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若明灯(心妙)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7

般若明灯

(心妙)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伟大的佛陀弃国舍世荣,六年苦行证金仙。终于在寂灭道场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顿悟成佛。佛陀的证悟乃是智慧的成就。遥想佛陀时代,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其中二十二载般若谈,可知般若的重要性,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世间哲学所共有的法门,乃是分别佛教与外道的分界线。

“般若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佛法之般若”,得到般若才能契悟佛教最真实圆满的境界,有般若所摄持的万行能够到达究竟的佛果位。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哪个宗派是离开般若而建立,而我们禅宗更是极注重般若思想。

禅宗所说“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乃是般若的最高境界。而禅宗诸祖也皆是依大乘般若系经典来修持。如从初祖菩提达摩至四祖道信大师皆以《楞伽经》印心,至五祖则以《金刚经》教导徒众,教导惠能大师也是此经至“无住生心”而使惠能大师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空的道理,到六祖惠能大师更是以般若作为他禅法的主要因素,而使禅宗更加兴盛,形成了后来的五家七宗,遍布于全国各地,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一隅”的佳话。

弟子倍感欣庆能够学习到《坛经》,所谓“借人之知,完善自己。”不仅要学习此经,更要学习大师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树立自己的正知正见,用般若观智来彻照世间万事万物。有了般若智慧就能够透析烦恼,知道烦恼的根源何在,应从何下手才能处中要害,即一针见血,手到病除。自从学习《坛经》以后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尤其是般若无相颂,弟子每做一件事必以无相颂为对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与偈颂相应,若不相应则立马改正。

弟子自出家以来,就谨记师父的教诲:少说话,多做事,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打妄语。虽不能做得很好、很到位。但若能每日进步一点则趋圣贤不远也。般若无相颂中说的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弟子深感自己业障深重,根性陋劣,“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也许是过去生中曾种下些许的善根,才感得此生能够听闻正法而正信出家,此乃不幸中的万幸。放眼望去,滚滚红尘中,愚迷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了不知多少劫,头出头没,受尽苦难也不知出离,反而乐此不疲,再出头时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终于得投生人身,却忘却了过去的痛苦,造诸杀盗淫妄而不知悔改。如现今社会中人们随着科技的发达,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文化水平也得以提升,社会上的大学生应有尽有,人才遍地皆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但相对的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了吗?答案是:没有。现今社会儿童,青少年杀人偷盗屡见不鲜,文明的社会,反而比以前的犯罪率更加多了。某些大学生,白领高层人士为满足一时欲望,而恣意乱伦,导致无数条无辜的小生命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被父母谋杀。他们能不冤吗?为了显示人们的生活高质量,大肆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碗、毛巾、鞋套等等;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觉,不惜众金宰杀珍贵、稀有的动物,导致物种灭绝;珍奇动物的毛皮也成为了人们身上的名牌毛衣、披肩、围巾,如是种种不胜枚举,因为人们内心充满了贪嗔痴毒,所以才导致外在的三灾入侵。究其根源,因为他们没有智慧,缺少般若智慧的引导。

俗话说:“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怎么会如此呢?难道慈悲也有错吗?没错,慈悲是对的,只是因为他没智慧,那不叫慈悲,不是佛陀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是要用智慧为引导的,没有般若的引导,一切善事都不能成就。“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六度是从凡夫到菩萨的修因。《宗镜录》中云: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故知一切万行必以般若为前导,般若如眼,使我们趋向光明。无有真实的智慧就算堆积再多知识也无有是处。如上次听宣方教授讲课说到台湾有位比丘尼,教学多年却被外道度走,反而回过头来诽谤佛教。难道她不懂因果、不懂佛法吗?她在僧团中多年的学习、修学,为何还会到如此地步?只因她法不入心,再多的才华也只是世俗的,内心没有真实受用。只可惜了她空到宝山走一回,不仅空手而归,还落得遍体鳞伤后患无穷,真是可怜、可悲、可叹!我绝不可像她一样成为佛教的罪人。所以,我必须勤修佛法,树立正知正见,珍惜这难得的学法机缘,一丝不可懈怠,真弘自宗,不谤他宗。因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从佛陀自性海中所流出,权巧方便教化众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绝不可自赞毁他。只有丰富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利益众生。“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忘世上苦人多,内心常怀慈悲心、感恩心。度生不感到辛苦、疲倦。只有口演身行,言行一致,别人才能够信服。所以在这五浊恶世中,众生难调难伏,救度众生也要更多的耐心、决心、信心,才可实现愿望。时刻提醒自己:能吃苦不是愚人,肯吃亏方为智者,这才是智者的所为。当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没有哪尊佛是离开人世而独自成佛的,佛是人成,没有众生成佛又有何意义?诸佛皆是为利益众生而示现成佛的,而成佛是般若的成就。

“故知,般若是险恶径中之导师,迷暗室中之明炬,烦恼病中之良医,碎邪山之大风,破魔军之猛将,照幽途之赫日,警昏识之迅雷,扶愚盲之金鎞,沃渴爱之甘露,截痴网之慧刃,给贫乏之宝珠,若般若不明万行虚设。”

《宗镜录》中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般若的重要性。既然我们的修学离不开般若,那么就让般若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今后的修学道路。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深的希望(传仪)
下一篇:惜福(妙昕)
 人生梦(仁睿)
 我的出家因缘(本孝)
 自我策励(朗明)
 靠近我 温暖你(文彬)
 生活随感(宽德)
 浅浅接触 深深感触(智如)
 放下就是快乐(觉凡)
 好友(心亮)
 感恩师父(果善)
 海上佛国游记(文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古椴花开[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内观基础 十四、无常[栏目:内观基础]
 佛教戒律对现实的意义--关于戒律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思考(范正风)[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解脱人生,从心开始——谈心地法门的落实[栏目:禅林衲子心]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金刚经》的实践层次[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一、善导大师偈语[栏目:诗偈法语]
 整理僧伽制度论[栏目:太虚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十七)~C 关于“十一患”与“三定”[栏目:界定法师]
 想一回就伤心一回[栏目: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