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9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世间上为甚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呢?

  佛告诉我们,富贵由布施中来,贫穷由偷盗、悭贪、不肯布施得来。

  凡属他人的物件,不可以不经物主同意便取用或占为己有,偷轻物则丧失人格,偷重物可能害人身命。命里应得的,不偷盗也可得到,通过偷盗提前取应得之物会比自然而得减少很多;如果命里不应得,就算偷到手,亦会被人发现,送官究治,除招惹官非外,更会折算己寿,种下贫穷苦因,所以千万别作此亏本事。

  偷盗有内外两种,外为劫夺,内为盗窃。劫夺是以武力强行抢劫,如强抢、持械行劫;盗取则乘人不觉偷窃,或为人管理作弊取得,或用计诈骗,皆名为偷盗。两者中偷盗为最重,为甚么呢?一切人以财自活,暗里偷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此穿逾盗取是最不净,心怀畏死又无力胜人,却要干盗窃行为最为可耻。杀生人罪虽重,如果所杀者是贼,其罪也轻,又如果为供养父母或饶益病人、圣人而偷盗,得罪报亦少,如专心忏悔,以后不再作,这偷盗业也不满足。劫夺之人,或有人称为英雄,但劫夺亦是不善相,劫夺与偷盗之中虽然有差别,同为不善,譬如放毒药于美食及恶食中,外表看来食物虽然有美恶之分,而因为其中夹杂毒物,都是不能吃,因此便没有美恶之别了;亦如明暗蹈火,昼夜虽然不一,仍是会烧脚的。

  瞒税亦属于偷盗之一,国税是用来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政府做得不好,办事的人自己负因果,不能因为不满意政府措施便逃税,如果我们漏税,全国人民都成为我们的债主,这债便非同小可了,况一旦被揭穿,罚款以外,可能还要受牢狱之灾。

  购买翻版,是将他人利益据为己有的行为,虽然盗版是由不法商人制造,但不买就不盗,所以两者都要负责任,都要受法律制裁,侥幸不被发现,最后都逃不过无形因果之判决,所以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偷三宝物果报更大,盗人钱财,债主只有一个,如果偷三宝物,所有法界众生都是你的债主,祸殃不朽,生生世世都还不完,佛也无法救度。

  日常生活中,无意犯了偷盗而不自知的很多,例如:邮费不足,信封内夹了超过规定重量的信件、乘车欠零钱而付不足车资、无意中拿了公司的文具回家、斗秤欺诳、买物贪多取、借物不还等等,都名为偷盗,果报是百倍奉还。

  除上述的偷盗法外,尚有手足未离地的助盗法,即是以盗心捡得聚落空中或地上的物件,都是盗罪,所以说路不拾遗是美德,拾遗应交警局处理,不可以把拾物占为己有。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六载,有一比丘在俱萨罗国林中修行,因眼视不明,请医者替他沾治,医者教他嗅莲花香可以得愈,比丘于是觅得莲花池,端坐池边闻莲花香。天神看到后,对他说:「你为甚么偷花香呢?」比丘说:「我并没有伤害花的根及茎,怎可以说是偷呢?」天神说:「你没有问过花的主人就闻香,这就是偷,是盗罪。」这时候有人来到池边,手里拿着利器,截割莲花根叶,一并拿走。但天神却没有反应,比丘不服气的说:「那个人狼籍践蹈莲花,把花连根拔起,你为甚么不责备他呢?」天神答道:「那人经常作恶,尤如母亲着黑衣乳哺婴儿,虽然有唾�留在衣上,都不见污辱。但你是修行人,尤如白衣,容易见其点污,所以要遮止你了。恶人如衣黑,造恶不讥呵,如珂贝上留黑点,或小如蝇脚的污点留在白衣上,很远都被人清楚看见,修行务必要诸业洁净,不可与恶人相提并论。」比丘听了天神的点化,感谢而说偈言:「天今利益我,为欲济拔故,随所见我处,数数觉悟我。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愚痴之害
下一篇:十善业道之不邪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二)
 出家与行孝
 宗教与全球伦理──「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
 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一)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
 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 青春有志须勤学
 忏悔前愆 改往修来──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直须努力 莫问前程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古椴花开[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莲花生大师的故事[栏目:上师讲故事]
 观呼吸方法与「参」所观心的方法有重叠的部分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灌顶与三昧耶戒(二)[栏目:侯松蔚教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下 三 合理的家庭经济[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虚怀若谷又目空一切[栏目:雪漠]
 培养爱心 华藏世界[栏目:一行禅师]
 良朋益友[栏目:禅林衲子心]
 主观智能推动力[栏目:宣化上人]
 有关大乘经分类部分的补充说明[栏目:吕澄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