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在世间(常泓)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4

佛法在世间

(常泓)

太虚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人间佛教”思想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向善发展。然而在中国最先提出“人间佛教”的可以说是六祖惠能大师,虽然六祖并没有像太虚大师那样直接提出,但他的“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法语和《坛经》中所表达出的诸多思想,可以说是以‘人’‘心’和‘人间’为标的,所以推崇人间佛教,必须要深入体悟《六祖法宝坛经》。

做为一个修行人,我们都有过“离世觅菩提”的思想倾向。记得自己刚出家时,因对教理还不太懂的我,看见师父整天要给来来往往的信徒开示佛法,很少有自己的空余时间,只有到了晚上时,师父她忙一些自己的事,忙完之后,师父才开始打坐,每打坐时间都到深夜,第二天师父照常起床上早殿,后又开始忙着接引信众。看见师父如此,自己生起“离世觅菩提”思想。却不明白师父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心。便对师父说:让自己去山上学习吧!于是师父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便去了“鸡足山”的“佛塔寺”学习。“佛塔寺”对刚出家的人而言,是一个培福的好地方。那里的出家人,可算是上得了殿堂,出得了厨房。寺里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点都不亚于军队的管理,平时的我们都是禁语,时不时还要面对僧值师父的考验——三天两头要求你拜几千佛。当你没有完成任务时,僧值师父便会加倍的处罚你,所以山上的师父们,就算是拜到第二天,也要完成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感觉有点累,可是我们的心里依然法喜充满,也没打妄想的时间,内心的清净是无法言说出来。

当我对这样的环境贪迷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师父寄来的一封信。在信里师父说,因常住人手不够的原因,要我回常住发心,师父还说了一句,师父说:真正的修行人是在人群中经得起考验的,而不是在深山独自修行。”这应该就是说学佛是不能脱离现实吧!我们都知道“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道理。兔子不长角,兔子如果长了角以后,就被送到马戏团去了。意思就是说佛在人间,不魔不成佛,有了魔境,就快成佛了。不苦不做人,佛祖在人间成佛,不在天上成佛。一个修行人,出家修行后,遇到的种种障碍,那恰恰是我们修道的资粮,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般人会逃避,怕受苦去面对。佛法是济世的良药,如果世间的人不得病了,那良药便失去了作用!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居士们,信佛人的烦恼,没有众生的苦难和烦恼,那作为出家人的我们不就失业了吗?我们就没有事情可做了。佛法在世间是用来治世间病的,是对治的。可是我们很多修行人,在修行的时候,把佛法和世间法对立起来,不能够圆融的运用在生活当中,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去与人相处。

这也说明了我们现在的人,虽然在学习佛法,我们依然没有足够的正念观。六祖的无相颂曰:“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如果我们有正见,就是正确的看法和正确的想法,那就是出世法。但作为世间众生的我们却迷惑颠倒,无常中寻常,苦中寻乐,所以说叫邪见,邪见就是世间。

颂又曰:“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佛法是出世法,深入其中又超越其外,在世间法中,才能修出世间法,这不就是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出世间不离世间,这样又何愁我们的菩提自性智慧不开发显现呢?

不得不承认,从出家到未读佛学院的我,虽然常常有听到别人口中说:《坛经》是如何如何的好。可是我却不曾去读诵受持,因为做为凡夫的我们都具备着与生俱有的习气。有句话说“先入为主”,而我出家时,因初步接触的是念佛法门,也曾一味地固执,除了念佛以外对其它的教理都置之以外。可是当我步入佛学院学习教理时,才明白现在的我,还不俱备选择哪一宗哪一派的能力,只有在学修过程当中,通过一些教理的学习,有分辨能力时才可选择专修哪一宗,哪一派。可是当我开始学《六祖坛经》时,慢慢地对《坛经》的兴趣愈来愈浓。记得学习“行由品”之前,在课堂里法师出了这么一道题,为何在中国,祖师大德们所著述的作品中都没有称为经。然面六祖的却称为经呢?这个问题深深的吸引了我的好奇心,尤其对《坛经》生起了好感,特别是当我学习到六祖的“无相颂”时,被里面的每句偈颂都深深触动。这不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教导我们怎样来行持“人间佛教”吗?

佛陀当年降生在人间,在人间修道,在人间示现成佛,以自身的经历,在人间现身说法教导我们这些末法的众生,使我们明白修行成道要在人间的重要性。六祖惠能大师的《坛经》里从行由品、般若品、疑问品……至付嘱品都在倡导着,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颗智慧的心,只是被无明烦恼遮蔽了我们的心,智慧的本性本来是清净的,六祖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把原有的佛性显现出来,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用“人间佛教”的思想才能实现佛教的价值的最终理念与有情生命的究竟解脱。

将六祖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的精神,运用在我们共同的生活当中,使我们共同走出,生活在世间,精神却达到超越世间的境界,正如太虚大师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落花空明(圣祥)
下一篇:出家因缘(福明)
 喜欢谁,讨厌谁(如新)
 佛、法、僧——我的不退伴侣(传仪)
 没有借口(宽德)
 还乡(醒世)
 红墙内外(文彬)
 珍惜暇满(慧凡)
 无题(昇皓)
 暑假见闻
 汝欲居何方(胜译)
 精进佛七有感(惟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受、思维与直观[栏目:超然法师]
 欢喜接受恶报,帐就了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阅为性空者辨[栏目:太虚法师]
 发心交命念佛[栏目:仁焕法师]
 佛教与个人成长[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慈悲情怀[栏目:拈花说禅]
 慈法法师安居开示《安乐集》法语集萃[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四无量心之4:喜赞天性化生美[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法华经》之研究法[栏目:周叔迦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