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与生活
 
{返回 东宝·仲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30

修行与生活

第十七世东宝仲巴仁波切

    有很多人问:“我很忙,没有时间修行,怎么办?”
    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修行,怎么处理修行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所谓修行,主要是修心。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闻思修,修正自己与佛法不相应的身、口、意,让心远离烦恼业障的障蔽而显现自性光明、开启俱生智慧、了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永离烦恼系缚而得大自在的过程。作为大乘行者不但要追求自己的圆满证悟,还要让一切有情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诵经、持咒、观想、气脉、禅定等的修持,都是为了达到调心的目的。在净室中念经持咒、做观想和气脉训练、禅修等确实是修行中很重要的方式,但修行并非只限于上述的方法,如能将如法的修心贯穿在生活和工作的一切时处,那么也能获得很大的功用,直至圆满成就。我们的一切言行造作都离不开心,随时观照内心是很重要的。在独处静居时我们不容易看到心念的活动,只有在现实活动中才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在红尘中修心,也是修行必不可少的一种锻炼。在现实社会中度济众生,则是修习佛法的最终目的。修行既在红尘外,也在闹市中,根本没有完全脱离生活的一种修行存在。正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躲在净室里或跑到深山去,如果心摆脱不了我执烦恼的系缚,那也不是修行,只是逃避现实而已。逃避烦恼是无处可逃的,烦恼在心里,如影随形。混迹于红尘,如果逐渐消除我执烦恼,那是真正的修行。避开烦恼只是将它隐藏起来,只有面对而超越之,才是斩草除根。
    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能够彻底摆脱一切世间事务专修是最好的。然而,现代人都非常忙碌,很难如此,但也不要灰心丧气,放弃修行。如果懂得修心的窍诀并能持之以恒地应用,那么也是可以获得成就的。
    作为修行人,树立正知正见是最首要的。只有了知是非、取舍才能调整自己的身心。而这必须依止具德上师,通过闻思修,才能达到。正如《听闻集》中所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如理如法闻思法义是获得修行成功的要素。
    持明济美林巴尊者曾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诚然如此,衡量事情善恶的唯一标准是看发心,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发心一定要端正,为了一切六道众生证悟正等正觉而誓愿成佛,有此珍宝菩提心才堪称大乘行人,所做的一切善行也才能成为解脱资粮。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哪怕天天念经修法也不会成佛,甚至可能堕入地狱。从前,有个猎人为生计所迫,常常猎杀禽兽,但每次狩猎成功后他都很后悔,觉得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害其他众生是可耻的,在他家附近有一位闭关的修行人,天天都念经修法,猎人每次狩猎归来都会怀着既愧疚又敬佩的心情将最好的一块肉供养给修行人,修行人也当之无愧地接受着供养,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修行人食用猎人供养肉食的骨头已经堆成了骨山,一次,猎人在追捕一头受伤的猎物时,那猎物跑到修行人住处附近,从悬崖跳下,正好落在骨山上没有摔死,猎人见状大受震动,看着见证自己深重罪业的骨山发起极大的忏悔心,决定舍命偿罪,当即从悬崖跃下,由于他真诚强烈的忏悔心立马净除了一切罪业,瞬间,他现见自己的心性而腾空成佛了,这一幕被修行人看见,他怀着妒意想:这样恶业缠身的大罪人竟然成佛了,我天天修行,肯定也能成佛,跟着从悬崖跳下,结果当即堕入地狱。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说,前念迷为众生,后念悟为佛。轮涅唯心。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作为凡夫,希求一些暂时的世间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是把修行当成达成世间法的手段,那么就彻底错误了。不要将能达成究竟解脱的佛法当成营谋世俗利益的手段。其实,我们不必刻意追求世间福报,就像火焰产生光亮的同时会有烟产生一般,解脱道的善根在成就佛果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世间福报。
    修行人应该尽量保持正知正念,时刻关照自心,如果是善心的状态就要保持,如果是无记心的状态要尽力把它转为善心,如果是烦恼恶心当即就要制止它,就像《佛子行》中所说,烦恼才冒头时比较好对治,如果姑息纵容,一旦它长成大毒树,就难办了。
    在对佛陀初转*轮的四谛法义有所了知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闻思般若经论,树立中观空性正见。实执是凡夫最大的毛病,也是成佛的最大障碍,虽然证悟空性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但通过闻思般若法,可以了解一切万有皆无实质,周遭的一切显现皆是梦幻泡影。这样随时提醒自己,逐渐串习,减少对自身和外境的执著,同时努力积资净障,猛力祈祷上师,才能真正证悟空性。
    修行人不要追求神通。很多人向往的神通,实际上只是“心能力量对物质的认识和改变”,即使有了诸如未卜先知、千里眼、顺风耳等所谓的“神通”或“特异功能”,对生活和工作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相比,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几百块钱买个手机就可以拥有顺风耳,化多年的时间苦苦修炼出一个顺风耳实在太不合算。佛教要说神通,那么应该是了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和给自他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慈大悲心。
