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承.续佛慧命
佛祖戒法传至中土之始,可追溯自公元二百五十年前。公元六世纪,道宣大师开创南山律宗,兹后中土律典,粲然大佑。
公元七百五十三年,鉴真和尚远涉重洋,传授戒律,开日本律宗之先河。与此同时,马祖道一兴丛林,百丈怀海立清规;从此佛教戒学,得以延续与发扬,迄至当代,千年法脉,薪火相承。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示寂之际,殷殷寄语后学:保守如来家业,只有一字曰“戒”。于今,言犹在耳。
末世如来家业,试问谁来负担?众生之苦难,试问谁来解厄?是故,传授教法,承前启后,续佛慧命,惟遵“以戒为师”。戒之重要,正如西方寺传戒本师永惺老和尚所说:“戒如良师,指引我们修行之方向;戒如轨道,规范我们之身心行止;戒如城墙,帮助我们抵御五欲六麎之侵袭;戒如浮囊,可拯我们没溺于生死苦海;戒如宝剑,断除我们之贪爱欲念;戒如璎珞,庄严我们之道德人格;戒如明灯,照亮我们之光明前途;戒如船筏,度脱我们到远涅槃之彼岸”。
是故,西暦二零零九年四月四日至三十日(农历乙丑年三月初九至四月初六日),香港西方举办了一次庄严殊胜的[传授三坛大戒既在家菩蕯戒大会]。大会由当代著名长老本焕老和尚.觉光长老.一诚长老担任名誉得戒大和尚;永惺老和尚担任传戒本师大和尚;得戒大和尚为学诚大和尚;羯磨阿阇黎为道海律师;教授阿阇黎为宽运大和尚;尊证阿阇黎为融灵大和尚.畅怀大和尚.绍根大和尚.济平大和尚.智慧长老.健钊大和尚.广霖大和尚;授经阿阇黎为初慧大和尚.意昭大和尚.泉慧大和尚.印顺大和尚;开堂正训阿阇黎为心平大和尚;陪堂副训阿阇
黎:定真法师.传肇法师;引礼大德为长顺法师.曙正法师。
此次传戒大会,大德高僧云集,十师临坛,恪遵三坛《传戒正范》,传演清净毘尼戒法,旨在令戒子们皆能得清静上品上戒。参加是次传戒大会总人数为一百六十二人,分别来自中国广东.北京.河北.河南.湖北.甘肃.四川.山西.江苏.福建.浙江.吉林.辽宁等十三省份;以及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前来参加此次因缘难得的传戒法会。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戒特色,分设初坛.二坛及三坛的仪轨,依次向出家僧众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戒子于受戒当下,领悟自性戒体,内激上求佛道之心,外发下化众生之愿,于日用云为中,由戒相之行持,规范身心,进而籍事显理,契如来本心,悟真如自性,得正解脱。可以说,三坛大戒是发心出尘的行者,继弃俗披剃后,更具深远意义的法仪。
佛教浩如烟海精深绝伦的典籍中,包括经.律.论三藏;经.论二藏涵涉全部佛法;律藏则集中记载各种戒律,由唐代道宣律师所开创的南山律宗,其学说虽体量博大,然其要旨却很简洁,一是将浩繁的佛教理论,通括为“化教”与“行教”两大部份:“化教”通指经过经.论二藏,表述的大乘教义,即教化之教;把制约僧尼行为的叫法,即戒律称为“行教”;戒律的重要性自然彰显。二是提出“止持”与“作持”的戒法理论,简言之,“诸恶莫作”是“止持”。“众善奉行”是“作持”。而作为真正的佛弟子,“止持”与“作持”均应该并重。三是通过将全部戒律问题,归纳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条纲领,建构起富于理论魅力的“四科”戒律学。四是首次把大乘佛教,重视心性修养的思想融进律学,提出了以“心诚”为戒体的“戒体论”。由此可见,道宣之所以被奉为律宗的开山祖师,是因为他是第一位超越“疏解律仪”,在戒律上建立一套兼摄大小乘的哲学,从而更好的弘扬戒律,使佛法永驻的高僧。今日后学之辈,唯有从这个高度来看律宗,才能明白戒律之重要性与传戒之意义,方不致被其庞大的疏钞.严肃的文字与内容所阻退。
西方寺乃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道场,是次首传三坛大戒,乃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发扬天台,传承教观。承蒙中国佛教协会鼎力支持,共囊盛事,实在是机会难逢,因缘殊胜。
