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1处生中阴05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5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1处生中阴05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无相寂止:
所谓无相禅修就是没有形象的禅修,它比较类似汉传的禅宗,
一样地,身体以毘卢遮那七支座法安坐,眼睛微张,将心安住在前方的虚空,
然后非常安祥地休息,内心中什么形象都没有,定在前方的虚空上,
这个训练时间,需要一天。

谈一下我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禅修时,我是「止」、「观」轮流做的,首先我将心安住在某件物体上,
过阵子之后,我会移动视线去观察一下周遭,
然后又将心安住在某一个物体上,然后再去观察,..静、动重复轮流地做,
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有昏沉跟散乱的情形马上就可以发现。

以上是寂止的部分,
如何将心定下来的教授,这本译文我大约地校对过,写得满清楚的,
看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对这方面的了解;

然而就禅修的实践而言,
我是不会的,我不是一个禅修的老师,所以无法教大家,
以后各位有机会遇到好的、有禅修经验的禅修者们可以跟他们学习,
现在我们先参考这本书,先做个预习。

胜观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观察自己的心,
当我们观察心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的心是不间断地处在混乱状态的,
非常杂,偶尔,我们也可以试着找寻一下自己的心,
它到底在那里、它到底在不在,而我们要寻找心之前,就必须先让心安定下来,
等心安定下来之后再做观察才有办法比较清楚一点,
因为当它混乱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办法认识得了的,
因此要找心之前,先把心安顿下来是必需的,
这就好像一潭混浊的水安静下来之后,所有的杂质自然会沉淀潭底,
这时水中的倒影自然可以看得很清楚,同理,心安定下来之后胜观就比较容易产生。

当我们的心安住在前方广阔的虚空、和虚空融合在一起,
有些人因此就可以体悟心性,
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找不到,但,它却是清晰、光明的,
心的本质就是这样子,没有本体,光明而清晰!
这个训练的时间,必需一天或者两天。

我大概说明一下胜观的部分,
为什么说胜观是非常清楚的状态呢?
比如一个水泽,当这个水泽有漩涡、波浪,或者激流的时候,
那么水泽里的水,它的本质就无法显露出来,
相反的,如果这些干扰都不存在的话,水的本质就可以一览无余,
那什么是「水的本质」呢?清澈、纯净!
同理,我们的心经过以上的训练,那么我们的心就可以被控制,
定在某个对境上面,没有其他杂念,这时上师就可以直接教你胜观的部分,
所谓「胜观」就是直接告诉你见地、心的本质!而你也可以因此认识或明白心性!

为什么修止的时候一直告诉你-眼睛要看着前面、眼睛要张开呢?
这是因为我们心间有个叫「噶地」的脉,它是智慧的总集脉,
这个脉如果往下,或者封闭起来的话,那么无明的状况就会产生,
畜生道的众生这个脉是往下封起来的,所以牠们比较无明,
而我们人类是横的,因而比动物聪明一点,
成就者以及菩萨们这个脉是往上张开的,
所以祂们具有广大的智慧以及神通..,
这是因为心性本来就具备智慧的关系!

「噶地」它跟眼睛有非常直接的关连,
因为眼睛就是我们的智慧门,智慧脉要通过我们的眼睛,
所以当我们眼睛闭起来时智慧门就关闭,眼睛张开的话,
那么「噶地」就比较容易张开;
那么如何使「噶地」张开呢?
在密宗除了「下门大乐自解脱导引」这个特殊修行法门有解说外,
其他连这个脉的名字都没提到!不只显宗没有,就连密宗的外续部也没有,
只有无上续部才会讲出这个脉的名字,
所以为了不要阻碍这个脉张开,我们打坐时眼睛要张开!

我们常常听说「心的本质」这句话,
那么「心的本质」是怎样的状态呢?
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非常、非常明澈的、透明的,没有实有的,
更进一步形容-「本体空、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我们口语上只能这样子说明而已!

那么要如何做观想呢?
首先,我们要先寻找心-心从哪里来?
住在哪里?去了哪里?心是怎样的形状?
它是四角形的?三角形的?还是半圆形的?..
这和禅宗找心的方式类似,
心,不管我们如何寻找就是永远找不到,当然更諻论它是什么颜色或形状了,
但,如果说心不存在,那我怎会有思想呢?我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用什么辨色?..
以这方面来说,心,明明是存在的,要一直反复地寻思,

当我们对心比较了解一些些的时候,
就比较可以了解-「不可说」、「不可想」这句话的含意。

所谓心性,也就是心的本质,它是不造作的、不是因缘生,一个恒常的状态,
这部份在讲解佛性、如来藏的时候会说,藏文里称本觉为「日巴」,

所谓日巴,就是「看到」的意思,看到了自己叫做日巴;
「玛日巴」就是无明,没有看到的意思;


我们为各种不同的状况命名,我们对一直不断的思续,称它为「念头」,
称我们根本看不到,而圣者们却可以看到的现象为「胜观」,
对所有一切法一清二楚知道的,称它为「个别了解的智能」,
其他如-佛性、胜义谛、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大家不要认为是有个另外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心一直向外贪求,
这是因为不认识它的原故,所以才会这样;

其实,所谓的「如来藏」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思想,没有什么其他的,
但,我们现在只能说说而已,没办法发现,
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心还没有被训练,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多多练习禅修,
尤其是我们学习佛法的佛教徒,今世的自然中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而其他如临终中阴..的好、坏,都是依靠今世的自然中阴而定的,
今世自然中阴修得好的话,那么到其他中阴时,因为了解心性的原故就有解脱的机会,
如果你今世浑浑噩噩的过日子,那么到了其他中阴时想要解脱就比较困难了,
要知道,天下没有空中掉下来的礼物哦!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2处生中阴06
下一篇: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0处生中阴04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3梦幻中阴01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0临终中阴02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八)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二)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2法性中阴01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四)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续)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栏目:造塔经典]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佛法在静坐练习的要点[栏目:乌巴庆老师文集]
 如何持好戒?[栏目:法增法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栏目:印顺法师]
 《摄大乘论》笔录 第六章、彼修差别[栏目:妙境法师]
 受菩萨戒的居士没披衣是否如法?[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造像功德利益[栏目:造像功德文集]
 西藏佛教格鲁派概观[栏目:格鲁]
 正面欣赏,忌妒自离[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