    有志修学密乘的弟子,一定要守密,否则不但不能得到成就,而且也不可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教授。如云:“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修行中有什么境界,只能跟有证悟的具格上师汇报,千万不可在其他人中传播和讨论,因为即使修同样的法,觉受境界也因人而异,况且,境界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过程而已,互相讨论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讲的人有过失,听的人也有过失,而且极易招致修行的违缘。
  具格弟子是尊师重传承的。在金刚乘中,上师是弟子修行成就的加持根本,是佛法僧和本尊空行护法的总集。弟子和上师之间的三昧耶誓约,是金刚乘一切三昧耶誓约的根本。尊重上师、视上师为圆满的佛陀,是金刚乘弟子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修习的初期,寻找适合的上师是必然的,当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后就要一心一意依止。长期在上师之间游来荡去,还不自量力地评价、比较上师的长短,那么永远也得不到善知识的摄受,不摄受并非上师不慈悲,而是弟子没有具备作为弟子所应有的法相,如狮乳般珍贵的教法是无法倒入劣质器皿的,所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相法器才能承接甘露法乳。关于“具格上师的标准”、“ 合格的弟子的条件”在众多经论中都有明确的开示,这里不作赘述。
    第十七世DB法王在一次开示中曾说:“法的精髓就是要开启我们本具的慈悲。”身为佛弟子时刻不能忘怀的就是慈悲,应该把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贯彻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诸如尊老爱幼,爱国爱人民等都是慈悲的具体表现。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同承载万物的大地一般,佛弟子应该清净守持佛戒,戒定慧三学前前为后后的基础,在清净持戒的基础上才能生起禅定,在禅定的基础上智慧才能生起。因此,无论受持何种戒律,都要像护眼般谨小慎微。佛说:“诸恶莫作”,导师所遮止的是一切罪恶,对于佛弟子来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自然不必多言。
    修行是否进步唯一是看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是否减轻,慈悲心是否增长,如果烦恼越来越轻、慈悲心不断增长,那么说明修行的路子是对的。反之则修行不如法,要及时调整。
    由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比较容易往生的净土,当我们没有了生脱死的决定把握时,求生极乐世界是极其重要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上师的教授修持。尚未得到较深的口诀教授的——特别是老年弟子,可向上师求《大悲观世音修持仪轨》,于日常持念观音心咒(观音圣号亦可)。亦可求《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简轨》,于日常持念阿弥陀佛心咒(弥陀圣号亦可)。有条件的可求《颇瓦法》,作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助缘。要注意的是,有人以为修《颇瓦法》开了顶,插了草,就可以保证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极大的误解,能不能往生关键要看能不能与上师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相应,所以,即使开了顶,也还是要精进修持不断,极力积资净障,往生才有保障。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修行要精进。世人常认为学佛者多数都是生活受挫而心灰意乱地寻求虚幻精神寄托的人,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真正学佛者并非消极避世的懦夫,他要有最大的勇气面对自我、无情地剖析自我、消除我执,用最积极的态度努力用功,积聚世间和出世间的资粮。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用来形容积极向上、奋进不息的词汇,没有一个可以跟佛法里面的“精进”一词相比的。精进,意味着没有一时一刻的松懈懒惰,没有任何理由悲观沮丧。精进还不能蛮干,必须如法行持,所以佛法强调“正精进”。 这种奋进一直不停止,直到大彻大悟。要经历的时间不是一辈子,而是无数大劫。其实,圆满正觉后也没有停止,成佛的目的是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啊,只不过那时利益众生是任运自在的功用,不需要刻意去做罢了。
    每日修行所获的善根要及时回向,回向能够让我们积聚的资粮不被烦恼摧毁,能让善根发挥最大的功用。佛说,回向就像将一滴水放入大海,在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也不会干涸。虽然一般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难以三轮体空地回向,但我们应该以真诚的心,发愿像往昔的诸佛菩萨那样回向。如果有时间应该念诵《普贤行愿品》或者《入行论·回向品》等回向,没有时间也应该念诵短回向文回向刚刚完成的善行。
    遵照上述的要点修行,一天就会有一个小的变化,一年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几年过去,就会判若两人。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日常中修行的方法,依照此指导于每天在生活工作中修行,可使自心随时与佛法相应。不知不觉,一段时间过去,就会有实实在在的进步。
    如果想认真修行的人,应该每天有一段固定的修法时间,然后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机会修行。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修行人来说,清晨是自然界一切生机向上的时候,也是人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的时候。修行人应该尽量早起,充分利用清晨静谧的时光行持善法。保证早晨的固定修行时段,则可避免由于一天的工作或应酬而最终完不成功课的情况发生。在似睡非睡中眠床,于睡眠无补,还会耗散精气,对身心健康不利。
    无论你是依靠闹钟醒来,还是自己醒来,那都是慈悲的空行母或其他圣者用法鼓声把你唤醒的,心中应当充满感激和庆幸。佛说我们生命的存亡只是维系在一呼一吸之间,龙树菩萨也说能够从睡眠中醒来是很稀有的事,所以应该想:“暇满人身难得易坏,多么高兴我还能醒来,又有时间行持成办自他二利的善法。”