四月一日至三日,来自各省的戒子集中于深圳弘法寺报到,名誉三师之一.百零三岁高龄的本焕老和尚,亲自对戒子们作开示并勉励,令戒子们信心倍增;三日下午中佛恊代表普正法师与弘法寺住持印顺大和尚等,特别召开“内地戒子赴港受戒组团会议”。四日全体戒子乘车赴港;在西方寺报到后,随即由开堂和尚心平大和尚.陪堂定真法师等为戒子们分班.配坛。五日教见三师,开始进堂习仪,随后数天教碗筷,教穿脱海青.教衣具跪拜.教请戒.教忏摩.教正授.教发愿。十一日正授沙弥戒;十二.十三日请律;十四.十五日教二坛请戒.忏摩及正授;十六.十七.十八日演坛;十九.二十.二十一日请戒;二十日五台山普寿寺九十五岁高龄的梦参老法师莲驾戒会,为戒子说法开示;二十一日下午,一诚大和尚莅港,荃湾如心酒店设晚宴招待;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正授比丘戒;晚上七时戒子座谈会;二十二日中午宴请十师;二十五日授比丘菩萨戒;二十九日正圆大戒.辞师.开示苦行.圆满出堂。二十九日下午在家菩萨戒报到.晚忏摩。三十日早上永惺老和尚亲自颁发戒牒予比丘戒子,然后众戒子随团至大屿山宝莲寺观光;上午九时授在家菩萨戒;下午二时宽运大和尚请戒;下午三时半永惺老和尚亲自颁发戒牒予在家菩萨戒子。三十日下午,中佛协会长一诚长老莅港,设宴如心酒店热烈欢迎。五月一日上午九十三十分,一诚长老.佛联会觉光长老及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监永先生等,一同主持西方寺浴佛庆典,全体比丘戒及在家菩萨戒戒子参与浴佛。下午在家菩萨戒圆满出堂。晚上八时国内比丘戒戒子一百三十人出席香港佛教联合会“佛诞吉祥文艺汇演晚会”,参与“梵净鼓”表演项目。五月二日晚上比丘戒子随团止太平山顶观赏夜景。三日早上专车送载全体戒子离港至深圳。
是次传戒大会,所有程序均经过大会悉心安褂,可谓妥善周到,无微不至,尤其是三师.七尊证.授经阿阇黎诸大德长老们的开示及勉励,令戒子们深有体悟,印象深刻。特别是传戒本师永惺老和尚及教授阿阇黎宽运大和尚的开示,扼要精炼,让戒子们受益匪浅,受用良深。
永惺老和尚开示戒子“如何做一个好的出家人”时,特别指出:
(一).出家之后受了戒,就可以接受供养,但必须要持戒清净,不抽烟.不喝酒,因为这些行为都会有损出家人的形象,让人看不起。应该知道,出家身乃为人天师表,非常尊贵。现在大家已经受了沙弥戒,成了沙弥,如果沙弥十戒能守持清净,就是一个好和尚。沙弥十戒中,有四条根本戒,是重戒,绝不能犯;不过其余六条也不能轻视,很多时候不小心,往往容易犯了轻戒。轻戒就像是围墙,用来保护重戒,围墙若是倒塌了,保护作用就没有了。
(二)要好好忏悔,唯有忏悔清净,才能得清净戒体。我们造作恶业,贪.瞋.痴是根本;见到好的东西就想要,这是贪,是恶鬼的因;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就起了瞋心,这是地狱的因;不明白这一切都是因果决定的。以前有一段时间,我的身体不太好,当时拜《占察善恶业报忏》,拜了两个礼拜,身.语二业都清净了,可是意业还不清净,所以仍然未能完全康复。如果三业都清静,身心就会得到自在,疾病也能消除。所以大家受了戒之后,更要勤修忏悔,每天都要拜忏。
(三)要累积三福:一是孝养父母。母亲怀胎十月哺乳三年,恩德非常的重,我们应该好好地孝养,以为报答。现在香港人工作都很忙碌,还要照顾孩子,于是就将家中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去。我们西方寺后山办有一所菩提护理安老院,那是我自己一手创办的;此外也常常给贫困的老人们送粮食,现在为了方便,都是送给他们红包。我们能正常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众生对我们都是有恩德的;如果没有农民耕种,我们也就没有粮食;如果没有工人纺织,我们也就没有衣服穿;如果没有商人做买卖,我们也就不会如此方便的得到各种商品。虽然我们出了家,但还是要通人情世故,要懂得抱父母的恩,要懂得报众生的恩。二是受持三皈五戒;三是发菩提心,广行佛道。四弘誓愿中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要成就佛道,就要广度众生。不度众生,就成不了佛,即使成了,也没有信徒。像佛成道之后最初度的无比丘,她们宿生与佛就有很深的因缘。所以我们出家人,要与众生先结善缘,以后请法才会有人听。我是做经忏做过来的;做经忏所得的钱,都用来建寺院.办教育.做慈善。现在大家受了戒之后,不能只做经忏,要到能结夏安居的道场,好好学习戒律。否则,赶一辈子的经忏,只是弄一点钱,没什么用处。可以说,这是靠卖佛法赚钱,最后给人消灾了,却给自己招灾了。
老和尚的教诲,简洁明了,直接而又诚恳,戒子们很容易便掌握住。而这正是老和尚说法高妙之处。
另外,宽运大和尚对新戒子其中一段的开示道:
