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3

问: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南传佛教名为声闻乘,实际却是在行菩萨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但从教界现状来看,在这方面确实做得还很不够。不少念佛或参禅的学人,更多只是关注个人解脱,对社会大众比较冷漠。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在特别得提倡菩提心教法。因为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所在,也是区分大小乘的关键所在。而从汉传佛教的传统来看,对于菩提心教法确实弘扬不力。我们虽然是大乘,但实际呈现出来的面貌,的确带有小乘自了的倾向。相反,在南传佛教地区,佛教非常普及,几乎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僧人也担当着民众的精神导师,起到了化世导俗的作用。

  但我们要看到,这只是反映了一种现状,并不是用来否定汉传乃至大乘的口实。在汉传佛教典籍中,有着丰富的菩提心教法,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弘扬,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去身体力行。

  同时还要看到,虽然都在提倡慈悲,声闻乘和菩萨乘是各有侧重的。声闻乘也修慈悲,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这种修习只是随缘而行,并不具备承担精神,不是必须完成的。而大乘提倡的菩提心则具有承担精神,是对三世诸佛和法界众生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这一生要广行利他事业,还要尽示来际地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解除痛苦为使命。具备这样的发心,才能成为大乘行者。否则,尽管也在利他,也在行善,仍是不能称为大乘的。反之,只要具备这种愿力,就已回小向大,不再是小乘行者了。

——摘自《天童寺讲座问答》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生意场,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怎么办?
下一篇: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分辨善恶与处世之道
 弘法也能洋为中用吗?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清凉山上话清凉
 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如何养生?
 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很担心哪天就会死,怎样修行才能使身体健康?才能对今生去向较有把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超越[栏目:万行法语]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九)[栏目:杂阿含经]
 论因明的整体研究方法(郑伟宏)[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外伤都是业因感召的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结婚之后,夫妻只看对方的缺点,麻烦大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弘一大师追思文集[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栏目:传印法师]
 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2)[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栏目:慧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