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念佛往生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0

广西灵阳寺2009农历八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

(初五上午) 如何念佛往生

念经和诵经有什么不同?用心念叫作念经,用嘴巴读出来就是诵经。心中接受叫作念。我们平时讲忆念,忆念不是用嘴巴忆念,是用心忆念。生命的解脱,生命就是人的心灵,心灵的解脱也叫生命解脱,心灵不解脱生命就有障碍。

忆念有两个层次,第一是理解,第二是重在接受。比如《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说的“如母忆子,如子忆母”。母子之间,久不相见,在忆念当中目的就是想见面。但是于佛的道理,要重在理解受用,没有理解就难得受用。比如我们念佛,都认为是念死人的,这种念头就错了。经文是教我们往生的,但是人又偏偏说往生是死的。如果往生是死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说往死呢?为什么又叫往生呢?

真正的念经念佛,就是要有受用。我们平时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叫诵佛,也叫作称名号,称名诵佛,这种不是念佛。念佛是于称名当中念着佛。如何达到这个层次呢?方法是自己念给自己听,而不是念给别人听。自己念给自己听作用是什么呢?表达自己接受。你们念给别人听,意思是叫别人接受,不是你本人接受。那别人接受是别人得到好处,你自己接受自己才得到好处。就像你请别人吃饭,你只看着别人吃,你自己不吃,那别人吃饭别人饱,自己不吃自己不会饱,明白吗?

既然佛所讲的道理是生命解脱的道理,纯粹称名和诵念就能得到解脱吗?我们知道饭能养命,光是嘴巴说“吃饭吃饭”,不真正吃下去肚子能饱吗?人一定要吃饭才能得到养命。念佛名号,不一定是读出声来;称佛名号就必定要说“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名号,也可以包含嘴巴读出来,但是重于心中接受,这才叫作念。你心中没有接受就是等于没有吃饭一样,你心中接受,等于你吃饭了。如同人有病了,要吃药,光念药、光说吃药,没有真正吃药,病能好吗?实实在在地吃下去才有作用。

如何念佛名号才有作用呢?经典曾经讲到,念佛名号要一心不乱。有人说一心不乱就是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我认为这只是修行的一种层次,真正往生的方式不是这样。往生方式是把念头放在极乐世界里面,不准有其他念头。唯有一个念头:我一定把命放在极乐世界里面。然后我们念佛号就是等于把命运送到极乐世界,这是我理解的一心不乱。

这种方法,为什么佛帮我们定位十念必生?就是你先把念头放在极乐世界里面,等于你把命放进极乐世界里面了,然后念一句佛号就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佛于名号中接引我了,第二我于名号中接受到了。这样叫作一念一接受。

所以往生和修行不要混淆在一起。修行是训练要功夫,而往生不是训练要功夫的时候,是完成心愿的决定。大家懂得完成心愿的决定是什么意思吗?等于你的心愿决定以后,于十念当中肯定没有疑惑了。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因为经文有这么一句话:至心信乐。至心就是唯一一个念头——我必定要往生西方,没有其他念头。决定往生没有动摇,就是《阿弥陀经》讲的一心不乱。

修行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是训练为未来做好准备,往生是现在决定、现在完成。如果你是重病人,你不可能念到功夫成片,如果功夫成片那就不是病人了。病人的做法是一念一接受,自己能有力气念出一句就接受这一句,假如下一句念不出来就算完成了。

那种闭气十念的方法也不是往生的方法,是修行的方法。要断气的人能这样念吗?所以我通过实践,就是一句一句地来,才是往生的方法。当然,那种闭气十念的方法大家在修行当中也可以用,绝对没有错。但是你想接受十念必定往生的时候,绝对不能用那种方法。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德与命运
下一篇:断烦恼才能离苦得乐
 为世界和平念佛报恩
 伦常道德 如何做一位好儿女,好家长
 五大菩萨精神
 在寺庙要守规矩
 老祖宗对后代的重要责任
 生命的本分
 会用法就灵
 消灾免难的要点
 理解“信愿行”
 新一年应有的定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大圆满法以后,一切观为清净圆满,都是上师三宝的化现,那还要不要取舍善恶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五 身心俱出家[栏目:妙祥法师]
 人生目的[栏目:慧净法师]
 第六章 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栏目:济群法师]
 模块一:最后一课(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看到假化缘人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B2 支离弥梨经[栏目:界定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13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