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大量流通,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7
居士: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我们这一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请师父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法师: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种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误人慧命,罪过不浅。末法之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吾悲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误蹈魔网。兹略标三条原则,以资参考。
    1、 遵循释尊四依法之遗训。
  释尊悬知末法邪师魔外盛行之事,临涅槃时,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当受骗。何为四依?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执持善法,模范人天。而人心唯危,情执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义不依语。谨依第一义谛,真空妙有,中道了义。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寻文摘句,执指亡月。⑶、依智不依识。谨依般若智慧,离念灵知,毕竟空无所有中,炽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识妄心,分别执著,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宜以谦逊心,仰信圣言量,以佛知见为己知见。⑷、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谨依大乘了义,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然据圆顿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生佛一体,感应道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吾人当以上述四依法为准绳,方不辜负释尊之顾命,识别魔外邪见,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酿成造圣运动。
 恭敬三宝,乃至奉事师长,理所应然。但宜智慧观照,以至诚心、恭敬心对待一切。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如善导大师自称是“罪恶生死凡夫”,蕅益大师的证位亦属“名字位中真佛眼”(烦恼未能伏断,然知见与佛同齐)。印光大师云“常惭愧僧”“粥饭僧”。这些道盛德隆的祖师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较,某些人或自称或令他人称述是某佛菩萨再来,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断食等,或云自己开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与天人交往等,悉属大妄语。按佛教戒律,真实证果,尚且不能公开对大众说,更何况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若犯大妄语,入地狱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为求名闻利养,多有大言不惭者,吾人当深自警觉,不可随声附和,加入盲从膜拜之列,后果堪忧。宜熟读大乘经典,尤其是《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其中的想蕴十魔宜反复研读,便可锻就识魔之慧目。
  3、建立圣言量与祖师思想两大参照系,用作辨别是非邪正之准绳。
  净业行人当依净宗五经一论圣言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祖师大德既是过来人,值得信赖,现代善知识的种种言教,虽听起来不错,然尚须时间勘验。以古为师,老实行持,才能稳妥,尤其《印光法师文钞》弥契现代人的根机,字字见谛,语语归宗,千叮万嘱,婆心切切,吾人反复研读,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师大德的光盘与书籍,与圣言量及祖师思想相应,能帮助吾人正确理解经义和祖师观念者,亦不妨参阅。
  以上三条,只是原则性提示。伏翼净业同修,随机运用,不无裨益。净宗念佛法门,只要信得及,守得稳,持念佛号,矢志净土,便可直接以阿弥陀佛作大导师,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接引护佑,生佛一体,感应同时,即凡心为佛心,转尘劳为觉华,蒙佛愿力,决定往生,何庆如之!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会讲“六字洪名”呢?念佛应念六字还是四字?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 如何对治?
 有时会在家里念佛,还会放些生,每个月吃十天斋。可是家里人都以为我被洗脑..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如何在生活中破除四相?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
 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法师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这不是违背因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分半座[栏目:修持]
 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冥想:深思自己对超常状态的态度[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359.西岩了慧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清净传承不可轻视[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上(李通玄)[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佛教入门 三十·四无量心[栏目:佛教入门]
 The Skill of Release - Birth, Aging, Illness, & De..[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禅网应机语录[栏目:宋智明居士]
 怎样将逆境转为道用?[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