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十节 见与道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8

  第十节 见与道
  所有的道都为了引导众生了解正见,例如不侵犯别人、不作恶事,这种正确的行为,就是趋近正见的间接方法。不知道正见就是无明,不正确的行为滋养无明。不侵犯别人是减少无明愚痴、减弱无明干扰力量的一种方法,其他还有无数的方法。许多形式的戒律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各种方法来得到正见。
  虽然“道”在究竟上来说也是一种困惑,一旦达到目标,道也必须舍弃。但在那之前,道是必要的,因为透过逻辑、争论或分析,你绝对无法了解实相,只有透过修行才成。这是由于情绪永远压过理智,阻碍我们见到实相;只有透过修行,才能降伏情绪烦恼。
  根据佛教哲学,心创造出万物;或者更正确地说,万物就是心。这表示,除非有个意识知道某事物为某事物,否则它就不成某事物了。主体、客体彼此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因此没有客体可以完全和心灵过程分开。如果外在客体真实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透过智力的分析、数学理论或科学实验室来发现现象的真实状况。但是,因为情形并不是这样,所以只有从自心下手,你才能体验到现象与自己的实相。
  虽然老师能帮助你更了解究竟实相的模型,但也只不过相当于给你一张更清楚的相片,用以帮助你认出实相。别人无法把实相的体验送给你,你必须透过修行,自己去证得实相。不论你的老师悟境有多伟大,他只能把月亮的照片给你看,并告诉你应该朝哪个方向才能看到真正的月亮。他永远无法向你显示真正的月亮,也不能帮你看;因为你没有办法透过其他人的眼睛来看,或体验他人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怀疑到底老师和教法是不是必要的,或者你是否可以完全靠自己成就?其实这两者都是必要的,教法的需要在于可以增加你对于正见的了解;因为在获得正见的途中有许多障碍,这些障碍都非常精巧,能让你误把短暂的五蕴和合当成真正的自己,而完全看不到真正的本性。为了成功地击垮这些障碍,你必须要具备比它更精密的武器,因此老师和教法都是必要的。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下一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六节 止观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译者前言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七节 业力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三节 自我及自我的见地是错误的..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二节 出离与虔诚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八节 转世再生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如何才能更好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并以此来对《般若品》的科判甲一和..[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9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第二十一品 杂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栏目:黄念祖居士]
 为什么打坐一直会流汗,而皮肤却是冷的呢?[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皈依问答(三十八):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皈依的修行呢?[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通奸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度的分析[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