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7

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谓。“心”是能发之愿心。“菩提心”即是众生在生死轮转当中发起的一念要成佛的心。通俗来说,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把这一念菩提心真诚恳切的发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发求名、求利、求五欲、争强好胜等等五欲六尘之心。所以,要在我们凡夫染污的心里面发一念求佛果的心,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它才非常珍贵、功德甚深。

 通途的菩提心,具体体现在菩萨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四圣谛升华出的菩萨精神。首先,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我们观照到众生在八苦交煎里挣扎,在苦海中沉沦,而自己也是苦难众生的一员,所以就誓度无边众生。其次,观察众生在苦海里受八苦交煎的原因是在于他的烦恼。贪瞋痴慢疑乃至无量的烦恼,是导致我们苦难的原因,所以依集谛发出“烦恼无尽誓愿断”的大愿。第三,观照在我们的烦恼生灭相中有常住真心,具常乐我净之妙德,乃吾人自性本具的涅槃。是故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的誓愿。最后,要成就这灭谛的佛道,要有方法。这个方法不仅是为了度自己,也为度一切众生入涅槃城。所以要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证知菩萨四弘誓愿,是从世间的因果——“苦集”,和出世间的因果——“灭道”升华出来的。

 对净土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菩提愿。由于观照到众生八苦交煎以及烦恼是苦难的原因,由此生起“厌离娑婆”之心。为了学无量法门,成就无上佛道而“欣求极乐”。可见净土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完整地包含着通途教法的四弘誓愿。体现了净土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都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横又与一切法门迥异,净土宗的菩提心更为单刀直入,具足信愿就是菩提心。诚如善导大师所开示:“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至日述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下一篇: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极乐世界的殊胜境界
 沙弥净人需知
 君子之学 法喜充满
 《无量寿经》之国土宝严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讲
 净宗法语大观 第四编 净土资粮 愿门
 《西方确指》最忌是夹杂、培育仁慈善心
 念佛可以圆转五浊为五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徒应如何与基督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相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祗树给孤独园[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唐代长安译语人(韩香)[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论僧尼皆宜急力求学[栏目:明真法师]
 拈花智慧 西方的“十字信仰”和东方的“圆形信仰”[栏目:拈花智慧]
 禅修时应做到自然[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终日吃饭,未曾咬米[栏目:陈坚教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三节 黑衣宰相道衍[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The Buddha Announces His Death[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受既然是苦,那是否有一个不苦的人?[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