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玄高 (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
 
{返回 高僧大德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05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氏半夜梦见天竺僧人将无数鲜花洒在自己的居室内,早晨醒来,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个男孩。这天,家中弥漫了奇异的香气,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明照耀墙壁,很久才熄灭。母亲看孩子生时有吉兆,便为他取名灵育。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法师玄高。

    玄高小时,因受人们看重,又被称做世高,他十二岁便想辞亲入山修行,父母无论如何不答应。过了些天,一位书生来他家借宿,说自己想到中常山中隐居,父母一想,自己的孩子也早有此意,只是爱之过甚,割舍不下,现在何不让他随这书生进山呢?强留毕竟不行。事情就这样定了。傍晚,父母和村人送他们上路。第二天早上,又有村人来探望世高,父母惊诧不已,问道:“昨天大家不是把他送走了吗?怎么现在又来呢?”村人也摸不着头脑:“什么?我们连他走都不知道,怎么会说送他呢”父母猛然醒悟:原来迎送孩子的都是神人。

    世高一上山,便要出家,山僧说:“不行。父母不答应,怎能度你出家?”他只好暂时软磨硬泡,交涉了好多天才得到允许。世高满足了愿望,一高兴连名字也改成了玄高,表示彻底背弃世俗,断绝尘缘。

    玄高天性聪明,学习经典不假思索,十五岁便能为山僧说法。受戒以后,玄高专门研究禅律,他听说关中有位佛驮跋陀禅师在石羊寺弘法,便去拜师学习,只十来天便精通了禅法的妙处。跋陀不禁赞叹:“善哉,善哉!这个佛子,能领悟到这样深的程度!”执意不受师礼。

    玄高手持锡杖云游到西秦(十六国之一,在今甘肃南部)隐居麦积山。山上有学僧百余人,都对他推崇备至。秦地高僧昙弘也恰在此地隐居,与玄高十分友善。外国禅师昙无毗游到西秦,讲授禅道,然而善心定于一处的三昧正受境界,幽深高妙,陇右僧众根本不接受,玄高听说后,便率徒众去从他受法,学了十天,昙无毗便要向他请教。

    僧众一多,难免鱼龙混杂,有两个河南来的,外貌恭敬,心怀嫉妒,经常在背地里肆意作为,触犯戒律。他们趁昙无毗西行之际,向河南王的世子曼谗害玄高,说他积聚徒众,将成为祸患。世子听信谗言,当下便要对玄高动手,河南王不答应,他便将玄高赶到河北的林杨堂山。这座山古老相传,是神仙的住所。

    玄高对这一场遭遇淡然处之,他神情自若,整天带着三百徒众修行,禅定境界日新月异。也许是他虔诚修炼的感应吧,禅堂的钟馨不敲自鸣,香炉的香也自然而然地散发气息。求仙问道者,不时来游玩,但从未受过毒虫猛兽的伤害。他的徒弟也精心修行,长进很快,其中陇西人玄绍深参诸种禅法,有很高的神力。他能让手指流出清香洁净的水,供玄高洗漱。他还常常弄到非世间所有的花与香,供奉给佛祖。

    当初的昙弘法师,此时正在四川一带游历。河南王仰慕他的高名,派使者去请他。昙弘想了一想便答应下来。在河南,宾主的礼仪刚一行完,昙弘便对河南王说:“大王既然见识深远,知道尊重高人,却为什么还听信谗言排斥玄高呢?我不远数千里,辛辛苦苦来这儿,难到是以为自己当得起您的邀请吗?不,我只是为了替他说清这件事而已。”说完拂袖而出。河南王一时面红耳赤,便立即派使者恭请玄高。

    徒众中,有的劝他不要下山,说:“当初他们那样对待您,现在怎能轻易就去呢?”玄高答道:“出家人以普济众生为怀,不必计较以往。”说服了徒弟,便收拾行装,准备下山,忽然狂风大做,电闪雷鸣,树林摧折,石头滚动起来,塞满了下山的路,众人一时变了脸色,玄高知道,这是山中神灵在阻拦他,便暗诵密咒:“我曾发誓弘扬法,怎能在一个地方长久滞留呢?”于是风停云散,顽石让路。玄高回到城中,上自王侯,下至臣民,都对他极其尊崇,以他为国师。

    弘法完毕,玄高离开河南,来到西凉,国王沮渠蒙逊对他很是看重,他召集境内英才,发挥玄高的讲解。玄高的徒弟中有个西海(今青海东、甘肃兰州一带)人梵僧印,志量褊狭,有一点长进便自满自足,说自己已证得罗汉果,禅法再没有什么可参悟的。玄高见状,也不申斥,也不放任,他暗用神力,让僧印在禅定中,遍见十方无极世界,以及诸佛所说的不同法门。僧印整个夏天都花在了寻觅他所见的法门上,找来找去,发现没有穷尽,才猛然醒悟,顿时惭愧惊惧不已。

