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讲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5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讲)

闻到这些,你要产生闻、思、修三慧。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要产生信心。这种信心,前面讲具足三种深信。你有这个信心就能生起往生之愿;你具足信愿才能够去执持名号。这个念佛的动力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信愿。这句名号你随便念念都能念,但要把这个佛号几年、几十年、尽形寿念下去非常不容易。你要有信愿乃肯执持的,没有信愿是执持不下去的。他是越念越烦躁哇,越念越无聊哇。

现在我们东林寺僧团很忙啊,到处接“订单”:请我们东林寺的比丘去打佛七。但有时候我们也派不出去那么多。这次到绵阳派了十个比丘,有十个比丘才能给他把一个佛七打下来呀。那一天十多个小时,没有相当的功夫是打不下来的。一千多的居士在那里,你怎么对付他?我们到新加坡居士林去打佛七,两个场所同时打,我们至少也要派十个到十一个才能够把它维持下来。所以这些实修一定要信愿乃肯执持,全身心投入。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生起欢喜心,生起稀有难遭之想:这些跟我们打佛七的人最终都要到莲池海会作菩萨去,作阿鞞跋致去,多么殊胜的一件事情啊!能够在这个阎浮提五浊恶世打一个盛大的佛七,很不容易,也很殊胜,值得我们去做。甚至在东林大佛那边,我们想做一个万人念佛道场,等打佛七的时候至少容纳一万人在那儿念。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众生成佛的事情。闻到这部经典,闻到弥陀的名号,你产生不了信心,也生起不了往生愿,跟不闻这个经典也没有两样。虽然可以作为金刚种子,作为未来世往生的“远因”,但是你当下不能具足“闻慧”。因为这个闻慧里面是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的。你有这个闻慧才去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念念忆念弥陀名号功德,念念忆念弥陀的大悲愿力,念念忆念弥陀净土无尽的庄严。这就是思慧。

然后下面就是行。行有事持,有理持。“事持”就是事相上执持名号,非常质朴的就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在道理上,他并不了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样的净土圆顿的教理。虽然不了解这个理,但是他在事相上有非常质朴的情怀:决定今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太苦了;唯有阿弥陀佛来救我,那个世间就很好;我这个世间都放下。哎,就像一个浪子忆念他的慈母一样的心,去忆念这个弥陀的名号,没有一刻的忘怀。这就是事持: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那么理持是什么?理持就是在事持的基础上有一种理念上的、教理上的表达,就是深信:我念的阿弥陀佛也是我心中的佛,是我心性具的;我现在念这个佛也是我心事造的。理具心造。于是就以我自心所具、所造的这个弥陀的名号,作为我系缘之境。在事相上仍然是多多念佛,念兹在兹,心声相依。

好,这样就具体落实在行持上克期取证。克期取证不是证到什么开悟、神通。这里若一日到若七日是表达:让我们克期圆满信、愿、行往生三资粮的这个事。这叫“克期办事”。那么在这个功夫上:功夫也是要谈的,但是你的功夫是在信愿解决之后的事情。若一日到若七日对于利根的人可以说一个七,对于钝根、下根的可能是若干个七。这就是随各人的根机、好乐有种种不同的克期之法。那么上根利智可能念一天就得到一心不乱,钝根的可能是念到七天才能一心不乱,中根的或二或三或四或六日——这个不定——得到一心不乱。还有,上根利智能够一心不乱维持七天,钝根的可能只能维持一天。都有这些功夫上的差异。这差异实际上我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不管你执持名号是事持还是理持,这里面他所感生的净土四土的情况了解一下。你能够念到伏除烦恼——“伏除烦恼”就是先伏住烦恼然后除掉烦恼,乃至于把见思惑都尽了,都断了,这就叫事一心不乱。这是讨论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你看事一心不乱的条件也蛮高的:伏见思惑,乃至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不论是事持还是理持,持到“心开见本性佛”,就是理一心不乱。“心开”就是破无明,至少是圆教初住,见到本性佛——自性天真佛。不是悟,而是现量亲证。这才是理一心不乱。好,那么事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伏住烦恼,你能够生到凡圣同居土;灭掉烦恼、见思惑,生到方便有余土。

