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问答录--仁珍千宝仁波切问答开示
 
{返回 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2

佛法问答录

仁珍千宝仁波切问答开示

问: 密乘内常有灌顶,请问其意义是什么? 若接受灌顶后,回去没有修持,这样好吗?

答: 灌顶的意义可以说很简单、也很复杂,阿底峡尊者说:「灌顶具十一种意义、功德。」简略契要而说:

    一、为忏悔的作用,灌顶前一定先有忏悔仪式,对种种身口意根本及支分曾违犯的罪业先行忏悔清净。

    二、为得戒,对未受过戒者而言是受戒的仪式,包括皈依、发心、小乘的别解脱戒(居士戒、出家戒)、大乘的菩萨戒及密乘戒;也是诵戒的仪轨,对所违犯的具补戒、恢复戒体的作用。

    别解脱戒戒体能不能恢复,有多种说法,此暂不说,但对菩萨戒及密乘戒,若以忏悔心及再次受戒的心即能恢复,因此具补戒作用。

    对已受过灌顶、曾受过戒律者来说,接受一千个及一个灌顶共通戒律部分相同,但个别本尊特有的戒律不同。

    三、为具除障的作用。具信者接受灌顶的当下,能消除身及心的障碍。

    四、为加持的作用。上师修持一法门、启开坛城、念诵咒语,以受灌者对诸佛菩萨具信心,上师、传承祖师、诸佛菩萨的愿力及咒力,灌顶时所用法器(为缘起物)的力量、禅定力量等,获得加持及祝福。

    五、为授权,上师允许从今天起可以修持这个法门,自己也很欢喜的接受成为日课而修持。

    但亦非所有法门接受过灌顶后一定要每日修持,能以修持一金刚萨埵法门代替所有曾受过灌顶的法门,每日持续不断念诵二十一遍、一百零八遍亦可。但对一些特别的灌顶、自己有特别发愿的法门,如接受文殊菩萨内外密不共的灌顶后,自己发愿每天不间断修持多少遍,这种特别灌顶及发愿的就不能中断,每天一定要做。

 


问: 虽然每天都给自己设定功课,但有时实在太忙碌了无法作到,怎么样才是如法?也不会造成自己的压力。

答: 对所定的功课需要弹性,没有时间就做少一点,有时间就多作,觉得做、不做都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人会越来越懒,最后不想作、逐渐远离佛法。念诵咒语多少遍,是种自我的约束、是种誓言。

问:一般人会自己设定今天要念多少遍咒语,这种是必须的吗?若没达到既定的数目,不管多晚都要补回吗?

答: 你可以自己誓愿: 有时间时念三百或千遍,没时间则念七或二十一遍以维持不断,如此当天不足的数目不用刻意补,也不会成为压力,念佛或修持,从开始到结束,最重要是法喜充满、以欢喜心为之。

 

问: 具信佛子都想于正道上不偏离佛法精进的修学,亦祈能随学正信之善知识、生生世世不离清净具德上师尊,如何能达成此愿望?

答: 跟错、做错、走错,不管是那一种,都是自己决定上的错误,偏离也是一样。能不错,主要是见地上要了解,方法或方便的行为要清楚。

见地上,一位上师所说的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的法,即为正法。佛法的整体内容综合而言,声闻乘所说是出离心,大乘所说是菩提心,密乘及大乘共通的是空正见、诸法空性,如果宣说的是有关这三种的法门,是属于佛法、是正法,没有错误的。

希望生生世世不离清净的上师,多多念诵普贤行愿品。「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这是善财童子的愿。当然每个人的抉择会有差别,听闻任何上师的开示,首先认知法门都是殊胜,再反观看看符不符合自己的根器,对自己有没有用处?能不能接受?有时候法殊胜,但人不能如法般殊胜,就没有很大的用处,这是自己要慢慢思考的部分。

