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受戒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43

受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戒学实乃学佛之基。佛陀涅磐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庄严,到达真正的安稳处。故经上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恶业侵害。如勇将,能降伏烦恼;如守门人,守护功德法财;如器皿,堪受种种功用;如医,治众生病;如命,赖以修行;如王法,为世间善恶之衡准;如王命,能行自在;如台阶,得入佛法殿堂之富丽与庄严;如大海水、须弥山,最为尊胜。是故佛弟子勿误解戒律为束缚,应珍重开戒。戒因对象不同,分出戒与在家戒,出家之人受出家戒,旨在出离生死;在家居士因有家室外缘,故受在家戒。在家戒,近为人天善道之良途,还为出世无漏之正因,故在家居士须进修戒法。

       在家戒种类有三,在家居士可量心于僧众间求受,次第进学:

       一、五戒:受持五戒得保人身,乃至上升天道。此为最终根本戒,是众善根本。
        1、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受戒时机:皈依后,欲进学戒法时受,可五戒全受,或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受。受五戒不必吃素。受已,则至此期生命终了方舍戒。

       二、八关斋戒:此为佛陀慈悲为令在家居士种出离之因,为在家居士所制,一日一夜之出家戒。
         1、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香花蔓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
         2、受戒时机:欲学出世清净之生活者可受。受戒一日一夜后即自然舍戒,得日日重受。佛弟子可于假日或六斋日受之,多受持一日,即多一分利益。

       三、菩萨戒:种成佛之菩提正因,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精神,行菩萨事之大乘戒。
         1、内容:在家居士一般受的在家菩萨戒,有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但菩萨戒,重在戒心,总摄一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不受限于戒条。
         2、受戒时机:发菩提心,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以六度波罗蜜济度众生终至成佛者可受。一受菩萨戒,生生世世戒体永在。
       众生受戒后,应护持净戒,不可轻言犯戒。若犯戒,应如法忏悔,并不再犯。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菩萨戒》概说(坚钰)
下一篇:出家的意义
 三衣的由来、形状及其用途
 南山宣律师和他的律学风向(谷响)
 弘一法师在闽南(了法)
 五戒的制戒因缘(慎独)
 律宗纲要(凝然法师著)
 延续的辉煌:五代十国时期的律宗(王建光)
 论百丈清规的僧团伦理思想及特色(王月清)
 舍戒论(智海)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大愿法师)
 中国律学源流(温金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心[栏目:继程法师]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九章 六入处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浅论学习“唯识学”的方法(释耀行)[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禅师与禅诗[栏目:星云法师]
 188.民逃难工免薪 Witnessing people fleeing from troubl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也说净土宗之“一心不乱”(释本幻)[栏目:净土宗文集]
 解黏袪缚[栏目:吉祥荟萃·冈波巴大师全集]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放下真理,真自由[栏目:找回自己]
 弘一法师和他的书法艺术(法宏)[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名牌[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