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贪名之戒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6

贪名之戒

药师山紫虚居士

  壹、前言

  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人都很容易察觉,而且认为不是好的行为。但对「名」就不太一样了,我们常说「流芳百世」、「名流千古」、「留取丹青照汗青」,也就是人们认为留好「名声」是件好事。

  此外,我们也尊敬「名家」、「名士」。对「名望」、「名誉」及「名气」等的追求与维护,有人是用尽心力。当然,更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也是为了维持某些「名」。

  总之,贪名这件事在人间法似乎被认为是件「好事」。而放眼看宗教界,很多修行人也是为名在打拼,贪名之害不亚于五毒,有志解脱的修行者不能不特别小心。笔者在此,只是针对药师山的修行者提出一些警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或修行之中,随时注意不要着贪名之害,这是极具杀伤力且不太受注意的「小事」。

  贰、个人出名的问题

  一、人在世间做事有了成就之后就有名望及地位,但这些毕竟虚妄,若贪着这些,以这些为实有,这就是贪名,将有碍了脱生死。

  二、很喜欢他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如喜欢到处留下自己的姓名等︶,也是一种贪名。为了替众生服务就必须深入群众之中,也要有一些使群众认识我们的手段,但我们要随时警觉并提醒自己,这只是为了服务众生之需要而不是为了要名。例如为了义诊的事我们要张贴海报,为了要乡里的人了解佛寺的工作,我们请村长们一年来山上一两次。

  在做这些事时,随时要知道这是为了更能替众生服务,不是为了名,我们做这些事,起心动念绝不能为名,若不惜一切手段去大事宣染,追求世间的「名气」,这就有贪名的问题。

  三、为了避免贪名之害,药师山之一切活动尽量以团体具名为原则(除非不得已,如法界之需要或政府法令有规定必须个人具名者)。

  参、关于留名的问题

  很多人喜欢四处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喜欢有机会就在电视或报章杂志上亮相,若知道是为生活或为众生服务就无妨,但若刻意追求就有贪名的问题,我们在写文章的时侯只写法名而不用俗名,也不做详细的自我介绍,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贪名的问题,用法名很少人知道其人是谁,但为了对文章「负责」的态度,出了问题可以由药师山这个团体去找到文章的作者。

  文章写得好,若不小心也容易掉入因为出名而变得傲慢自大,不能不小心。做别人的善知识或师父那更要小心,久了就易陷入不自觉的贪名与自大。

  肆、结论

  贪名之害是无形的杀手,贪着「名」就不得解脱,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要时常想把自己变成「名家」、「名流」、「名士」等。我们只要努力做事为众生服务,这些得来的「名」不要在意,随时警觉,「名」毕竟虚妄。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下一篇:佛法知见(续)
 空无、虚妄、如幻与修行的关系
 浅说庵摩罗识
 西藏佛寺参访记要
 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一)
 药师山的修行概要
 关于法会
 十年菩萨道的省思
 谈学佛的关键问题
 因果故事一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求解脱不是逃避现实[栏目:达真堪布]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3 空缺[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刘立夫)[栏目:华严文集]
 232.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论佛教财富观对解决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助益[栏目:佛教与经济]
 三论宗重要著作[栏目:三论宗简介]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第五章 道圣谛[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微妙灵验圆满善愿[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难,也得知难而上[栏目: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