另外,多多看慧光集、菩提道次第广论内提到很多观察上师的方式,现观庄严论亦提到大乘菩萨、上师的观察,而真依据这些观察时,末法时期烦恼深重的众生以烦恼的眼及过失的缘故,很难找得到如这些经论所说的善知识。

凡夫与成就者不同之处,成就者眼里一切都是清净,凡夫以不清净的心看时,每个都有过失,业境现于他人身上,因此看到对方的不清净其实是自己业境的显现。就如水在六道众生眼里有不同的境相、觉受般,天界众生眼里它是甘露,人道众生眼里是解渴的水,恶鬼道众生眼里是脓与血,地狱道众生眼里是溶浆。无法控制自己的业力下,有清净的看成不清净的种种可能性。

于密乘内最基本的为观察传承清净,非常重要,若不清净,巴智仁波切说:「如受用混浊有毒的水,自己也会受染污。」所谓传承清净指的不是外相,而是内心的一种意念,无法以肉眼观察,因此非常困难。

第二为具菩提心的观察,如何观察?巴智仁波切所说: 「所作所为是否为了众生的解脱。」若是,即为你随学的对象。若反是将众生束缚于轮回的法,就不应随学。

很多时候,成就者境界的所作是对的,但以凡夫未达同样境界所看未必。能具清净智慧的眼看任何事情,都是好的,这时候的你随学任一位上师都没关系。

平时多多祈请观世音菩萨、祈请莲花生大士、念诵普贤行愿品后祈愿:「永远(生生世世)值遇清净善知识和善友。」这样不断的发愿。你具信心、诸佛菩萨不会欺骗你,所遇到、跟随的一定会是善知识,要有这样的决心。

 

问: 众生易因人事境而起烦恼,烦恼生起的当下,如何面对或降低?

答: 烦恼的名相有很多种,痛苦有很多种层次,但基本上烦恼、痛苦就只有一个根源-我执,我执降低,痛苦也会减轻。

    所有烦恼的根源是分别念,不要想太多,心专注于一法,烦恼会慢慢减下来。

    不论今天是为了人事物的那个烦恼,心不要随境而去,往内反观烦恼的动态、分别念的来源,有这个烦恼会带来多少伤害?没有会有多少的快乐?如果这个烦恼解决了,会不会再生起另一个烦恼?一直观察烦恼的动态。

    如是思维时,所有人事物的问题都如作梦般,很多事情中有些事情不处理也没问题,一切事情都是无常、痛苦是无常、烦恼也是无常,时间过了就没有了。

    人的一些问题,是人作的,百分之九十九会有解决的方法,依人的方式去思考、解决,就没事了。

     当起沉重的分别念,觉得很担忧、难过的时候,想想即将发生、可能面临的最糟状况,如何面对这即将产生的痛苦、烦恼?未遇到事情之前,就一直担忧,会越来越恐惧。

当然,事情应作不应作、善恶的取舍要从微细的地方开始,但是内心的烦恼要由粗的地方开始净化,不一定要想到微细的部分,今天真去接受已发生的状况,最后会觉得其实也没怎么样!

    我们在五毒烦恼净化、转为道用的方法中练习,首先想想碰到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感受痛苦的人、感受痛苦的自性、来源、住处等,各方面观察,找不到! 那么烦恼、痛苦、恐惧的感觉自然会消失。找不到即已解决了烦恼,因此事实上没什么问题,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想、自己担惊受怕。

 

问: 何谓法报化三身? 三身与明空或空明不二的关系?

