛教人人本具佛性的教义和这种组织构架是比较难于兼容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济群法师:基督教和佛教在教义上确有很大区别,但这种区别和教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从佛教传统来看,比较强调个性化教育,由某位师父带领几个或一批弟子修行。这种方式固然能达到应机设教的效果,对个体来说更为理想。但就教界目前现状和信众需求来看,这种师徒相授的方式显然是杯水车薪,供不应求的。这就必须找到佛法修学的共性,建立一套于大众普遍有效,且容易复制的教学模式。惟有这样,才能使教界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多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信众需求。

  我觉得,选择什么方法,一方面是取决于方法本身的效果,一方面还要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如果说佛教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像手工作坊的话,基督教所采取的布教模式就是现代的机械化生产,从产量来说,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信众群体日益扩大,而能够引导大众的善知识却寥寥无几,如果不选择机械化生产,很多人可能就没机会得到有效的修学引导。所以说,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大众教育模式,也是教界的当务之急。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请问法师,您心目中的“我”是怎样的?
下一篇:佛法弘扬是否也面临现代化的问题?现代人应如何弘法?
 希望往生极乐是否也是一种执著,是否有违佛法所说的无相、无求?
 既然大乘法最究竟,佛陀为什么要说其他几乘?
 问: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如何理解十大行愿中的“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等?
 每天都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事,如何才能使心平静下来?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
 你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请问佛教徒为什么要放弃家庭、亲人出家?似乎太没人情味了。
 无意中杀死虫类,是否属于犯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六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学处篇 第五节、自受五戒法[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佛堂讲话 第六辑 一、念佛要发菩提心[栏目:道源法师]
 健康佛教是人间佛教的必然走向(徐文明)[栏目:人间佛教]
 把你的业障拿来[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五天 住而无住无住而住[栏目:智谕法师]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三种业海造地狱[栏目:宣化上人]
 楞严说通卷九(刘道开)[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缅甸禅修一月[栏目:参学经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