整体而言,佛教僧才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讲经说法人才;二是寺庙管理人才;三是修行人才;四是梵呗人才。目前这个时代,讲经说法人才非常欠缺,因而也特别受到信众的尊重,所以要真正做一个好的讲经说法人才,也不容易。这需要有俗世的善根,不但能了解佛教的教理,而且能深入经藏,通晓三藏十二部,当真正面对大众讲法的时候,还要契理契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累积德本。记得本焕老和尚一百零一岁诞辰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赢来黎鸣般的掌声;本老说:“我要和大家一起成佛”。如果换成别人说,可能大家听过也就忘了,但是这是本老讲的,就能给大家带来信心,就会令大家铭记。本老是一个专志修心的人,据他说可以做到八年都没有一个妄念。能做到八年不起一念妄想,这就是本老的功德。大家现在受了戒,便要好好的持戒、护戒;戒能制五根,五根调伏,方能做到放下、自在、安乐。修行就是要修改错误,断除烦恼,破除执着,宝践菩萨道,通过五十二个阶位的修习,最终证得佛果。
随后,宽运大和尚又讲了太虚大师、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和对众生的恩德,策励戒子们“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志向立定之后,才能真正向上走。要向上走,就要好好忏悔以往的恶业。“忏”是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悔”是要向外发露自己的过错,并发誓永不再犯。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以[信]为前提。作为一个学佛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信佛,不信三宝,甚至认为佛经的很多记载都是神话故事。实际上,佛教无非在讲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讲人生,二是讲世界。讲人生的生、老、病、死种种痛苦,以及如何减掉这些痛苦,得到究竟的安乐;讲人生所赖以生存的外在世界是如何的成、住、坏、空。如何的变幻无常。所以,佛教可以称为佛陀对九法界众生的教育,由于众生有不同的需要,佛陀便讲出不同的法。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分别代表大智、大悲、大愿和大行。实际上菩萨是无形无相的,无处不在的。二十多年前,洗尘老法师面对众多的佛弟子问:“谁是菩萨?”他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就是菩萨”。那种气魄真是感人至深,我们就是要发愿做菩萨。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只有利他,才是利己。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裘恩大夫,就是菩萨,真正能说到做到,乃国之宝;若说到却做不到,也是国之师,也值得人们尊敬。像现在这种时代因缘下,真正做到真的非常不容易。我的师父永惺上人曾说过,现在的出家人,不要说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还有菩萨戒,就是真正做到五戒不犯,也是真罗汉了。
大和尚对其他的三种人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最后,将希望给予在座的新戒,希望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在相应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能全面发展,那就成为“国之宝”了。
是次三坛大戒传戒大会从构思、策划、筹备、进行直至圆满,对西方寺来说、对所有戒子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经验与体验,当中有愿望也有期待,有感动也有法喜,幸蒙诸佛菩萨眷顾护佑,中国佛教协会鼎力支持,众大的长老慈悲囊助,一切都如理如法如仪地完成了。这是永惺老和尚弘扬天台,传承教观心愿的实现,这将铭刻于西方寺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内,让后世弟子借鉴、追效,其意义与影响实在是深远而难量。
据史料的记载,佛陀入灭后约百年,有两次公认的大结集,其缘由皆是戒律问题,在第一次五百结集时,佛陀大弟子迦乐尊者裁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原则:”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此后以降,两千五百多年来,虽沧海桑田,日换星移,世事无常,变幻莫测,但佛教戒律仍被弟子们严谨遵行,所谓“人不能弘道,非道弘人”,薪火相传,“以戒为师”乃是佛法久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