答: 法报化三身由离自己最近处说起,我们现在的身是化身、语是报身、意是法身,这个理论不是没有根据编撰出来的。

 实际上法报化三身从未离开自己的三门,原因是什么? 由“意”上而说,法身无缘、法界、心的自性、空性都是一样的,自己的意念、如来藏性的本体、法界、法身都是一样,完全没有差别。

就“语”上来说,法界任运功德显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时称之为报身,即受用身,藏文为“三部嘎亚”中文译为报身-意思应是接受果报之身,解释上名为受用身,受用什么? 因地上所有善业的果报如庄严的身、满种种愿欲,果报受用、享用、呈现即称为报身。

现在凡夫阶段意不清净的状况下看不到,但如一位讲经说法的老师或教授、慈悲的母亲,具有能力劝别人做善业等,有一点点报身佛的力量,为受用到因地所作善业一部分的果,此语部份能力显现的就是报身佛。更清净时,能度化更多众生,此为圆满报身佛的一部分。

身清净为化身、幻化身,意思是如魔术家为了让众生欢喜而耍魔术般,诸佛菩萨为了满众生的愿而变出各种身、相、能力,此称为化身。

化身有很多种,常看到的佛像是佛的化身相,能使看到的众生种下善根。同样,我们受了居士五戒或受沙弥、比丘戒,持守的开始自然有戒德,此能影响别人-让众生欢喜而能渡化或接引行善道等各种能力,我们的身本就存有化身的一部分功德,因此身即化身。因此众生的身、口、意三门清净的将来,获得法、报、化三身的果位。

三身于五种智慧内属于那种呢? 心是法界体性智、为如来藏性的本体、是法身;语是妙观察智、有辨别善恶、度化众生、显现各种的能力;身是大圆镜智的自性,现为这个相而不执着所作事或相。此即三身与三种智慧的对等关系,以此常言众生不离三宝、不离法报化三身。

所有业障归纳起来集于身口意三门所作业外,无其它,最后清净具此身口意三门的功德,现在行菩萨道也是为了身口意清净而努力,因此通常我们不离法报化三身的自性、三身的业、三身的因与果。

所有密乘的理论全部建立在法报化三身上,任何事情或理论都不离法报化三身的解释,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修法时,常提到身要端正、唱颂经典或佛号心咒要口齿清楚、意想诸佛菩萨的功德,三门专注在一法上,你已经融于法报化三身、也显现三身的功德,此即日常生活中三身功德显现之时。

明空不二,简单说如眼睛看到蛋糕而生色相的执着、感觉到美味或香味产生执着即为“明”,最后色等诸相都不存在的阶段即为“空”,世俗谛的空不一定要具佛性,因此轮回的任何一个自性都具明空二者。

但若说及佛性“空”的部分,我们说为空分,属于涅槃之法,涅槃的一切法成为空的原因是什么?在凡俗的眼里为空,找不到、摸不到、想不到超越自己意识的境界,因此称为“空”。此“空”无法想或变出来、为我们如来藏性的本性。

本性 - 本身具有的能力或究竟的真理,如来藏性究竟的真理是“空”。如来藏性功德的部分称为明,明有身口意、功德、事业,如佛身圆满的相-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语的六十梵音等语圆满相,意圆满之相、受用圆满之相,就色声香味触而言,前面加胜时即为“空”,一般说对色法有执着时为色,无执着时如时轮金刚内的“胜色”,意思为看似为色实际为空,因此平常说色即是空。

色意指所有看到的东西全部为色法,看到有觉受中看到、肉眼看到二种,色法都是无自性,来源、住处、最后的去处(毁灭)三方向观察皆为空,以过去、现在、未来观察为空,东南西北等十方观察亦为空,因此不存在、不存在的空。

虽然不存在但如变魔术般或看电影般幻化方式显现出来的即“明”,明空不二是一体、非为二体。一体可就其体性及自相而言,自相为明、体性为空,自性如前面说及任运的一切现分、一切功德,常说及的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功德、事业,全部为明的部分。

明空不二亦为佛的身语意三身,法身自空、报身及化身为“明”,亦称为法色双运身,法身指真如圆满的法身,色身指为报身及化身,此二者是一体两面、没有分别的就称为明空不二的智慧。

 

问: 法报化三身与明空或空明不二的关系?

