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

释理信

  佛教认为,人们苦与乐的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更不是由环境所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面对环境的心态。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也就是说,良好的心态是自己幸福人生的主人,是构建和谐的关键。

  因此,佛教修行的主旨是要做到“境随心转,得大自在”。心为主宰,心能转境,而不为境所转,即心态的转换变化决定了一个人的烦恼与快乐,而不应随时着身外之物的转变而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人们若能领悟到“境随心转”,的境界,即使处逆境,也能心得处自在。从佛陀一生的事迹中,我们能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是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其实不然,他是人而不是神,他生活在人间,他的一生也有很多的无奈和困难。在他六年月日参学苦修期间,就恶缘不断。后来,越接近成道,受到考验越多。就连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之后,令他“头痛”的人和事也从未间断过。例如:六群比丘因不按常规行事,惹来他人的非议和指责,给佛陀制造了不少麻烦;有些外道因为心怀嫉妒与憎恨,在大众集会上辱骂佛陀,还误导民众令佛陀和第子们曾经有三个月的时间没有人供养,以到他们只好靠吃马麦艰难度日。在佛陀晚年,他的堂第——提婆达多。曾经屡次想谋害佛陀,以夺取僧团的领导权。还有,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国。因为受到乔萨罗国琉璃王的入侵而遭遇灭族的大灾难……面对种种的困境,佛陀的心中生起烦恼,产生痛苦了吗?没有,如果有的话,他便不能成为天上人间都尊敬的佛了。

  身外有麻烦,心中不烦恼,这才是佛陀教导人们的处事之道。普通人心随境转,有时即使是做善事,也可能会带来无穷的烦恼。有智慧的人则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别人的误解看成是自我磨练心智、升华人格的机会,于一念间,化烦恼为菩提,转凡心成圣心。

  总之,一个人,只要您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即使是佛,在他的身边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令人烦恼的人和事。不同的地方是在于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智慧。。这就是一颗看透人间百态、洞悉缘生缘灭的平常心。如果人人能做到“境随心转”,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成败得失;去对待生活,去服务社会,人生怎能不美好?又何愁社会不会和谐呢?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风建设是每一位佛弟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一篇:道风建设——从加强僧人基础教育做起
 把握自心
 以真修实学投入到现代佛教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去
 天葬
 难忘母亲的唠叨
 对僧人素质的提高
 我所理解的空性
 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永恒的使命
 朝礼普陀山有感
 菩提长歌
 道风建设从双手合十开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义宝鬘浅释 第18讲[栏目:宗义宝鬘浅释]
 护法品第九[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入禅之门·六祖禅法[栏目:净慧法师]
 邪淫的惨痛教训——奉劝天下男女洁身自好[栏目:戒邪淫·悔过励志篇]
 灾难从哪里来[栏目:仁焕法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二[栏目:刚晓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栏目:普贤菩萨·讲记释义]
 大乘破有论[栏目:龙树菩萨]
 大迦叶与中国佛教[栏目:李富华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