好,那这里我们还要辨识一下: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蕅益大师在这里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还有很多注经家也都有诸多的讨论。看到这些讨论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念佛在功夫上也一定要取法于上,争取做到事一心不乱,争取做到伏住烦忧,乃至灭除烦恼。取法于上,增上往生的品位。因为品位的高低全凭持名功夫的深浅嘛,我们还是要向上去要求。但是这里要注意:不能把这个作为往生的最低条件。我们还要找到一个往生的底限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向高限努力,同时我们要守住往生底限。往生的底限不一定需要事一心和理一心。你具足信愿,散乱心也能往生。对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明晰的了解。蕅益大师在其他的著述里面都谈到这一点。散乱心具足信愿可以往生,只不过是下品往生而已。这样我们心就比较踏实了。这些年来很多人对往生条件感到很恐惧不安。听说念佛一定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他内心就很恐惧。还听说一个概率,古人往生是万修万人去,现在人往生是万修一二去,于是他就琢磨着:“录取概率这么低,一万个人里面就只录取一个两个,我是不是在这个侥幸录取的范围之内呢?”想一想自己不行啊,自己就给自己边缘化了:“我往生不了啊!”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古代、过去是信愿称名万修万人去,现在仍然是信愿持名万修万人去。乃至于未来到了刀兵劫的时候,佛法全都灭尽,留作《阿弥陀经》住世一百年的那么一个最苦难的时候,你只要信愿称名,仍然还是万修万人去。弥陀的悲愿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好,所以总结前面,就应当知道: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乃至顿至圆。它至顿至圆就是“念念即佛故”。我们所念的名号、能念名号的心就是佛,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每称念一声弥陀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就每一念的显彰出来。执持名号为净土的正行,这建立在阿弥陀佛因地以名号度众生的立场上。了解这个立场,我们就不需要夹杂观想念佛,也不需要去参究话头。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当下圆明”,没有任何的剩余,也没有任何的缺陷。当下圆明,当下具足。所以上上根的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这样的,不能超越这个念佛法门之外;下下根的悠悠凡夫乃至于鹦鹉、八哥,也能够进入念佛法门之内。而且以信愿称名所感到的佛——感得的阿弥陀佛,以及所往生的极乐净土,往往又“胜进”——就是殊胜进步。所以这句名号可以说圆收一切法,叫“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圆收一切法,又圆超一切法。一切五时八教都是弥陀名号的注解。由此,释迦牟尼佛就以彻底的大悲心在这个法会上“无问自说”,并且感慨:“难信啊!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没有比这更难的——“是为甚难”。确实很难哪!难,释迦牟尼佛还要宣说,这就难能可贵呀!正因为这难能可贵,才感得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大悲勇猛啊!能在这很难成佛的五浊恶世成佛,已经是一重难了;然后成佛之后还为这些烦恼重重的众生说九法界都难以相信的法门,“是为甚难”。很难哪!所以很多人听不进去啊!很多人摇头哇!如水和油的关系,入不到耳里面去,入不到心里面去,更入不到神里面去呀!于是信根难以扎根哪!信力没有办法展示啊!于是今生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道业。一切众生也没有办法借助其他的法门解决生死轮回之大事。所以这桩事情,祖师大德们是这么苦口婆心来著述,来讲法,来以身垂范。真是悲心甚切。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九讲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一讲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七讲
 当官
 《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三讲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可救人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六讲
 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对此不知怎么办?..
 《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还生命恬淡的自由[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垟山禅悟录 禅诀[栏目:宋智明居士]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风潮[栏目:素食文化]
 说法之道[栏目:本性法师]
 佛学:中国文化血液中最哲学的分子[栏目:法舫法师]
 造罪业没关系,临终时我可带业往生,对吗?(净空法师答)[栏目:忏悔业障]
 息心就是息灾[栏目: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八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470.于钟英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公正明理,不荐己子[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