答: 明空不二,简单说如眼睛看到蛋糕而生色相的执着、感觉到美味或香味产生执着即为“明”,最后色等诸相都不存在的阶段即为“空”,世俗谛的空不一定要具佛性,因此轮回的任何一个自性都具明空二者。

但若说及佛性“空”的部分,我们说为空分,属于涅槃之法,涅槃的一切法成为空的原因是什么?在凡俗的眼里为空,找不到、摸不到、想不到超越自己意识的境界,因此称为“空”。此“空”无法想或变出来、为我们如来藏性的本性。

本性 - 本身具有的能力或究竟的真理,如来藏性究竟的真理是“空”。如来藏性功德的部分称为明,明有身口意、功德、事业,如佛身圆满的相,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语的六十梵音等语圆满相,意圆满之相、受用圆满之相,就色声香味触而言,前面加胜时即为“空”,一般说对色法有执着时为色,无执着时如时轮金刚内的“胜色”,意思为看似为色实际为空,因此平常说色即是空。

“色”意指所有看到的东西全部为色法,看到有觉受中看到、肉眼看到二种,色法都是无自性,来源、住处、最后的去处(毁灭)三方向观察皆为空,以过去、现在、未来观察为空,东南西北等十方观察亦为空,因此不存在、不存在的空。

虽然不存在,但如变魔术或看电影般幻化方式显现出来的即“明”,明空不二是一体、非为二体。

一体可就其体性及自相而言,自相为明、体性为空,自性如前面说及任运的一切现分、一切功德,常说及的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功德、事业,全部为“明”的部分。

明空不二亦为佛的身语意三身,法身自空、报身及化身为“明”,亦称为法色双运身,法身指究竟圆满真如的法身,色身指为报身及化身,此二者是一体两面、没有分别的就称为明空不二的智慧。


问:如何能不起恶念?若于佛堂杀死蚂蚁等众生,应如何?答:想要每一念都无恶念,是没办法的!每一念要成为善念,要自己精进努力,任何一位上师都无法强将见解灌到每个人心中,如释迦牟尼佛提过:「我不会用水去净化别人的罪业,也无法以手去分开你的痛苦,我能做的是给你佛法正确的观念,你能延续、学习及实习,将来会获得正觉位。」不起恶念非常困难的,若说可以,是太看得起自己了,我们活在娑婆而非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中有痛苦、难过、分别念是正常的,座与座间无分别是什么样的阶段呢? 已达初地菩萨的阶段,就算如此也仍具微细的分别念。 “座”为正在上座修法的期间,“座间”为结束功课、行如吃饭、盥洗、洒扫等日常生活的阶段,此时初学阶段的你,心念是初学的阶段是没办法不起恶念。

但起恶念的时候,怎么办?有很多种方式,能对当下所起烦恼彻底的了解、净化,后面的烦恼就不容易生起。在听闻佛经的短暂时间内可能不起恶念,耳根亦暂时清净。念头生起时,认识生起的对象、强烈的对治即思考生起的因及果,果是下地狱,单只想下地狱的功效不大,感受下地狱的痛苦,瞋恨心自然会降下。再发菩提心。

具嗔恨心、具烦恼的众生,虽然不喜欢现在、未来面临的痛苦,但在业力的牵引不自觉的作恶业,了知这是过去的因缘,现在要欢喜的还清欠债,对所犯罪业的当事者发起慈悲心,希望他脱离地狱的苦海等,发菩提心的当下,心暂时自然清净,五分钟生起菩提心,半小时内的记忆犹存,无形中会将你的心拉回不起烦恼。每天早上一起床,提醒自己不要起嗔恨心,想一想嗔恨心的因、瞋恨心的果、容易让自己起烦恼的人事物等想一遍,再想想对治的方法,五分钟或十分钟,这是每天首要做的功课。如此,今天真的面临境况、敌人,心里早已准备的缘故,不容易生起烦恼或恶念。