    一、从睡梦中醒来还没有起念头的话,可以觉知一下清净的觉受。如果妄念生起,则可起身坐正(老年人则可伸伸懒腰,打打哈欠,慢慢坐起),接着观想上师从心轮莲月座中冉冉升起,安坐在头顶上,虔诚地向上师祈祷,念诵《根本上师祈请文》,再念诵《三根本祈请文》。
    做三次深呼吸,将梦中的一切烦恼和沉闷呼出体外。再做几次急促地呼吸,让空气清新头脑,振奋精神。(呼吸的方法要从具格的上师处求得口授和指导。)
    穿衣时应该想:“但愿我恒时穿着戒律和精进的铠甲,不受五毒烦恼的侵扰,精进修行,一切众生也这样。”
    洗脸时可以念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观想自己和一切有情的罪业都被洗净。晨起未说话之前念廿一遍百字明咒,可消除许多过恶。
    刷牙时观想正以佛陀的正法甘露洗净自己因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所造的恶业,并想:“但愿我从今只说爱语与谛实语。”
    修脸时观想:我正斩断烦恼之根,愿众生有机会得为清净的修行人,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盥洗后,先饮一些温开水,然后在佛堂三宝像前献上供养(不要空腹献供)。一般至少应该供净水和燃香,如果有条件就要陈设八供,乃至众多上妙的供品。然后,进行早课的念诵。
    所供的水每天早晨献上,傍晚撤下,洒到干净的草地或树下,布施给饿鬼道众生。倒空的水杯要用洁净的布擦拭干净,翻扑摆放。净水不可在佛堂上过夜。插鲜花的水也要每天更换,不可让其发臭。
    向诸佛菩萨献供养〔燃香、点灯、添灯油、献花、水、果、食物〕时,可念《普贤行愿品》七支供养的偈诵。再念:

萨息 悲曲 秋克兴 美多克 张木                           瑞以日阿 令息 尼喋 间巴 迪
大地涂香花锦簇,                                                   须弥四洲日月严,
      
