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十节 见与道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72

  第十节 见与道
  所有的道都为了引导众生了解正见,例如不侵犯别人、不作恶事,这种正确的行为,就是趋近正见的间接方法。不知道正见就是无明,不正确的行为滋养无明。不侵犯别人是减少无明愚痴、减弱无明干扰力量的一种方法,其他还有无数的方法。许多形式的戒律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各种方法来得到正见。
  虽然“道”在究竟上来说也是一种困惑,一旦达到目标,道也必须舍弃。但在那之前,道是必要的,因为透过逻辑、争论或分析,你绝对无法了解实相,只有透过修行才成。这是由于情绪永远压过理智,阻碍我们见到实相;只有透过修行,才能降伏情绪烦恼。
  根据佛教哲学,心创造出万物;或者更正确地说,万物就是心。这表示,除非有个意识知道某事物为某事物,否则它就不成某事物了。主体、客体彼此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因此没有客体可以完全和心灵过程分开。如果外在客体真实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透过智力的分析、数学理论或科学实验室来发现现象的真实状况。但是,因为情形并不是这样,所以只有从自心下手,你才能体验到现象与自己的实相。
  虽然老师能帮助你更了解究竟实相的模型,但也只不过相当于给你一张更清楚的相片,用以帮助你认出实相。别人无法把实相的体验送给你,你必须透过修行,自己去证得实相。不论你的老师悟境有多伟大,他只能把月亮的照片给你看,并告诉你应该朝哪个方向才能看到真正的月亮。他永远无法向你显示真正的月亮,也不能帮你看;因为你没有办法透过其他人的眼睛来看,或体验他人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怀疑到底老师和教法是不是必要的,或者你是否可以完全靠自己成就?其实这两者都是必要的,教法的需要在于可以增加你对于正见的了解;因为在获得正见的途中有许多障碍,这些障碍都非常精巧,能让你误把短暂的五蕴和合当成真正的自己,而完全看不到真正的本性。为了成功地击垮这些障碍,你必须要具备比它更精密的武器,因此老师和教法都是必要的。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下一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四节 空性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序 自我的观点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十节 见与道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五节 四圣谛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四节 心的训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八节 金刚乘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译者前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只是因为习惯[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泡椒拌豇豆[栏目:素食菜谱]
 生命的价值与光辉 The Value And Glory Of Life Conspicuous[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大乘宗地图释后序[栏目:太虚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1章 张牙舞爪的护法神[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略述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栏目:余池明居士]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一)[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福报的由来 十一、为什么施孤寡的人功德大[栏目:福报的由来]
 很多调查说,因为前世被枪杀或其它原因,转世后,身上有前世遗留的标记。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种类[栏目:法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