一般口中说发心、发心,最重要是真实打从心里发起菩提心,空口言谈是无用处,背诵诸多经文,起烦恼时却一个也用不上,直如学功夫的人虽然备齐各式武器,但敌人真实现前,却无一可用、经不起考验,如此具备很多财产或玩具虽好却无用处。同样佛教徒听闻众多理论、教法,遇到生死的关键或境界,最需要的是实修的功力,实实在在体验、觉受是最有用的。真实的体验就知道了,从今天开始就试看看。真实如此,感谢诸佛菩萨给予加持,如阿底峡尊者、莲花生大士等所提依照次第学习佛法及练习,以成就者宝贵的修习经验净化自己的烦恼,就是口诀。相续中不起烦恼是没办法,就算能短暂控制一个人的心、也无法恒续一辈子。住在山上,动与不动间,会有一些杀生,但不是起瞋恨心而杀,有罪业但不严重,这里是三宝所在场所,多多忏悔,每天放诵佛号或多多念诵阿弥陀佛佛号、普贤王如来咒语或不动佛咒语及回向这些有缘为善妙。


问: 自己很喜欢听闻佛经,是否这样就足够了?

答:听闻佛经很好,而闻思修是不可缺少。不论如何,最重要是心在法上。参加很多佛法的活动虽然重要,但不可以成为自己的压力,我们最后成佛的是心、不是外在的身,死亡后身体最终化为灰尘不会成佛。所谓善业及恶业带到下一辈子,谁带去呢?是意识、心念,因此心在法上最重要。

 

问: 听闻佛经也能于第七意识内转化心念吗?

答: 听闻佛法的时间内,耳根清净,不会受到其它的污染,意识的污染减少,这是闻法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心念。

   一般说出家,有形相的出家、了义或真实的出家。形相的出家为接受出家戒穿上法衣能成三宝的代表,不论持戒清不清净否? 真实出家,一定要以对三界轮回的出离心(想要脱离生死轮回、证得佛果的心)为基础,这种心是出家人的根本。修行人也有多种分法,外相的修行、内心的修行等。

    在佛堂内供奉佛或菩萨的行为,属形相的学佛,对无法真实学习佛法的人来说,看到佛像生起信心,意识内种下佛的种子、是种下善根。视这些佛像为真实佛时,获得佛的加持。

    供奉外在佛相的目的,为一看见佛相记得佛所说之法语、为了提醒自己记住佛语及纪念佛陀,而最终自己如佛般成佛。佛经内提到每位众生都有佛性,心清净即与佛无二别,这是佛陀讲经说法的目的,是佛的希望、众生解脱的目标。真实的佛相在心内,常常忆念佛陀,最终与佛无二。


 问:假如我对您的开示理解正确的话,似乎修持菩提心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不需要到处跑金刚乘 (Vajrayana)的灌顶?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师:皈依和发菩提心是弟子在领受金刚乘灌顶前的必要条件。假如你没有发菩提心,无法真正地获得灌顶,你的理解完全正确。但在没有发菩提心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接受灌顶的,如可以依你所祈接受多次长寿灌顶,但这些仅止于加持的功能。

    关于特定的护法灌顶,如果你已受过本尊灌顶,可以领受其它一、两个本尊,但实在没必要去收集不同的本尊灌顶,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修心才是重点,你是对的。

    然而接受灌顶还是可以有很多好处的,特别是第四灌 — 词意灌顶 (tshig dhang)。但是要小心,很多的灌顶是要守戒的,有些戒律也不容易遵守。


 


{返回 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移喜措嘉佛母祈赞文─双运大乐金刚之戏歌
下一篇:悉地宝藏舍之持明祈愿文
 荟供的殊胜及功德 略释
 大乘修心七要义根本颂
 见修行修持及始终完善教言
 他空中观观修大纲
 荟供问答
 《不共内加行 皈依篇》大圆满隆钦领体前行仪轨 遍智妙道 开示
 法王给阿克嘉成的叮咛与纪念
 随念上师
 平常生活中应注意持守的戒律 暨 十四根本堕
 莫说欺诳之是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谈一念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栏目:传明法师]
 无量寿经讲记 必成正觉 第七[栏目:净空法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91集 唐朝征诏[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