    北魏攻打西凉,魏王拓跋焘的舅舅阳平王杜超恭请玄高。到达平城,他广泛传扬禅法,太子拓跋晃拜他为师。

    拓跋晃遭受谗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玄高:“师傅啊,这个虚而不实的罗网,使我白白地遭罪受苦,该怎么解脱呢?”玄高便让他作金光明斋,虔诚忏悔七天。拓跋焘便做起很奇怪的梦,梦中他看见祖父和父亲手持利剑,言辞激烈,斥问他为何听信谗言,无故怀疑太子。拓跋焘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召集群臣圆梦。群臣纷纷说:“太子毫无过失,确实如先皇神灵所言,经过这件事,拓跋焘便对太子深信不疑,他下令太子协助处理政务,总揽一切。

    崔皓和寇天师,是在拓跋焘处十分受宠的人,这两人害怕太子即位后夺掉他们的权柄,便四处扬言:“当初太子确实有谋反的野心,只不过利用了玄高的道术,让先帝降梦,才得以掩盖,如果不将妖僧诛灭,后患无穷。”拓跋焘闻之勃然大怒,下令将玄高投入狱中。在此以前玄高便早已秘密地对弟子们说:“佛法要衰灭了,我和慧崇公,大概要首当其祸吧!”慧崇是凉州人,正做尚书韩万德的门师。太平五年(公元444年〉九月,两人都被幽禁。 九月十五日 ,在平城东南角被害,玄高死时年仅四十三岁。

    玄高被害时,门徒们并不知道,他们一个个焦虑地等待消息,夜不能寐。三更天忽然一道白光飞来,绕着佛塔转了三匝,飘进禅房,徒弟们惊诧不已,这时听见光中有声音说:“我已死了。”弟子们才知道真相,顿时寺内哭声大做,震的宿在树上的鸦雀都飞走了。

    在六百里外的云中郡,玄高的大弟子玄畅早晨醒来,忽见一人前来告诉他师傅有难,并给他一匹日行六百里的马。玄畅扬鞭返回都城。徒弟们包将玄高的尸身运回,玄畅见状,抚尸痛哭,边哭边说:“大法现在衰微了,还有复兴的一天吗?如果有,请和尚坐起来,和尚德行非同寻常,一定能做到。”话音刚落,众人便见玄高微微睁开两眼,目光和悦,神色怡然,通体出汗,香气盈绕。稍停片刻便坐起来对弟子们说:“佛法还应传扬,只是随外缘变化,有盛有衰。但你们要记住,盛衰是外在的事迹,佛理却清净永恒。我只有一点顾虑,你们不久就会和我一样,只有玄畅能够南行。你们死后,佛法便会再兴。你们要好好修心养性,不可动摇信仰,中途后悔。”说完便卧下气绝。

    北魏的僧正(管理佛教事务的官吏)法达,早就对玄高钦佩不已,但一直未能从他受业,忽闻噩耗,失声痛哭:“圣人已逝,今后依傍何人呢?”接连几天都不吃饭,不时地呼唤:“玄高圣人进退无碍,为何不现一次形呢?”一次话音刚落,便见玄高从空中降下,法达连忙顶礼膜拜,请求救护。

    “君罪业深重,实难相救,有什么办法呢?不过从今往后,你若依大乘法苦苦忏悔,会得较轻的报应。”玄高慢慢地说。

    “脱离苦报以后,愿法师能救我。”法达紧追不舍。

    “我心怀一切众生,怎么会单单救助你一个呢?”玄高淡淡地回答。

    “法师与惠崇公转生何处呢?”

    “崇公常常祈求往生乐土,现在已遂了心愿。我却愿生在恶世,救护挣扎于无边苦海中的众生,现在已转生阎浮提(须弥山南洲名,即人类所居之处)。”

    “不知法师已修炼到什么境地?”

    “我弟子中自然有人知道”说完便不见了。

    法达后来密秘寻访玄高的弟子,弟子们都说他是得忍菩萨。得忍菩萨不留恋极乐世界,一再地降落到恶俗的尘世中,在玄高之后,他又化做哪一位名师大德了呢?


{返回 高僧大德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显(万里求法)
下一篇:昙始(大法儆愚顽)
 佛图澄 (百年传法 一生清净)
 窥基 (三车和尚 百本疏主)
 灵润 (顺厌生 成大行)
 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
 昙猷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道生 (孤明先发 顽石点头)
 求那跋陀罗 (大乘摩河衍)
 玄高 (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
 灵裕 (道俗俱伏)
 保志 (奇行世难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的智慧[栏目:济群法师·微教言]
 助念之意义与规矩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栏目:临终关怀]
 傲慢招苦[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70.清平令遵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踏上心灵幽静 第3章 坐定 没有唯一正确的修行道路[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喜与悲之间[栏目:佛网文摘]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29、下品下生观[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准提威神救孩童[栏目:准提咒感应记]
 故道白云 7.白象之奖[栏目:故道白云]
 相应9经 都路梵天经[栏目:相应部 6.梵天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