桑杰 兴突 米喋 朴哇 宜                                      卓棍 南木他 兴拉 觉巴尔 修
意缘供养诸佛刹,                                                  众登净土祈受用。 

   
    课诵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修加行和本尊法等。


    二、从早餐开始,便是白天的活动。也要利用一切机会修行。
    △自己用餐或饮水时,先念:   (让央康,嗡啊吽),净除饮料中可能带有的不洁净之物,然后观想食物化作甘露供养上师三宝,并念诵如下供养偈:
(1)供养三宝偈:
顿巴拉美桑杰仁波切            究巴拉美当确仁波切
无上导师佛至宝,             无上救护正法宝,
真巴拉美更敦仁波切            嘉乃衮确松腊确巴培
无上引导僧伽宝,             皈处三宝前献供。
(2)供养传承上师偈:
多杰羌钦德洛那若躺                 玛巴米拉曲杰冈波巴
金刚总持帝洛、那若巴,            玛巴、米拉、法王冈波巴,
杜松迁巴卓衮亚塞松                     噶举喇嘛南腊确巴培
杜松钦巴众怙师徒等,                    噶举上师众前献供养。
(3)诵供养根本上师偈:
沃明却吉英级颇章乃                    杜松桑杰棍级恩哦沃尼
密严刹土法界宫之中,                  三世诸佛之自性法身,
让森却固尔恩温松顿则矣巴                 匝威喇嘛夏仲切巴培
自心法身现前指示者,                   根本上师尊前献供养。


    享用食物时,要观想上师(或本尊)坐在自己的喉轮上,所食之物化为甘露供养上师。
    饮食是为了养活赖以修行的色身,营养合理适量,不要贪食,不要暴饮暴食,吃得过量禅修时容易昏沉;也不能吃得太少,长期吃得太少会导致体力不佳,无力修法,而且禅修时容易散乱。
    △开门时,观想:愿我与一切众生开启甚深证悟之门。
    △关门时,观想:愿我与一切众生能永闭三恶趣之门。
    △步行时,观想上师(或本尊),在自己右肩上方的虚空中的莲花宝座上端坐,自己和周边的行人都在恭敬地转绕他,同时想:愿众生都行进在菩提大道上,先我而成佛。如果看到道路上有可能伤害到别人的物体如碎玻璃、香蕉皮、石头等应该尽力移开,并想:愿佛陀撤除四圣道中的一切障碍。行走在野外,要尽力避免踩到虫子等小生命。一切生灵都有求生的渴望,不可忽视小生命。而且无记过也要受无记报的。
   △坐车时或自己开车,可以默念六字大明咒等佛菩萨的心咒,观想车轮变为咒轮,心念专注于慈悲,尽可能避免车轮辗死众生,也会避免行车事故。
    △上楼等登高时应观想:愿众生在菩提道上节节高升、永不退转;下行时想:愿诸佛圣者下凡度众。
    △乘船时,观想:愿我与一切众生越度轮回苦海,到达解脱的彼岸。
    △打扫时,观想:愿扫尽世间一切污秽,愿一切众生不再受污秽、恶业、恶习荼毒,恒常清净喜乐。
    △遇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如华丽的建筑、精致的汽车、宽敞的大道、美丽的风光、着装得体的男女、乃至路边的一朵鲜花时,应该观想把它们献给上师三宝。
    △快乐时,当知这是自己往昔善业的福报,也是上师三宝加持的结果,要把它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众生常享妙乐。也可以观想自己的快乐化为白色的气随着呼吸遍覆一切有情。
    △痛苦和生病时,要知道这是自己往昔恶业的果报,生起惭愧心。大乘行者应当发愿代一切众生受苦,观想众生的痛苦、疾病化为黑气吸入自身,他们都获得安乐、健康。也可以观想上师(或本尊),立于我们患处,全身放光,洒下甘露,由此病痛得以减轻。
    △布施于人时,应想:他愿意接受我的施舍,也应接受我的皈依。并发愿:我今天给予他财布施,但愿不久能给予他法布施。
    △接受别人馈赠时,观想将得到的财物先供养上师三宝,自己和施主都因此积累了福德,然后才自己享用。
    △见人为善,应当真诚随喜、赞叹;见人作恶,应当尽力阻止并为其忏悔,愿其改恶从善。
    △见到老、贫、病、残,一方面可以缘此观修人生无常和轮回痛苦,另一方面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当遇到令自己生起贪爱心的异性时,立即将男子观想为释迦牟尼佛,女子观想为救度佛母,可以止息贪念。
    △当受到别人的毁谤、欺骗、侮辱时,不要生起嗔心,尽可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而且要为其忏悔,愿其不要因做下恶业而受果报。
    △在家修行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于一切言行中都应该怀着利他之心和清净心。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尽可能将心安住于清净佛法的滋润中。
    有一位弟子是守公厕的环卫工人,他说:“工作时他观想公厕就是无量宫,所有来入厕的人都是勇父和空行母,自己在供养他们,因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清净则周遭的环境就是清净刹土,这样观想可以吗?”我情不自禁地说:“我向你的清净心顶礼。”
    △有条件午休的人,午休时也作简短的念诵或禅修。
    在修金刚乘佛法中,观想是非常重要的。以上的这些观想并非自我心理安慰,而是有巨大功德的。自己的心相续也会因这样的长期熏习而趋于成熟,尽早开悟。

