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走向世界的中国佛教教育(惟善法师)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3

走向世界的中国佛教教育

惟善法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界不断向世界输送留学生,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培养起了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同时,越来越多的出家僧众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也为佛教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些都是中国佛教界国际化的优势所在。

  同时,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法师们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接受过高等教育,更多的年少出家,只有初中水平,根本谈不上系统的教育。基于这种现状,中国佛教教育可以借鉴斯里兰卡的佛学教育体系。将佛学院的学位体制参照国家学位体制来设计,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取得学士学位后皈依的法师,他们可以只修学佛教研修班,补充佛学知识,而不用再次攻读本科。对于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法师,可以开设多种文化课程,以提高法师的文化修养。佛教课程设置也有待调整。目前,中国佛教课程设置多集中于具体佛法课程,而综合课程相对较少,如,表达能力和仪态训练、礼仪常识等方面的课程较少。同时,部分寺院较为保守,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佛教国际化的进程。

  还有就是外语在佛教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中国佛教现代化、国际化的羁绊之一就是语言的限制。语言是对外交流的工具。虽然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中国法师出国留学人员比例仍然相对较少。他说,这里的外语是广义的外语,包括梵文、巴利文等古代语言在内。许多佛教经典著作是由梵文和巴利文书写而成的,学习梵文和巴利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佛法要义。狭义的外语就是当今世界除中文之外的语言。这些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桥梁。很多法师虽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但在语言表达上仍需提高。很多法师的外语也多是纸上谈兵,外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交流能力则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如何提高法师们的外语水平是中国僧伽教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我们也无需太过悲观。高速发展的经济是中国佛教界崛起的坚强后盾。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佛教的外语教育也将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中国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佛教教师队伍的培养。目前,中国佛教教师的地位仍然较低。很多教师没有经济上的保证,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同时,佛教教师间的交流也较少,知识更新的周期较长。只有通过相互交流,方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方能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佛教教师间的交流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既有不同佛学院间的交流,也可以有佛学院与大学间的交流,既有宗派内部间的交流,也应有三大语系、三大佛教宗派的交流。通过交流,佛教教师就能不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的重大意义(潘宗光)
下一篇:越南的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扎仓教育(哈斯朝鲁)
 我对佛教教育的一些看法(黄心川)
 佛教信众教育探讨——以佛光山在台湾地区的信众教育为例(慧宽)
 僧教育欤?俗教育欤?——关于僧才培养的现代性思考(段玉明)
 试论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培养(林国良)
 浅谈佛教教育的教学原理(陈德平)
 佛教可补现代教育之偏(黄公元)
 僧伽教育——续佛慧命的事业
 现代僧伽教育之现状与展望(正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舟曲死难同胞募建祈愿道场所做的开示[栏目:如孝法师]
 药师八佛灌顶开示 ——第九世确兗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不受二箭[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四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跨越生命的对与错 豁达一笑没什么[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人类的未来决定在你的脚步[栏目:行禅]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三[栏目:妙心法师]
 於具力之四种业门,何以应有认识?[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从绝望开始[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