    三、傍晚最宜供修护法,稍前稍后亦可,一般居士可以在下班后修持。


    四、晚上,晚餐后到就寝前是上班族修行最有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一天的劳作已经结束,可以内息妄想,外绝诸缘,安心修法。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聊天、下棋和看电视等无益于修行的活动中,而要持之以恒地做晚课。晚课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念佛、修加行或修本尊法等。


    五、就寝前,要对自己一天的身口意的所作所为进行一次检查。作了善业要作回向,作了恶业要忏悔。念三遍百字明咒,忏悔一天自己知道或不知道、有意或无意做下的恶业,忏悔修法时心思散漫、念诵观想不如法等过失。


    入睡时应当取吉祥狮子卧势:侧右胁而卧,右掌托颊,右腿伸直左腿稍曲叠于右腿上,左手置于左腿上。以此姿势入睡,可降低右脉的活跃而增加左脉的能量,减少妄念的炽盛而达到静心,对睡眠十分有益。吉祥狮子卧可让自己睡眠短而不被噩梦干扰,第二天可获得空行母等圣者按时唤醒自己,早起修行。吉祥狮子卧究竟的利益十分广大,非三言两语能述说。吉祥狮子卧,是佛陀示现涅槃的卧姿,我们平时养成吉祥狮子卧的习惯,对临终往生有极大的帮助。莲花生大师在《六中阴》中曾说:任何有情去世时如果采取吉祥狮子卧,就不会堕入下三途。
    以吉祥狮子卧睡安稳后,全身放松,放下对过去的追忆,放下对将来的筹划,专心观想上师(或本尊)住于心轮莲花月轮宝座上,大小如拇趾一般,放五色光,将自己周身照得透亮,以此观想祈祷自己在睡梦中不失正念,并逐渐能觉知梦境,轻松愉快地入睡。
    入睡的最后一念将决定整个睡眠的旅程。放松、善意的信念,将达成清净美好的梦境。
 


{返回 东宝·仲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了义明灯 瑜伽士之歌 缘起 序
下一篇:开显我们的自性光明
 证悟者的心藏之宝 夏扎仁波切道歌讲解
 修行与生活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十一、依持上师 受法入道..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七、修学佛法三要点——见地、修..
 在文峰寺传法时的开示
 宇宙同体 万民同根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十四、金刚乘修证的开端——共四..
 丽江市藏传佛教的现状
 江地是度母化导的地方
 人身难得 人生易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张贴佛号应慎重[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二○、从配流上洛之后开示之法语[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Fasting and Purification[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最好的师父就是跟你最有缘的师父[栏目:月悟法师]
 浅谈正确认识佛教的意义[栏目:心律法师]
 第十一章 佛是真我 生命没有过渡[栏目:日常的佛心]
 如何在境缘中去除贪瞋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如何分别二谛之数?[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栏目:业道轮回经典选辑]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六[栏目: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